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那鴻書1:2-8
《經文釋義》
先知那鴻在1:2通過描繪憤怒的耶和華來開始他的異象啟示。這不是在我們這時代喜歡或認為的上帝品格的一個方面,但它是貫穿整個聖經的每個部分。首先,我們注意先知看到神的異象的特徵,這特徵與他領受的信息有關;以賽亞看到了神的聖潔,耶利米看到了神的審判,以西結看到了神的榮耀,彌迦看到了神的帶領,那鴻在此看到了上帝的憤怒。在1:2-3,那鴻用四個詞「施報(或作『復仇』)」、「忿怒」、「懷怒」、「發怒」來形容上帝的憤怒,在這個非常簡短的段落中,增加了耶和華憤怒的嚴肅性;這不是先知故意要創造一位非常非常生氣的上帝形象,而是對上帝品格的精準描述。上帝的「忌邪(或作『嫉妒』)」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或微不足道的,而是表達了祂對祂所愛之人福祉的熱心關注。「施報」在這兩節經文中出現了三遍,並不是報仇,而是應得的報應。
在1:2中,先知描述上帝現在是什麼樣子的一位:
⑴耶和華是忌邪和施報的(1:2a),上帝憤怒的這些方面的順序表明祂的熱情先於祂的行動;
⑵上帝正在施報和大有忿怒(1:2b),這裡的順序顛倒了,因上帝的行動源於祂的激情;
⑶上帝向祂的敵人施報仇,向祂的仇敵懷怒(1:2c),這表明上帝有特定地引導祂的激情和行動,而不是漫不經心或反覆無常。但在1:3a則強調上帝忿怒的另一面,祂是「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這是上帝憤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因為它與人類憤怒的通常特徵相反;人類的憤怒常常是失控的,靠近它的任何人都會受傷,不僅僅是他所憤怒的對象;人類的憤怒通常也會導致憤怒的人犯下的其他錯誤;但上帝的憤怒從來都不是這樣,祂的憤怒是有節制的,祂永遠不會失控,祂的憤怒集中在祂憤怒的特定對象,無辜的人永遠不會因為祂的憤怒而受苦,即使當祂非常生氣時,祂總是能完全控制自己和發生的一切。
祂的怒氣緩慢地達到沸點(出埃及記34:6;民數記14:18),在傾倒祂的審判之前,祂盡可能地等待(彼得後書3:9),在那鴻預言之前大約一個世紀,上帝派約拿警告尼尼微人,這是祂不輕易發怒的證據。耐心有時是人們軟弱的表現,但對於上帝則不然,祂是大有能力,這使得祂釋放憤怒的前景變得可怕(申命記8:17-18),祂不會放過任何有罪的人,讓他或她不受懲罰,最終都會將他們繩之以法。
接著,先知在1:3b-6描述他在異象中所見上帝的顯現。首先,上帝的出現是「乘旋風和暴風而來,雲彩為祂腳下的塵土」(1:3b);旋風和暴風(雷轟、閃電、冰雹等等)是上帝能力的表現(約伯記 9:17),上帝是如此偉大,以至於雲對祂來說就像地上的塵土對人類一樣(撒母耳記下22:10;詩篇18:9),換句話說,人類頭頂上的大雲,對於居住在天上的偉大神來說,就像塵埃一樣。其次,上帝採取行動(1:4-5),祂是以造物主的身分發話,但不是用創造的語言而是審判的語言;先知描述來自上帝的一句簡單的話,可以使人類無法控制的海和河流乾涸,當上帝分開紅海並阻止約旦河的流動時,上帝已經展示了這種能力(出埃及記14:21;約書亞記3:16),這句簡單的話也可以使巴珊、迦密和黎巴嫩,這些通常是鬱鬱蔥蔥、多產的地區立刻枯萎(1:4)。山脈是這個地球上最穩定的物理特徵,但上帝可以移動它們,當上帝在那裡顯現時,西奈山震動(出埃及記19:18),祂的臨在可以讓整個地球和地上的所有居民都顫抖起來(1:5);因此,推倒強大的亞述帝國對祂來說並不過分。
