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本章以「耶和華如此說」開始新的段落,上帝吩咐先知到王宮去警告猶大王和他的臣僕,以及進城門的猶大百姓(22:1)。上帝把審判的箭頭直指國家的關鍵人物,就是代表祂在地上治理百姓的猶大君王,因著他們的為政不仁,使這國墮落,民間充斥著哀聲。
22:1-9對猶大諸王的宣判
因為耶利米並非王家人士,也非政府官員或是耶路撒冷城內的名流,他沒有特權可以進入王宮,因此他向猶大王和王的官員宣講,必然是站在王宮的門外;這既可吸引百姓聚集聆聽,也可以引起王宮內的相關人士關注,而將信息帶入王的耳中。先知警告代表上帝施行治理的王必須施行君王寶座的根基〜公平和公義(詩篇89:14),這要具體落實在(22:3):⑴「拯救被搶奪的脫離欺壓人的手」,因上帝昔日將他們先祖從埃及法老的欺壓中拯救出來;⑵「不可虧負寄居的和孤兒寡婦,不可以強暴待他們」,過去他們先祖在埃及是寄居的,曾受法老的苦害,在被救贖出埃及後,上帝在給他們的聖約中,特別強調要保護這三類的弱勢群體(出埃及記22:21-26;23:9;利未記19:33-34;申命記10:18-19;24:17);⑶「在這地方也不可流無辜人的血」,這是不敬重生命、破壞生命及殺害生命的罪,是干犯掌管人生命之上帝的主權,也是被祂所憎惡的罪(申命記19:10;箴言6:17)。猶大君王若遵行這命令,他的後代便可以繼續坐在大衛家的寶座上,他的臣僕與百姓就可以安居在這地;否則,上帝要毀滅這王,都城耶路撒冷也要成為廢墟(22:4)。
不僅城要毀壞,上帝也要摧毀君王投注大批人力、財力和時間所建造的華麗王宮,即使它看起來基列和黎巴嫩的香柏木樹林那樣漂亮(王的宮殿就是採用該地木料建造的,參見列王紀上7:2-5),上帝一點也不珍惜,要使它們像曠野一樣荒涼(22:6)。上帝必興起列邦來攻擊猶大,將君王引以為傲的宮殿焚毀(22:7)。到時候,經過的人會對這城這王宮感到嘆息,他們會問:「為什麼上帝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旁人就會回答說:是上帝攻擊它,因猶大人違背與上帝所立的約,去拜偶像(22:8-9)。
22:10-12對猶大王約哈斯的宣判
為已故的統治者唱輓歌已經成為上帝子民的習慣,但耶利米告訴猶大百姓,他們不必為敬虔的約西亞王之死而哀悼(22:10),他在主前609年的米吉多戰役中被埃及法老尼哥所殺(列王紀下23:29;歷代志下35:25)。不過,現在他們要為約西亞的兒子約哈斯哭泣(22:10),他將永遠被逐出這片土地,因他要被埃及法老尼哥帶到埃及,後來死於當地(列王紀下23:34),他所遭受的禍患更嚴重,更值得百姓哀悼。上帝給約哈斯起名叫「沙龍(Shallum)」(意思是「報應」),這是帶著諷刺的意味,因它與「沙龍(Shalom)」(意思是「平安」)發音極為相似;約哈斯成為猶大君王史上,第一位流亡並客死他鄉,不得埋葬祖墳的君王。
22:14-19對猶大王約雅敬的宣判
先知對繼任約哈斯為王的約雅敬,最大的審判是預言他的死亡方式。先知以「禍哉!」指出約雅敬的敗行;約雅敬私自揮霍公帑,也濫用王權強逼百姓免費勞役為自己打造宮殿,他一心想著如何擴大宮殿的規模,加大宮殿的窗戶,他用的是上等的建材香柏木與高貴的塗料丹色油漆,這是要凸顯他比起先前的諸王更加威榮(22:13-14)。先知質問約雅敬,難道他做王是要藉由修建王宮來與前王爭勝嗎?為何不效法他父親約西亞行上帝的道,使國家蒙福來顯出君王的威榮呢?約西亞是認識神的,因他遵照神給王的為政之道,為「困苦和窮乏人伸冤」,使百姓得安居(22:15-16)。可惜,約雅敬全心專注在「貪婪,流無辜人的血,行欺壓和強暴」,完全與他父親所行的背道而馳(22:17)。因此,上帝要審判約雅敬的罪,他要死亡,百姓不會為他的死而哀悼,也不會有王家的厚葬之禮,而是死後被人拖走,拋在耶路撒冷城外,人對待他如同一頭死去的野驢被棄置在垃圾堆(22:18-19)。
22:20-23給耶路撒冷居民的哀歌
