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53:1-6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詩篇53:1-6

《導論》

52:1-3

愚頑人說沒有神

52:4-5

愚頑人的成因與結局

52:6

詩人祈願神的救恩




《讀經》

53:6但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上帝救回祂被擄的子民那時,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



《經文釋義》

詩篇53篇基呼與詩篇14篇幾乎完全相同,其不同主要體現於四個細節:
①部分詩句的用詞不同:比如第1節下半節,第14篇為「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事」,第53篇則為「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罪孽」。
②對於上帝的稱呼不同:第53篇稱之為「上帝」,第14篇則稱之為「耶和華」,這一不同也是《詩篇》卷一與卷二整體上的差異。
③結構不同:第14篇共有7節,第53篇則把第14篇的56兩節合為一節,所以只有6節。
④第53篇的標題比第14篇複雜一些,53篇比14篇多了詩歌之文體和曲調的說明,調用「麻哈拉」,這曲調只出現在本篇和88篇,這是一種相當憂鬱的樂曲。兩篇既是雷同,《詩篇》的編者為什麼要使之重複出現呢?對於這個問題,解經家爭論頗多,但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就是兩篇詩歌的用途不同,因為要在不同的場合下使用,所以需要用不同的曲調,於是就有了兩個不同的版本。

本詩是大衛的作品,但至於寫於何時、何處境?解經家卻沒有一致的看法,不過,柯德納(Derek Kidner)指出:「很巧的是,這篇默想愚頑人的詩,正如講述拿八本人的故事(撒上25章)一般,是放在多益的事件(詩52篇;撒上22章),與西弗人的事件(詩54篇;撒上2326章)之間。」因此,我們可以推斷詩篇中的愚頑人極有可能是指「拿八」。

1. 詩人開始就描述了「愚頑人」對上帝的態度,他們心裡說:「沒有上帝」。因此,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罪孽」,沒有一個人「行善」。希伯來文中,「愚頑」的含義非常豐富,不是簡單地指愚昧、魯莽和狂傲,其中亦有背叛的意思。因此,詩人口中的「愚頑人」主要是指背叛上帝之人。我們要注意,詩人說愚頑人是「心裡說,沒有上帝」,不是「口中說,沒有上帝」,也就是說,他們口中還可能祈求上帝,甚至讚美上帝,但心裡卻說「沒有上帝」。如此虛偽,怎能不被上帝憎惡!他們如此狂妄地挑戰上帝,必然導致「行可憎惡的罪孽」,無法「行善」,便墮落成「邪惡」之人。羅馬書1:18-23,使徒保羅對「故意不認識上帝」之人的描述,可以說是對本節經文的最好詮釋。

接著,詩人也描述了上帝對「愚頑人」的察看,上帝這行動:一則,顯示世人無法逃脫祂眼目的鑒察,也就是所行的都要受祂公義的審判;另則,是帶著憐憫的心,要尋找世人,如同祂在伊甸園最先對亞當夫婦所行的。可是,人人都背離祂;個個同樣的腐壞。沒有遵行祂旨意的行善者,連一個也沒有。讀到這段經文,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一個重要的教訓:聖經反復強調人類的墮落,其根本原因不是要抹殺人類的人性,而是要強調上帝的恩典。威爾斯比(Warren W. Wiersbe)一針見血地指出:「人類的墮落並不表示每個人都窮凶極惡,或表示所有人都一樣壞,或沒有任何人有行善的能力(路1113)。其意乃是每一個人都有他或她無法改變的墮落天性,除了靠上帝的恩典以外,沒有人能得救,脫離永世的審判。」因此,準確、深入地理解上帝充滿寬容的恩典,是走出“愚頑”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

2. 53:4-5詩人描述詩人斷定,愚頑人之所以「心裡說,沒有上帝」,主要是因他們「沒有知識」,這裡所說的「知識」,不是指頭腦裡的智慧,而是指存於心裡的對上帝的認識與正確的態度。

