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39:1-13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詩篇39:1-13

《導論》

39:1-3

在上帝面前的靜默

39:4-6

祈求神的光照

39:7-8

求拯救的禱告

39:9

在上帝面前的靜默

39:10-11

祈求神的憐恤

39:12-13

        求拯救的禱告




《讀經》

39:7主啊,如今我等什麼呢?我的指望在乎祢!
39:9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祢,我就默然不語。



《經文釋義》

大衛寫作本詩時的心境,與寫作第38篇時極其相似。從詩中「求你把你的責罰從我身上免去,因你手的責打,我便消滅」(39:10)這個詩句可知,其時的詩人正在經歷十分難熬的痛苦。然而,這種處境中,詩人依然堅信上帝的慈愛,「我的指望在乎祢」是他在逆境中不變的信心。詩人將自己正在經歷的痛苦視作上帝對他的罪行的管教,所以,及時以這篇詩歌向上帝表示懺悔。

雖然本詩含有不少有關懺悔的內容,但多數學者不把它列入懺悔詩的行列,原因是其中有更多有關哀告和祈求的內容。因此,這些學者認為本詩應當是一篇個人哀歌,有學者甚至稱本詩是《詩篇》中「最幽怨又最優美的個人哀歌」。

1. 在39:1-3,詩人知道處於逆境之時,尤其需要管理舌頭,因為人在此時極易犯罪。為了避免「舌頭犯罪」,詩人立志以保持沉默的方式謹慎自己的言行。他以「嚼環」的比喻表達了自己勒住舌頭、保持沉默的決心。

對於此時的詩人而言,保持靜默至少有三樣好處:
①犯罪之後,人們極易以言語為自己的罪行開脫,詩人敢於正視自己,不想抵賴罪行,所以立志保持沉默。
②此時的詩人,正在承受上帝的管教;這樣的時刻,人們極易因痛苦過重而對上帝產生不滿的情緒,以致牢騷滿腹。詩人擔心自己以口犯罪,進一步得罪上帝,所以他要保持沉默。
③詩人遭遇患難之時,敵人紛紛落井下石;這樣的時刻,詩人不宜過多說話,因為他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敵人反擊他的話柄。

保持一陣沉默之後,詩人感受到了沉默的困難。為了避免以口犯罪,那一陣子,他甚至「連好話也不出口」了。詩人的沉默,使得他的言語沒有給敵人留下任何誹謗的把柄。然而,敵人並不善罷甘休,他們絲毫沒有減少對詩人的挑釁和攻擊。面對這樣的處境,詩人的「愁苦就發動了」,面對敵人的挑釁,他怒火中燒,心急如焚,「我的心在我裡面發熱」,表示他十分憤怒和痛苦。因此,他要打破沉默,開口說話。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詩人決定開口說話時,不是要對敵人反唇相譏,而是要向上帝懇切祈求。無數事實證明,上帝面前的真情傾訴,是化解內心苦痛的重要途徑,這樣的方式遠遠要比靜默不語有效。

2. 在39:4-6,身陷痛苦之時,詩人突然想到,人生之苦,不過是一次短暫的陣痛,由於人生實在太短,實在沒有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去計較這些痛苦,否則我們就會失去太多寶貴的東西。詩人早已憑理性懂得這個道理,但他依然不能真正放下內心的憂傷。因此詩人特別向上帝祈禱,求主使他能夠以信仰的角度理解人生之短,從而更好地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短暫的祈禱之後,詩人已經以信心的眼光更加深入地明白了人生之短「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手掌』是古代以色列人最小的度量單位之一)。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除了人生之短的感慨之外,更讓詩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哪怕是「各人最穩妥的時候」,其實也是「全然虛幻」,這就是人生!然而,詩人如此感慨,並不是要把會眾帶到悲觀主義的死胡同中去,他的目的是要他們學會接受人生之短暫,從而學會珍惜生命、淡看苦難,不要像世人汲汲營營於地上短暫的事物,至終是枉然一場,因為忙亂一輩子卻是由別人來收取。