據此,先知在1:6論到如果上帝對人發怒,任何人都不能繼續存在,先知並不是要強調上帝敵人的最終命運是毀滅,而是要說沒有人能在上帝肆無忌憚的憤怒中倖存下來;亞述人應該知道,當上帝在一夜之間消滅了他們包圍耶路撒冷的軍隊時,沒有人能站在祂的憤怒面前(列王紀下18-19),祂的忿怒像火一樣傾瀉而出,然後堅固的岩石也會破碎(列王紀上19:11),更何況人肉和人造牆豈能抵擋祂的怒氣!在後來的歷史上,揭示了上帝的方法,祂使用自然和超自然的力量摧毀尼尼微,祂超自然地控制了天氣條件,讓巴比倫人得以透過底格里斯河的洪水氾濫導致尼尼微城的城牆出現裂口,然後入侵這座城市。
在1:7-8,先知強調耶和華不僅僅是忌邪施報、會憤怒的,祂也是良善的(羅馬書11:22);當人們遇到麻煩時,祂自己是比任何高山、大城市或強大的國家更安全的藏身之處(詩篇27:1;37:39;43:2;52:7);此外,祂知道(以拯救)那些透過親近祂並信任祂而投靠祂的人,祂注意到那些信任他的人,以及那些招致祂憤怒的人。雖然上文啟示的忿怒上帝反映了祂即將如何與亞述人打交道,但祂良善性格(名字)的這一方面在鼓勵以色列人來尋求和信靠祂(1:7)。隨後,先知回到了上帝憤怒的性格,因為那是他神諭的重點,先知描述了耶和華徹底永久地摧毀尼尼微,就像潮汐一樣(洪水氾濫),又以上帝及打埃及的黑暗之災(出埃及記10:21-23),描繪亞述人陷入全地黑暗的驚恐、害怕、不知所措之中。
--
《信息分享》
在本段發怒的上帝的圖像中,先知那鴻在教導我們相信上帝的愛,就是要確信祂的憤怒。如果上帝從不生氣,祂就不是真正的愛,祂的怒氣來自祂的愛。如果我們能看著罪惡、驕傲、壓迫、殘忍的事,卻不為所動或是認為事不關己,那我們就沒有愛了。如果我們有上帝而來的愛,能不在乎基督徒因信仰而受到迫害,會對每天在世界上50多個國家被殺害無感嗎?我們不在乎婦女被那些自私到只想著自己的快樂的丈夫所虐待和忽視嗎?如果我們對這些事不在乎,那麼我們就沒有愛。因此,如果上帝不能對罪充滿仇恨,那麼祂就是沒有愛的上帝。
我們若要相信祂的愛就得也要確信祂的憤怒。上帝這些愛和怒的情緒與祂神聖的祝福是相容的。著名傳教士亨利‧沃德‧比徹(Henry Ward Beecher)說:「一個不知道如何生氣的人,就不知道如何做好人。」十七世紀的英國歷史學家托馬斯‧富勒(Thomas Fuller)寫道:「憤怒是靈魂的力量之一,缺乏憤怒的人會心智殘缺。」先知那鴻為我們揭示一個我們可能不喜歡或不熟悉之關於上帝的另一個真理:上帝的愛總是說明了祂的憤怒。每當我們觀察到上帝復仇或憤怒的一些例子時,我們必須記住這是來自祂的愛,祂愛祂的子民,所以會向祂子民的仇敵發怒,祂愛祂的子民,所以祂也會因他們的悖逆而發怒。上帝的忿怒證明了祂的愛的深度,愛孩子的父母會管教他們。同樣,上帝管教和懲罰是因為祂的愛(希伯來書12:5-10)。
另外,在先知發預言的時代正是亞述稱霸中東的興盛時期,先知強調人所無法掌控和預測的天上自然事物,都降服在上帝的腳下,地上人所視為堅不可摧的地貌以及天然的景象,都承受不住上帝口中的一句話,因此,先知在強調人視為地上不可擋又無法摧毀的亞述帝國,又怎能抵住上帝的一個小噴嚏呢?先知透過這圖像,要呼喚在亞述淫威下的猶大當要投靠神,而不是因懼怕而屈服在亞述的腳下。同樣,對時下的我們來說,我們所感受到的亞述可能是Omicron、或是通膨、或是專橫的主管、是巨額的房貸壓力……等等,我們若只看見這些像當時的猶大只看到亞述的可怕,卻沒有像先知那鴻一樣看見上帝的威榮,那麼猶大選擇向亞述屈膝的行動,也將是我們的選擇。
今天我們必須要有先知那鴻那雙屬靈的眼睛,看見上帝才是地上列國的老大,祂一直都是宇宙之主,從來沒有退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接踵而至的許多壓力中,充滿剛強與盼望,以致能勇敢站立,因知道上帝才是實質且是最終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