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迦書1:8-16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彌迦書1:8-16

《經文釋義》

先知彌迦面對猶大將臨的災難,在1:10-16用一首哀歌,哀悼降在猶大的懲罰。

在聖經中的舉哀有三種方式:
⑴國家性的災難,祭司們會在聖殿中哀哭(約珥書1:9),當然也看得到先知也會有舉哀的行動(耶利米書9:1)
⑵為家人或親友哀悼,哀悼者會撕裂衣服、披上麻布(列王紀上21:27;約珥書1:8),並且蒙頭(撒母耳記下15:30),有時也會請擅長哀哭者在葬禮中放聲哀哭(耶利米書9:17)
⑶至於赤身露體、光腳而行,是戰俘常見的待遇,先知也曾以這方式傳達敗戰被擄的信息(以賽亞書20:3;阿摩司書2:16)。因此,先知以這些行動在哀悼將要在刑罰中死去的百姓,更是強烈地傳遞國家必定滅亡、百姓要被擄去的信息。

先知說:「因此我必大聲哀號,赤腳露體而行;又要呼號如野狗,哀鳴如鴕鳥。」(1:8)先知用不潔之物「野狗」、「鴕鳥」的叫聲來形容他的舉哀哭嚎,因這兩類動物的叫聲是常在曠野與荒地聽得到的,兩者都是刺耳的聲音,聽了令人毛骨悚然,會聯想到死亡。先知也清楚指明這舉哀背後的緣由,是「因為撒瑪利亞的傷痕無法醫治,延及猶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門。」(1:9)我們知道撒瑪利亞城在主前722年亡於亞述,而耶路撒冷則在20年後(主前701),被亞述王西拿基立所圍困(列王紀下18:13-17;耶利米書26:18),許多人不會認為這兩事件有何相關聯,但先知卻認定它們不僅在表面上的情況相似,更是在因果上緊密相連,因為臨及耶路撒冷的,其實是在撒瑪利亞的延續。臨到耶路撒冷的災禍,並非只是開始而已,而是直逼耶路撒冷的城門。先知在災難發生前,勇敢地指出導致災難的罪。

先知在1:10-16分別用11個城市來哀悼猶大的刑罰,這一段描寫外來軍隊在猶大地肆意蹂躪的情形,所提的城鎮的名字大都在耶路撒冷以南或西南面,介乎沿海平原和猶大群山之間的丘陵地帶上。先知所列舉城市的原文都是音義雙關語,以某種方式描述了它們的厄運。其中,1:10-12是哀悼6個城市(1:10-12a)並說明哀悼的原因(1:12b);1:13-16是哀悼5個城市(1:13-15)並提及其他人哀悼的理由(1:16)

第一句「不要在迦特報告這事」(1:10a)引自大衛對掃羅的挽歌(撒母耳記下1:20)。「迦特」聽起來像希伯來語中的「告訴」,可能意味著不要告訴敵人我們的不幸或不要談論災難;這太可怕了,我們甚至不會為它哭泣。不過,我們很難想像外邦人不會因這事大肆宣揚和慶祝,但臨及猶大的事將來也會臨到外邦。

「我在伯‧亞弗拉滾於灰塵之中」(1:10b),「伯‧亞弗拉」意思是「塵土之屋」,因為城市將受屈辱、被踐踏在塵土中飛揚。

「沙斐的居民哪,你們要赤身蒙羞過去」(1:11a),「沙斐」意思是「愉快或美麗」,這樣美麗小鎮的居民將遭受毀滅;他們將經歷被囚禁和悲嘆的赤裸和羞恥。

「撒南的居民不敢出來」(1:11b),「撒南」聽起來像希伯來語中的「出來」;城市的居民會像奴隸一樣「走出去」,也就是被擄走。

「伯‧以薛人的哀哭使你們無處可站」(1:11c),意思是「帶走的房子」,這詞聽起來像「基礎」,意指奪走它的任何支持或幫助保護被奪去,也就是城市將被奪走。

「瑪律的居民心甚憂急,切望得好處」(1:12a),「瑪律」聽起來像希伯來語中的「苦澀」,雙關語的意思是「等待美好」;苦城會等待好東西,但它不會來。隨後,先知總結這五座城這一切災難的因由是「災禍從耶和華那裡臨到耶路撒冷的城門」(1:12b),既然耶和華藉外邦軍隊來刑罰猶大已經兵臨都城耶路撒冷,猶大其他的地方必然也已遭殃。