3. 在39:7-11,詩人感慨世人的盲目之後,他為自己確定了人生的方向,因為他不想將自己的人生變成“幻影”。他在詩歌中表示,自己要以上帝為自己生命中的「指望」。在表示願意與上帝重新確立關係之後,詩人馬上想到了上帝不會與罪人同行這個事實。因此,立即以極其真誠的態度向上帝認罪。這一段裡,詩人講述了一個懇求上帝赦免他的理由「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這裡所說的「愚頑人」是指信仰上拒絕上帝、生活上道德敗壞的惡人。這一群人喜歡嘲笑信仰,喜歡落井下石,詩人遭遇患難之時,這些人必定不會放過嘲諷他的機會。

詩人向上帝表達了自己的心願,但他並不強求,因為他尊重上帝的主權,他說:「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詩人在祈求上帝的赦免之時,描述了上帝嚴厲的管教,以此提醒自己,並警告會眾,「因祢手的責打,我便消滅」這是多麼嚴重的後果!不僅如此,詩人更進一步描述神對罪人的責罰之可怕,就是「笑容(或譯作『所愛的』)消失」,這是多麼心痛的事情,為了描述這種痛苦,詩人又用了一個恰到好處的比喻「如衣被蟲所咬」。想想一件心愛的衣服被蛀蟲咬爛,這是多麼心痛的事情。經歷上帝管教的惡人,必會經歷這種痛苦。詩人對惡人之結局的感慨,很好地以「世人真是虛幻(或譯作『是的,人生不過像一口氣罷了』)」總結了上帝的管教之嚴。

4. 在39:12-13,詩人寫作本詩時,他始終飽含淚水,因為他正在經歷沉重的痛苦,而這樣的時候,上帝卻向他保持沉默。詩歌進入尾聲時,詩人已經憑著信心感受到了上帝的拯救,亦感受到了信心的寶貴。所以,他能確信,上帝必會打破沉默,不再「靜默無聲」。詩人相信上帝發聲之時,必會擦乾他的眼淚,必會撫平他的傷口。祈求上帝發聲時,詩人講出一個有趣的理由「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詩人在上帝面前強調自己客旅和寄居者的身份,目的似乎是要博取上帝的同情,因為他知道上帝對祂百姓的愛是盟約之愛,祂先前怎樣眷顧曠野漂流卻屢次違逆祂的先祖,也必然紀念他這正受罪罰的人。因此詩人呼求神寬容他,不要再緊盯著他,使他在生命結束之前,能心力得著恢復。


--
《信息分享》

「我的指望在乎祢!」

大衛在上帝的責罰下已經感到十分的苦痛,而那些作惡的人的無情嘲諷更讓大衛倍感困擾。不過,大衛在他們身上察覺到愚昧和危險,就定意保持沉默,大衛希望這樣能避免自己像他們一樣,而且他們也不能用他口中的話來攻擊他。但在大衛選擇靜默以對時,卻產生了讓他更加困擾的問題。他看見自己的生活也同樣缺乏智慧,時間正如飛而去,他失去了生活的喜樂和美好。大衛意識到,自己竟然想要從積存的物質財富中找到生命,於是他呼求神的光照引導。大衛回想起上帝才是喜樂和盼望的源頭,於是他領悟到,自己是多麼需要倚靠這位永恆上帝的幫助,好讓他的眼光能超越轉瞬即逝的財富或苦楚。

因此對我們今天來說,大衛這篇祈禱提醒著我們三件事:

第一,當我們在困境中,必須格外謹慎自己的口舌,不要讓它成為得罪神的器具,而是作為在神面前呼求禱告的器皿。

第二,困境往往是神用以培育我們得著智慧的沃土。在其中,我們可以明白人生的短暫與虛幻,以至於我們可以將重心擺在永恆的事物上。

第三,在困境中,我們可以有機會省思我們的問題,並藉此把我們帶到神面前祈求,加深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並產生新的信靠。

管我們現在正處在何種景況,像大衛遭苦楚嗎?或是沒有?都讓我們把「生命」戰時停頓下來,在主面前思想並求智慧,作正確的事。如同西方諺語所說:「不要害怕你的生命會結束,而要害怕它從未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