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52:1-9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詩篇52:1-9

《導論》

52:1-4

詩人哀嘆惡人的自誇

52:5-7

詩人哀嘆惡人可怕的結局

52:8-9

詩人為神的行事感謝祂




《讀經》

52:8至於我,就像上帝殿中的青橄欖樹;我永永遠遠倚靠上帝的慈愛。
52:9我要稱謝祢,直到永遠,因為祢行了這事。我也要在祢聖民面前仰望祢的名;這名本為美好。



《經文釋義》

詩篇 52 篇的背景是:當大衛逃避掃羅王時,他去拜訪慈悲的祭司亞希米勒。亞希米勒隱藏大衛,供他食物,並助他一臂之力 (撒上21:7-9)。但是以東人多益,掃羅的司牧長,對掃羅告狀,說那祭司庇護逃犯大衛。掃羅憤怒地吩咐多益殺了亞希米勒、他的家人和挪伯城的其他祭司,足足八十五名祭司被殺。只是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逃跑了。多益更火上加油,殺滅全城的男女、孩童、喫奶的和牛、羊、驢 (撒上22:18-22)。大衛知道以東人多益所做的一切,便寫了這首強烈、痛心和自責的詩篇。這是唯一提及挪伯城大屠殺事件的一篇詩,也是150篇詩篇中僅有五篇以「為何?」開頭的詩篇之一 ( 2:110:122:152:174:1)

1. 詩人開始就哀嘆「勇士」,詩人描述了一個飛揚跋扈、作惡多端的「勇士」的心思。撒母耳記上告訴我們,多益「是以東人,作掃羅的司牧長」(撒上217),是一個負責牧放牛羊的首領。從身份來看,他不是戰士,殺人這樣的事並不是他的職責,但他為了投機鑽營、取悅掃羅,竟將屠刀指向了上帝的祭司。因此,詩人以「你為何以作惡自誇」來質問他。「自誇」這字是「哈利路亞」的希伯來字,意思是「讚美」。惡人非但沒有讚美神或因神誇耀 ( 34:244:8),他們反而鼓吹或自吹自擂自己的所作所為。在質問之後,詩人寫下一句「上帝的慈愛是常存的」,這句話似乎和上一句並無關聯,實質上卻是要以自己對上帝的虔誠襯托多益的殘暴。多益以「作惡」的能力誇口,詩人則以「上帝的慈愛」誇口,這是何等鮮明的對比!

接著,詩人描述惡人惡毒的言語。作惡者對常理有歪曲的觀念,包括透過作惡去達到自己扭曲的滿足感、無法解釋的快感,以及從邪惡而來的一種病態滿足。他方便地以撒謊、詭詐和欺騙去策劃或想出破壞和毀滅他人的方法。因此,大衛把作惡者的舌頭比喻成快利傷人的剃頭刀,能傷害、割斷,或置人於死地。他們不在乎導致別人財務的損失、個人的受苦、悲慘的災難、身體的受傷,甚至致命的結果。作惡的人,他們詭詐的舌頭以毀滅人為甘甜,不會去考慮受害者的感受和處境,對他們而言,無辜的生命只不過是犧牲品而已。

2. 52:5-7詩人描述了一個義人目睹惡人滅亡的畫面。詩人確信,無論惡人多麼猖獗,上帝都能將之打敗,包括亞比亞他在內的所有「義人」,都要看到他們的結局。堅持不悔改的人會遭遇嚴厲和痛苦的下場。他們最大的敵人是那位能粉碎惡的進展之神。惡人的掌權雖猛烈,但期限是短暫的。他們會虛張聲勢,但達不到他們的目標和心願;他們會暫時迷亂不少人,但是至終會用盡別人的好意和同情;他們會贏得一些戰役,但是會失去戰爭。他們不會無條件放棄,但是他們仍會屈服在神的大能下。作惡之人的命運變得每況愈下。

詩人以四個十分傳神的動詞,巧妙地描繪出四幅上帝審判惡人的圖畫:
①「毀滅」,《呂振中譯本》、《新譯本》均譯為「拆毀」,詩人把惡人比作一座建築,他會被上帝在短暫的時間裡夷為平地。
②「拿去」,《新譯本》譯為「挪去」,希伯來文中,這個詞用來描述清理被拆除的建築或被打碎的器皿,詩人告訴讀者,上帝不僅要把惡人「拆毀」,而且要把剩下的瓦礫全部「挪去」。
③「抽出」,《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揪出來」,詩人所說的「從你的帳棚中抽出」,是用以描述惡人在自己家中被突然闖入的執法者帶走,去接受審判。
④「拔出」,《新譯本》譯為「連根拔起」,詩人將惡人比作一棵樹,他會被上帝「連根拔起」。寫下這些詩句時,陷害詩人的惡人尚未受到上述審判,但詩人相信這樣的審判一定會臨到他們,表明詩人對上帝公義的審判有十足的信心。

