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閱讀經文】
3: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3:2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3:3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3:4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3:5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3:6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3:7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3:8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3:9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
3:10我見上帝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
3:11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3:12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
3:13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
3:14我知道上帝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上帝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3:15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上帝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或譯:並且上帝再尋回已過的事)。
【經文詮釋】
※3:1-9萬事都有定時的無益
所羅門直陳凡事的發生,都有其既定的時間,而且它是由上帝控制的(3:1-9)。然後,他以象徵「完全」的數字七的倍數,以十四個對句列舉了二十八種活動,代表了人類生活的每個範疇,展現了人類無能為力的處境(3:2-8):時間一會兒推動我們作出某些合宜的行為,一會兒又將我們推向全然相反的方向。在時間的面前,無論多麼驕傲的人都無能為力,沒有人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所以人的「虛空」乃是必然的結果。這些列舉的活動,先從人和植物的生與死開始(3:2);然後是生命與建築物的奪取、拆毀和延續、建設(3:3);再以一連串論到人的感受的對比~哭與笑、哀働與跳舞(3:4),開心的清除田中的石塊預備耕種與憤怒地堆聚石頭於仇敵田間以毀壞其生產(3:5a),相互擁抱親近與彼此拉開距離(3:5b),找回或擁有與遺失或失去(3:6),哀悼與哀悼過去(3:7a),該閉口或當說話 (3:7b),個人的喜愛與恨惡(3:8a),以及群體間的戰爭與和好(3:8b)。
最後,所羅門從日光之下整個人類的活動中做出一個結論:「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這是他第三次提出這樣的論點(1:3;2:22)。
※3:10-15萬事都有定時的出路
所羅門針對前述探索的無奈與無益,他從其中體會到:第一,神的作為人不能參透(3:10-11);他一方面感嘆「神給世人的擔子,是要他們為此煩惱」,遇見世事,卻不能明白(3:10),神為萬事特定適當的時間(3:11a),他將永恆的意識放在人心裡,以致人從心底渴望知道這個世界的特性、意義、目的和命運,可是人卻始終無法參透神的作為(3:11b)。
其次,如果「天下萬務都有定時」(3:1b),一切只在乎神的命定、卻不在乎人的努力,那麼神讓世人忙個不停(3:10),意義在哪裡呢?對此,所羅門深刻體認到人當有的回應是:①享受神所賜與的現有人生(3:12-13);人活著沒有比歡喜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追求真實的喜樂更好,也就是「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行善」並不是指做好事,而是指3:13a,「吃喝」代表滿足而快樂的生活)。②向神存敬畏的心(3:14-15);所羅門就3:11的觀察,進一步強調神的作為永存,如同祂的話一樣,是無法更改的(3:14a);而祂如此行的目的是要讓人知道當敬畏祂(3:14b),因此祂使同樣的事一再出現(3:15)
【信息分享】突破人生悲歡離合的捆鎖
有人讀到箴言3:1-9的經文,他給人生下了一個註釋:「生活是由歡樂與悲傷、建築與毀滅、生命與死亡組成的。每個都在適當的時候到來。這使我們想起我們是時間的產物,尚不能分享永恆的快樂。沒有一個人會為生活充滿變化和悲傷,以及連續性和快樂的現實,而感到高興,因這是不愉快的。我們必須接受我們是凡人,並受時間支配。」當所羅門「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1:13),發現自己永遠也無法參透神在永恆中的計劃。只有神的啟示才能開啟人心,只有神的生命才能使我們的靈得到永遠的滿足。正如奧古斯丁說:「祢已經為自己造了我們,並且我們的心不得安息,直到安息在祢裡面。」因此,今天我們隨著所羅門的觀察萬事和探索其中的意義時,我們當從其中體會如何活出智慧的人生;就這事,我認為我們可以有三方面的回應:
首先,我們需存謙卑的心,體認到人生的季節為神所定,是我們用盡一切努力也不能參透的。生死有時,是人沒法控制的事,我生在何時、何地,死在何時何處,人沒法決定,也不能知曉;人生各種開始與結束、建設性與拆毀性的事務,也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其次,神透過我們在人生季節所經歷的,要教導我們既是不能掌握人生季節,就當在祂所賜與我們的季節與人生,抓住機會在其中享受。
第三、神也透過我們在人生季節所經歷的,要促使我們追尋祂早已放在我們心中的永恆意識,引導我們人生的追逐從短暫的日光之下萬事,轉向追求日光之上的神和永恆事物,C. S. Lewis 形容這是人心對更美的家鄉之渴慕,是神造人的時候,人就有的內在渴想,是從神而來的,每當我們在這有限的人生人有任何美好的經練,都是將來永恒美好的影兒,為著永恒的季節作準備。
如此,人才能在萬事都有定時的人生季節,走一條敬畏神的道路,經營一個有智慧的地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