由於對上帝的「知識」的缺乏,愚頑人會表現出兩種錯誤的行為:
①「不求告上帝」;他們的行為不遵行律法的規則,他們的生活不接受上帝的管理,他們所要的,就是我行我素、為所欲為。
②「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他們不懂得愛神,自然就不會遵行愛鄰舍的教導,只知道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因此故意傷人就成為他們生命的特質。可見,丟棄對神的「知識」,就是通往「愚頑人」的捷徑。

隨後,詩人描述了“愚頑人”的結局:
①「他們在無可懼怕之處,就大大害怕」;他們要經歷,從來沒有過的恐懼;因為上帝必要殺滅祂子民的仇敵「愚頑人」,就在他們蓄意攻擊他人之時,上帝卻使他們「骨頭散開」,意即暴屍荒野,無人掩埋,在東方文化中,這可真是一種奇恥大辱。
②「他們要蒙羞」;他們的結局要從狂傲轉為羞愧敗落,因為上帝棄絕了他們。

3. 最後,詩人表達了以色列的心願:「但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上帝救回他被擄的子民。那時,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這一節的兩組詩句「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和「上帝救回他被擄的子民」,均採用了希伯來詩歌慣用的同義平行體,表達了詩人對上帝之拯救的信念。想到「愚頑人」的結局時,詩人立刻獲得了信心。在他看來,「愚頑人」滅亡與以色列人得救總是同時發生的。因此,哪怕在最灰暗的時候,他也充滿信心。一些解經家指出,本節含有末世思想,預言彌賽亞國度,因為在那個國度裡,將不再有任何人聲稱「沒有上帝」,他們將在那裡一同「快樂」、「歡喜」。


--
《信息分享》

「對愚頑人的省思」

有一個網路小故事說到愚人節的由來:在佛羅里達州,有個無神論者對復活節和受難節(逾越節)起訴,他雇了一個律師來控告宗教歧視,因為猶太人和基督徒都有節日,但是無神論者卻沒有節日。當無神論的律師據理力爭時,法官卻宣判無神論者早已有了自己的節日,因為在聖經的詩篇53:1說:「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所以,4月1日就是他們的節日。當然愚人節的開始,是早於這位法官的宣判,但是他說的也有道理,聖經裡早已指出,凡是心裡說沒有神的人,都是愚頑人,不僅愚且頑梗,因為不承認賜自己生命的神和拒絕接受祂的訓悔,以傷害別人為常事。

不過,我們要問「今天,誰是愚頑人?」如果以詩人的情境來說,這不是主要指那些未信神的外邦人,而是指向信神,卻拒絕以神為神和不願意順從神的人。換句話來說,這等人在今天,就是教會中那些「嘴唇親近神、心卻遠離神」的基督徒。因此,今天當我們不願意按真理而活,不願意讓神在我們的人生規劃、生活與時間安排當家作主,我們就在走向「心裡說沒有神」的愚頑人的行列;如果我們行事為人的態度與世人的標準和行徑無異,那麼我們也是化身為不認識神的愚頑人。愚頑人跟我們有沒有固定參與教會活動關連性不大,但卻與我們在生活中對神的態度息息相關。今天,我們要常常捫心自問:「我現在是愚頑人嗎?」

此外,活在充斥著愚頑人世界下的敬畏神的人,詩篇53篇這篇描述「愚頑人」的詩歌,也給這些真實的敬拜者(真實的基督徒)很大的啟發和安慰。愚頑人自以為「沒有上帝」,所以盡行惡事、不可一世,以致嚴重威脅到義人的生活。然而,詩人大衛相信,上帝「從天上垂看世人」,洞察他們的每一個舉動,企盼人能願意悔改,領受祂的救贖;但假若他們長久不肯悔改,就無法逃避滅亡的結局。如果我們只讀到惡人當道,我們可能會悲傷,但神的鑒察與審判會增加我們的信心,正如歐爾頓(Robert L. Alden)所說:「整體說來,這詩與第14篇的內容都很灰暗,只有最後一節能轉變我們的心情,使我們愉悅。我們應有相似的渴望,預期看見上帝拯救並釋放那些為他國度而預定的人,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