當詩人看見惡人滅亡時,「義人」會有兩個最基本的反應:
①「懼怕」,《當代聖經》譯為「義人看見了,就心生敬畏」。義人因惡人滅亡而懼怕,並非出於驚嚇、恐懼,他們的懼怕,其實是一種目睹上帝審判時油然而生的敬畏。
②「笑他」:詩人嘲笑敵人,不是幸災樂禍,不是落井下石,這是指義人因看見公義得著伸張,就在這件特別的事情上,他切實又具體地經驗到神的慈愛,故此,為了神的名,為了神所彰顯的恩慈而歡喜快樂。

3. 最後,詩人把惡人比作將要被「連根拔起」的樹木之後,緊接著就把自己比作永不拔除的「上帝殿中的青橄欖樹」,目的是要用如此鮮明的對比襯托義人與惡人完全不同的結局。作此詩時,詩人正處在居無定所、朝不保夕的尷尬境遇,然而,他卻能寫出這樣信心滿滿的佳作。身處逆境的詩人,尚且能滿心感恩,放聲高歌,還有誰不應該向上帝獻上真誠的感謝和讚美呢?想到這裡,詩人立即向上帝表示,「我也要在祢聖民面前仰望祢的名」。他要將自己對上帝的認識和經歷告訴自己的同胞,好使他們對上帝有堅定的信念和真誠的信賴。好事會發生在那些等候與信靠主的人身上。我們對神的信靠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信靠不是信靠除非你經歷挑戰、失敗和迫害。信靠不是一瞬間的虔誠或熱心,我們要看清楚,大衛在最後一節重複「永遠」這字,提醒我們「信靠」是一生對神的委身和交託。。


--
《信息分享》

「惡人的自誇」

在詩篇52篇,令大衛困擾的不單是作惡的行為,更是邪惡的傲慢 ──它的無懼、無情,以及公開的自吹、誇張及推崇邪惡的好處,包括找人麻煩、製造混亂和挑戰正義。

為什麼人被邪惡吸引?我們對邪惡的挑戰有什麼道德上的責任?善與惡,最終誰將勝利?邪惡如何抓住人不放?

一個最吸引人的正與邪的故事是黑澤明的電影「高與低」(High and Low)。劇情說到有個居住在一座小山上面富有、雄心勃勃,但無人情的作鞋子生意的老闆,收到他兒子被綁票的消息,但其實綁匪抓錯了人,綁去他司機的兒子。貢多先生(Gondo)本來要用他的資金去惡意收購另一間公司,所以 不願意付贖金救別人的兒子使自己破產。可是經過巨大情感掙扎之後,他因道德的原因後悔了。

警察經過冗長和靈巧的調查之後,終於追蹤到那已經殺了自己同夥的主謀的綁匪。綁匪坐監的時候要求見貢多先生,但他嘲笑那願意來看他的老闆:「我快要死了,你是不是很高興?」貢多回答說:「你我為什麼要憎恨對方呢?」年輕人給了一個冷酷、恐怖,但令人思考的回答:「我不知道。我沒有興趣自我分析。我知道我的房間在冬天很冷,夏天很熱,所以我睡不著覺。但是你的家好像天堂高高在上,所以我就開始恨你。那就給我生命一個目的。令幸運的人變得不幸是件有趣的事。」

惡人被罪惡深深抓住,他們也以邪惡的作為深深地綁住無辜的人並以此為誇耀,在此情景中,似乎公義的神躲藏;然而,開啟戰爭且看似戰勝公義的惡人,卻是至終敗戰而毀,因為喜愛公義的神,必按祂公義的名來施行審判,使惡人的狂傲和謀算歸於徒然,叫敬畏神的人可以因神的公義伸張而歡呼。然而,義人在歡呼前,必須耐心等候神的公義作為,不要因眼前的黑暗而沮喪,要知道黎明前往往是最黑暗的,但曙光一發,消失就是黑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