以賽亞書2:1-5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以賽亞書2:1-5

在書卷開頭的標題(1:1)之後,2:1再度出現這標題「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論到猶大和耶路撒冷」,作為新單元2:1-4:6的開始,這新單元在描繪以色列命定的樣子和她現在實際狀況的對比。
在猶大現在衰敗的景況中,2:2-4突然將焦點落在她榮耀的命定。2:2-4的經文與彌迦書4:1-3完全相同,描述末日來時,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會奔赴耶路撒冷,接受神的管治,世界一片和平。
這兩卷書相同的經文到底是以賽亞引用彌迦或是反之?學者看法不一,不過另有學者提出雙方都是引用當時的共同傳統,我想這或許是最佳的看法。

2:2中,「末後的日子」字面意思是「這些日子以後」
就猶太人時間的看法來說,他們不像我們是面向未來,而是面向過去,再退後進入未來;因此,過去是在他們面前,未來是在他們身後;所以,這句不能只指著千禧年時代,它可關聯到教會時期,那時萬民要湧進耶路撒冷領受基督的福音,也就是部分的實現在五旬節聖靈工作時已開始,但要到主再來的日子才完全實現。我們應當以此來理解有關聖殿山顯著的地位和應許。
在古代的文化中(以及在聖經中),山是人們遇見神的地方,例如,摩西在西乃山遇見了耶和華;但以賽亞強調有一天會顯明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祂的山要在眾山之上,因此,他說:「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2:2)。此處「耶和華殿的山」使我們想到錫安山;然而,錫安山並不是最高的山,即使在耶路撒冷附近也是如此,城外的橄欖山海拔800米,而聖殿所在地摩利亞山只有740米;此外,耶路撒冷附近至少有兩個地方比聖殿遺址高,一個770米高的,就在城北的希律門外,另一個760米高的,橫跨欣嫩城市南部的山谷。是故,耶和華的殿將被立為最高的山,象徵著耶和華在未來的日子將享有卓越的地位,即使是法律的山西乃山,也將退居幕後,因為新約優於舊約。

接著,2:3描繪列國萬民因啟示給他們看見耶和華才是獨一真神的美事,他們就彼此鼓勵一同去尋求祂(「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
這在基督和祂教會的時期成為現實。萬民登耶和華山的目的,是為了領受上帝的教訓,而領受教訓的目的是為了行走(「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那些不願離開自恃生活而來到神面前的人,就無法領會祂的道路,也就是聽道要行道,學習教訓的目的是為要活出來。先知也強調萬民深刻體會一件事,「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2:3b),只有一條真理的道路,就是錫安山上的耶和華,這事藉著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已顯明出來(約翰福音14:6)

2:4強調當萬民尊崇耶和華為獨一主的時候,祂成為萬民最終的審判官,有權裁定甚麼才是正確的事。
這讓我們想到當人或一國做主宰時,很容易由自己所認定的需要和正確來行事,這至終會帶來強欺弱、操控性的政治正確或宗教、各型式的爭競與戰爭、不公不義等等敗壞。但是當萬民領受上帝的訓誨,也都將自己的主權和意願降服在上帝時,呈現出的世界景象是和平與幸福。那時,人將不再需要捍衛自己或滿足自己的刀和槍,因此他們將能夠將帶來死亡的工具(刀和槍)轉變為產生生命的工具(耕種的犁和用於修剪葡萄藤的鐮刀)。這榮景不是要我們等到基督再來時才實現,而是當世人都願意如此時,就可以經歷得到。可惜!到目前,世人尚未走在這路上,甚至教會也非盡是如此。


最後,先知站在當前的困境中,以這末後的榮景來呼籲有上帝話語啟示的猶大,當先走進這條神的道路(「雅各家啊,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也就是雅各家必須整頓好並樹立榜樣,成為光,吸引萬民歸向耶和華,這是神給他們列祖的呼召(出埃及記12:2-3;出埃及記19:4-6)。對今天的教會,也就是亞伯拉罕信心的後裔,這也是主耶穌給我們的使命(馬太福音28:19-20;使徒行傳1:8)



以賽亞生活在2700年前,當時猶大國的情況不太好,她被世界大國亞述控制,生活在一個隨時可能被亞述吞併的陰影下;而且,猶大內部的敗壞相當驚人(1:2-15);因此,從人的視角來看,絕望才是與他們相配,而不是先知在此所看的榮景盼望。然而在幽暗中的微光盼望,是神給祂悖逆子民的盼望呼籲,是在他們因罪所受的艱苦中,給他們一條逆轉衰敗的指示。

今天,透過在困境時代中的先知的視角,我們可以有三方面的提醒

首先,在我們準備好接受上帝盼望的好消息之前,我們必須先正視自己眼前的壞消息。以賽亞是一位願意告訴我們困難的事情並找到問題根源的先知,我們現今周圍的情況往往充滿挑戰,其背後是我們有罪的現實,以及我們因罪所做決定的後果。聖經是一本非常實際的書,它從不要求我們假裝事情比實際情況好,因為上帝在祂的話中所揭示的內容相當現實,它指出我們的真相,但也在我們遇到最糟糕的情況下,指出我們一條當走的路;因此,讓神的話光照我們的實況,先正視自己的問題並積極面對,才是走進更新之路的起步。

其次,在我們的絕望和失敗中,上帝並沒有放棄祂對我們的命定和期待。以賽亞固然嚴厲地指出猶大的敗壞,但同時也強調神主動的憐憫恩典和未來的應許,這給予在敗壞中絕望的猶大重新可以燃起盼望的心,並重拾上帝對他們的命定和呼召。同樣,為今天教會新以色列人來說,也是如此。不管我們現今多麼糟糕、多麼失敗、或是困難挑戰多麼大,我們都不要被眼前的景況遮蔽住神對我們的呼召和應許,祂依然在呼召我們做聖潔的國民,即使眼前一點也不像;祂選召我們做祭司的國度,去使萬民做祂的門徒,即使我們還在為自己打算也不想關心別人;我們當知道神從未對我們放棄祂對我們的計畫與期待,因此即使在極深的挫敗中,請不要對自己放棄希望。

第三,人際間的和平與幸福,不是靠人自己打造出來的,而是必須眾人都遵主為大,願意順服祂的權柄和聽從祂的話語行,才能達致的結果。聯合國將以賽亞書 2:4 的文字刻在總部的牆上,一個鐵匠用劍打犁的大型雕塑裝飾著聯合國場地;而在華盛頓特區,有一個巨大的犁頭雕塑,上面焊接了數以千計的殘廢槍支,標籤上刻著“Guns into Plowshares(槍變成犁頭);但這些人類為建立和平所做的努力雖然值得稱道,但充其量只是期待性的,因為如果沒有上帝的恩典與掌權,這些經文中傳達的異象就無法實現。

因此,當我們以神為生命的中心才是逆轉一切困境的出路。我們不能期待世人會如此行,也不要只等候主再來才進入這景況,而是教會你我先進入這條登耶和華山的路,在世界改變之先,教會要先改變,我們必須做一個聽道又行道的人,讓上帝在我們人生每個時刻和範疇都做我們生命的主,先讓彌賽亞國度的景象發生在我們中間,誠如主禱文所說的:「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9-10)那時,我們將反映基督的光來光照萬民,吸引他們就近耶穌的真光,促使這榮景可以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