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7:1-4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閱讀經文】

7:1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
7:2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7:3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
7:4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

 

【經文詮釋】

所羅門在此以人生負面的狀況(死、遭喪的家、憂愁、遭喪之家)對比正面的情況(生、宴樂的家、喜笑、快樂之家),對眾人提出甚麼才是可取的勸勉。他以發音極為近似的「名字」與「膏油」為雙關語,先提到美好的名聲遠勝過美好的膏油;在古代出席宴會的人經常得到的盛情款待,包括主人用上等的油抹他們的前額;這些油不但令他們滿臉油光,更為他們本人和會場增添芳香;但所羅門說好名聲更是如此。因此,所羅門進一步說「死亡日勝過生日」,言下之意有二:①死亡就擺脫人生勞苦愁煩多的困境,而出生即將進入這困境的旅程;②猶太拉比將本句譯為「一個人以好名和公義去世並離開墳墓的那一天,比一個邪惡的人在世上出生的那一天更好」,換句話說,人死有蓋棺論定的好名聲遠勝人生的日子,因為出生者將來的名聲如何還未確定。

接著,所羅門又提出「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理由是往遭喪的家去探訪能叫人想起死亡是我們人類共同的結局與生命的短暫,促發我們去思想需要有智慧地經營未來的人生;相反地,到宴樂歡慶之處去,我們只會被當下的宴樂所吸引,不會思想離開此處之後與將來的人生之事。因此,往喪家去探訪比前往喧鬧的宴樂更為有益處,每一個葬禮都是我們自己葬禮的預告,提醒我們要好好把握餘下的人生。

隨後,所羅門提出「憂愁強如喜笑」,理由是「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此處「終必使心喜樂」應該譯為「使心可以放正」,意思是可以使內在的生命可以安置的更好,以致能作更正確的的判斷和評價。因此所羅門的原意是一個正視死亡的人,能夠有更準確的生活態度;因為悲傷往往會對人的心靈產生積極的影響,通過悲傷,我們可以考慮生活的嚴肅性,評估我們的處境,並做出改變以修正我們的生活態度。所以,那些忍受著悲傷的時光並思考改變方式的人,真正可以找到悲傷勝過歡笑。雖然悲傷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它可以帶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或一種新的人生觀點,這種觀點可以比笑聲更能改善生命的態度。

最後,所羅門做一個小結論~「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死亡場景是他思想人生的主題。相反的,愚昧人的心會在快樂之家,那是人沈迷於宴樂或喧囂舞會的地方,他對未來與屬靈的問題視而不見,只是重在滿足於自己肉體的慾望。因此,本句可以解釋為參加一個好的葬禮可以比一個整年的派對更能積極地塑造一個人的世界觀。

 

【信息分享】弔詭的人生

每個人都會死了,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為死亡做準備。年老的摩西向神做出一個偉大的祈禱:「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篇9012)。死亡及其現實對屬神的百姓帶出重要的作用,因為上帝希望死亡對祂的兒女的生活產生全面的積極影響。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準備死亡方面也有深刻見解:「當死亡離我們很近並且不在移動中時,邀請死亡進入我們的生活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若以運動為例~學習攀岩的時間,不是掛在懸崖邊緣之時,而是在開始攀岩之前。

在傳道書中,所羅門清楚地暗示,因為我們喜歡笑,所以世俗的笑容在表面上很吸引人,一時引起我們的注意。但是,就行為而言,它常常使一個人基本上保持不變。當我們按照上帝旨意的悲傷往往會導致行為改善(哥林多後書78-11)。因此,上帝有時會讓我們經歷磨難以產生悲傷,希望這些痛苦和隨之而來的悲傷使我們的內心變得柔軟,以便我們能產生正確的改變。

因此,此處傳道書的特別觀點是在最可怕、最奇怪、最痛苦的地方~「死亡」發掘人生的禮物。所羅門並沒有掩飾死亡;對他來說,它仍然纏著世界。他透過死亡與哀傷的錘擊提醒我們,我們的死亡是必定的,它即將到來,因此,今天就在路上提前見到它的出現,這是我們能找到的最偉大的禮物之一,因為我們在透過準備死亡來學習如何生活。若用現今的器具作強烈的對照,我們可以這樣說:「棺材比嬰兒床更能打動人心,它是更好的傳道者。」也就是當死亡登上了我們人生的鐵達尼號,就會立即改變我們人生所有價值觀念,一條土司遠比一顆鑽石更珍貴。瞬間,無價之寶變得一文不值,而一文不值的東西卻變得無價。可見,當我們正確的正視死亡與苦難,它們將改寫我們的人生;正如在2016年里約熱內盧殘奧會的手動自行車比賽中獲得金牌的Alex Zanardi,原為一級方程式賽車手,2001年在德國的一次高速撞車事故中失去了雙腿。當他在里約獲得金牌後說:「我感到自己的生命是永無止境的特權……甚至我的意外,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也成為我一生中最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