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詩篇51:13-19
《導論》
51:1-2 |
詩人悔罪的祈禱 |
51:3-5 |
詩人坦承己罪 |
51:6-12 |
詩人的懇求與稱頌 |
51:13-17 |
詩人的感謝與誓願 |
51:18-19 |
詩人為錫安的祈求 |
《讀經》
51:16祢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祢也不喜悅。
51:17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祢必不輕看。
《經文釋義》
1. 詩人堅信,上帝一定會垂聽他的禱告,也一定會赦免他的罪孽。所以,他在這一段禱告中不時插入自己對上帝的許願,以此表達認罪的態度,並表達對上帝的感恩。詩人的每一個許願都很有深意,我們便可以從中領悟上帝的旨意,並得著禱告的秘訣。
詩人的第一個許願是「指教罪人」:「我就把祢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罪人必歸順祢。」《呂振中譯本》譯為「願我將祢的道路教訓有過犯的人,好叫罪人轉回、復歸於祢。」經文中的「指教」也可譯為「教導」、「教訓」,都是指引導罪人悔改的舉動。詩人因著自己的過犯而深受其害,因此他以身作則,負起勸導人回轉的責任,務使那些違背神旨意的人,回轉歸向神,也就是大衛要把個人的經驗,推廣成為全民共同的經驗。
詩人的第二個許願是「歌唱上帝的公義」:「上帝啊,祢是拯救我的上帝,求祢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我的舌頭就高聲歌唱祢的公義。主啊,求祢使我嘴唇張開,我的口便傳揚讚美祢的話。」這裡提到的「歌唱」和「讚美」,都是指對上帝的赦免之恩的當有的回應,而不是與上帝協商赦免的條件。詩人企盼得著神的赦免,以至於他可以高聲歌唱神的公義,並傳揚讚美祂的話;在此,神的話就是祂公義的法則。范甘麥倫(Willem A. VanGemeren)說:「在生命中嘗到上帝恩典的人,不能不為了上帝在生命中所賜的新素質來讚美祂。」
詩人的第三個許願是「獻上神所要的祭物」:「祢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祢也不喜悅。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祢必不輕看。」詩人先從消極方面入手,強調上帝「不喜愛祭物」。他表示,只要上帝喜愛牛羊等類的「祭物」,他就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獻上。詩人如此表達,並不是要貶低或廢除獻祭的制度,而是要強調獻祭的意義不在於祭物本身,而在於獻祭者本身是否為神所悅納,如同撒母耳所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
因此,詩人就從積極方面指出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憂傷痛悔的心」。詩人非常清楚,一個在上帝面前表示懺悔的罪人,當然可以帶著牛羊,但更需要帶著的,是一顆「憂傷痛悔的心」。誠如耶穌講到蒙神悅納的比喻,那位稅吏在禱告時,是自認不配地遠遠站著,他捶著他的胸說:「上帝,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3)。
2. 本詩前面的詩句一直以詩人個人為主體,屬於典型的個人懺悔詩,這裡卻突然引入整個以色列。這是因為大衛知道罪使人離開神同在的護庇,如同城市沒有城牆保護一般(賽26:1),他的罪也削弱了以色列人在諸國間的地位(撒下12:14)。他身為一國之君,要以耶路撒冷和國家的福祉為念,因此,詩人以向上帝的祈禱「求祢隨祢的美意善待錫安,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那時,以色列就能站在蒙神悅納的地位來獻上祭物,而這樣的祭物也才是神所喜愛「公義的祭和燔祭,並全牲的燔祭。」在舊約外在的宗教範疇,只有在崇高的許願下所作的善行,才被上帝悅納的。被獻上的公牛犢必須有公義的獻祭的承托,否則聖殿只淪為屠宰場,而不是人與被冒犯的聖潔神和好的場景。
--
《信息分享》
「獻上神所悅納的祭」
詩篇51篇大衛的禱告從頭到尾,都貫穿了「祢(神)」的整體架構。大衛提到38次,可見重點是神:神的慈愛憐憫是救贖的保證;神的美意和神的喜愛,是人必須遵循和敬畏的基本法則。大衛最深的呼求和禱告也表現在詩篇51篇中大衛他自己。這裡「我(大衛)」也出現將近37次;這裡從祢我反復交替裡,看到尋求悔改的大衛與神之間互動過程,這也是悔罪詩所要表達最深的認罪悔改和禱告呼求!從本段的禱告中,大衛真切地提醒我們:
首先,要明白神要罪人的心改變。雷史戴門 (Ray Stedman) 說:「對神來說,罪是一個侮辱和傷害。」罪人渴望真正的改變,而且想要變成新造的人,這才是真正的悔改,他不會怕麻煩而走開。當我們犯罪時,神管教我們,不是為要懲戒和責罰我們,而是為使祂的子民改邪歸正,改變過來。懲戒 (如鞭打) 乃是施以處罰,但是神的管教乃是透過環境或內心的受苦,帶來改變。祂把我們的弱點、藉口或虛假拿走。當你犯罪時,你能用熱水、強洗潔精或大型洗衣機來洗嗎?你是否知道:神看罪惡是多麼嚴重的問題?祂對罪是多麼敏感?我們應如何嚴正處理我們的罪?
其次,得蒙赦罪恩典的人,不僅自己對神深深感恩,開口稱頌讚美祂,而且也要對別人有責任,盼望同樣被罪壓傷的人,也來領受上帝赦罪之恩,也來開口頌讚神。
最後,大衛身為一國之君,一言一行,都影響國家福祉。他犯罪,不僅有損私德,且使國家蒙羞,更使聖城耶路撒冷有了破口,錫安保障暴露在敵人猛烈炮火之下。因此,他向神認罪和求赦免的禱告後,他與神修復了關係,之後以君王身分帶領眾百姓同心敬拜神。他對敬拜也有了全新的體認,可見,先有赦罪,才能有敬拜;先有關係的恢復,才能有服事。獻祭,更應當先獻上獻祭者的心。人先被悅納,獻祭才得神喜悅。唯有那些為罪憂傷、真誠痛悔的人,才能恢復與神的關係,進到祂面前來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