住在猶大首善之區耶路撒冷的百姓比其他地方的猶大人更顯尊榮,因這城居住許多猶大的貴族和社會菁英。但耶利米為他們哀悼,因為一旦敵軍壓境,君王和國家的菁英都要被擄,猶大全地(「利巴嫩」位於迦南地的北部,「巴珊」位於東北部,「亞巴琳」是位於東南方的死海東岸的山脈,用這三處代表猶大全境)都要哀號耶路撒冷被毀了(22:20)。在過去,他們只顧享受經濟利益,居住華麗的房屋,卻長久以來不聽從上帝的話,犯罪成為他們的習性(22:21)。因此,上帝要使猶大的牧羊人(君王)被帶走,她的軍事盟友(可能是埃及人)也面臨流放,猶大的君王和顯貴要因自己所行的惡抱愧蒙羞(22:22)。那些從黎巴嫩進口香柏木來打造華麗住所的耶路撒冷城人,他們如同是住在黎巴嫩的香柏樹中,但上帝審判一到,他們卻要產難的婦人疼痛呻吟又無法停止(22:23)。
22:24-30對猶大王約雅斤的宣判
18歲登基作王的約雅敬之子約雅斤(列王紀下24:8),又名耶哥尼雅(歷代志上3:16),作王只三個月,就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擄到巴比倫去(歷代志下36:10)。約雅斤雖然被視為耶和華的代表,好比耶和華手上帶印的戒指,用來在各種文件上印上王的簽名或印章,代表君王的權柄,但他所行卻是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歷代志下36:9),因此,上帝寧願將他除掉,也不願讓他繼續犯罪,要將他和他的母親放逐到異地巴比倫,終生不得歸回且要死在那裏(22:24-27),成為他莫大的恥辱和咒詛。
那時人會問說:「哥尼雅這人是被輕看、破壞的器皿嗎?是無人喜愛的器皿嗎?他和他的後裔為何被趕到不認識之地呢?」(22:28)也就是猶大王約雅斤何竟要遭受這樣的恥辱和咒詛呢?接著,先知以「『地啊,地啊,地啊』,當聽耶和華的話!」(22:29)這三個重複詞,表達了他對猶大百姓硬頸頑梗的痛苦、困惑和憤怒。他宣告上帝對約雅斤的審判:「這人算為無子,是平生不得亨通的;因為他後裔中再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猶大。」(22:30) 約雅斤的後裔喪失大衛家君王的地位或權柄,他雖有七個兒子(歷代志上3:17-18),但都無一人能再登基為王,繼承大衛家的王位;即使他的孫子所羅巴伯被擄歸回後,作了猶大省長(哈該書1:1),但不是君王。上帝繞過了約雅斤的血統,將祂的兒子彌賽亞帶到大衛的另一個血統——拿單的血統,而不是所羅門的血統(路加福音3:31)!
※信息分享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好的結局,希望自己墓碑上的刻文像一首值得稱讚的頌詞。相反,在本章針對三位猶大國王的信息中,我們發現上帝對他們的君王職分感到非常地憎惡,他們盡行與神的為王之道相悖之事,國家公義淪喪,百姓哀哭;其實,他們尚有拜偶像與倚靠外邦勢力為保障之罪。耶利米站王家面前,傳達了一個信息,即國家的領導是非常錯誤的,王與國家的命運是悲慘的。今天這篇章的信息,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也警示我們兩件事:
首先,作領袖的物要按著自己受託的職責來執行職分,不可濫權和假公濟私,否則必遭賜權柄的神施行審判。在整本聖經中,領袖都是神的使者,要代表神公義的標準行事,都應該是百姓的牧羊人,看顧他們,牧養他們。而且,領袖要在人民面前成為公義和正直的榜樣。當這些領袖犯下錯誤時,他們的錯誤行為的影響遠大於被他們治理下的人所行的。今天作領袖的有教會的牧長、家長、老師、公司的主管、國家的領導人等等,他們有的不認識神,但並不代表神對他們所行的沒有管轄權,要知道上帝是創造者又是一切權柄的賜予者(羅馬書13:1),祂不僅掌管我們生命的主權,也掌管我們所領受一切職分的權柄。
其次,千萬不要硬心拒絕上帝透過各樣方式的警告,祂給祂百姓在生活中有真理可依循,即使不認識祂的人,祂也給他們有良知可以知道善惡之分(羅馬書2:14-15)。當我們願意遵行或是轉回祂的道路,就蒙祂所賜的福;但若是執意違逆祂的律,那麼就必遭違背這律要受的禍。上帝不會不提醒,就抓住我們的錯誤來擊打我們,也不會只給一二次寬容的機會,就要跟我們算總帳,祂會不住地透過各樣方式與途徑,來警誡我們、試圖挽回我們,但祂的寬容也必有祂自己所訂的時限,時候到,祂管教的手必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