「拉吉的居民哪,要用快馬套車;錫安民的罪由你而起;以色列人的罪過在你那裡顯出」(1:13),「拉吉」聽起來像希伯來語中的「一隊快馬」;拉吉這個有戰車的堅固城市,彌迦警告他們將馬套在戰車上並試圖逃跑。在此,錫安罪惡的開始是否與城市的防禦工事提供的驕傲和虛假的安全感有關?彌迦似乎在警告那相信軍事力量卻不是上帝的拯救。但當根據北國列王的罪和希西家之前的猶大列王的罪來考慮這段經文時,我們可以看出這也是對偶像崇拜的謾罵。在撒瑪利亞之罪影響猶大的背景下(1:5, 9),可能是與亞舍拉或其他生育崇拜有關的偶像崇拜透過拉吉從撒瑪利亞滲透到猶大。因此,彌迦的聽眾可以立即認識到拉吉的罪是什麼,偶像崇拜與主對戰車、猶大防禦工事的憤怒一樣。

「猶大啊,你要將禮物送給摩利設‧迦特」(1:14a),「摩利設‧迦特」聽起來像「嫁妝」;新娘們得到了告別父家禮物,與她的新丈夫一起生活;換句話說,該鎮將不再屬於猶大,而是將離開家園並屬於入侵者。

「亞革悉的眾族必用詭詐待以色列諸王」(1:14b),「亞革悉」發音與「詭詐」極相近,意思是「欺騙」,她會欺騙依賴她的以色列國王,她將辜負國王的期望。

「瑪利沙的居民哪,我必使那奪取你的來到你這裡」(1:15a),「瑪利沙」聽起來像希伯來語中的「征服者」,它的字根意思是「佔有者」,意指城鎮會被敵人征服,成為征服者的城鎮。

「以色列的尊貴人(原文是榮耀)必到亞杜蘭」(1:15b),「亞杜蘭」提醒猶大隱藏在該地區洞穴中的大衛的故事;現在以色列的榮耀將隱藏在洞穴中,也就是以色列的榮耀(上帝)將隱藏起來。

最後,彌迦以一條哀悼的建議做結束,同時也指出哀悼的理由。以色列做父母的應該和彌迦一起參加他的哀悼儀式。他們應該剪頭髮,因為他們的孩子將要被擄走了。(1:16)雖然剪頭髮和披頭散髮的過程是古代近東哀悼的常見表達方式,但故意剃光頭也是對被流放的戰俘的一種待遇,這是一個生死離別的哀痛。


--
《信息分享》

先知這段數點城市災禍的哀歌,讓我們看到猶大將臨的全面性災禍,從先知音義雙關語的文字表述,讓我們看見先知根據他們即將到來的審判,翻轉了這些城鎮的含義!每個城鎮的建造和取名,其實像父母為孩子的命名一樣,都隱含這城市的特質、誇耀或是將來的期待。但彌迦的哀嘆反駁了猶大相信他們堅固的城市安全的回應,強調他們在即將到來的厄運面前,失去安全感和命定。同樣,這對時下的基督徒你我來說,我們的罪惡與違逆神的話,也會逆轉我們從神領受的祝福與身分,罪和悖逆使我們的榮耀躲在亞杜蘭洞,上帝同在的護庇撤去,祂同在的刑罰臨到,正如當日的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的經歷的。

雖然我們可能沒有亞述人或巴比倫人準備入侵我們的土地,但我們仍然有責任在我們的行事為人中保持清潔,並對罪做出適當的反應。我們看見彌迦正在命名11個猶太城鎮,這些城鎮因犯罪而受到上帝的懲罰。他的觀點是,罪在以色列無處不在,因此懲罰將是普遍的。文字遊戲本身的事實也有助於引起人們對所有這些地方的注意,這些城鎮大多是小的且是容易被忽視。正如上帝不會忽視最小的不公正或罪惡一樣,祂不會忽視最小的城鎮,同樣,祂也不會忽視平凡的我們和我們身上的小小罪污或軟弱。千萬不要以為上帝不會在意我們身上的小罪惡和軟弱,而要在聖靈的光照下及時悔改,否則這些城的災難也會為我們受管教刑罰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