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約拿書1:1-3
《經文釋義》
約拿書是一卷很特別的小先知書,因為其他的先知書內容多是先知的講論,可是約拿書裡先知的宣講只有:「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3:4b)這句話;其餘內容都在描述約拿(名字意思是「鴿子」)的事蹟,宛如歷史書所記載的先知故事一樣。因此,大多數讀過約拿書的人,我們可能要問的第一個問題是:「這個故事真的是真的嗎?」答案是:「是的,我們將接受它。」因為聖經中沒有暗示它應該被視為一個寓言或神話,儘管它的一部分可以寓言地應用於後來的救贖歷史事件,因為主耶穌非常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關於約拿書的歷史背景,有人認為本書的約拿就是列王記下14:25所提及的約拿,若是如此,事件發生的日期應該是在北國耶羅波安二世的年代,那麼約拿就與先知阿摩司同年代;不過,若是本書的先知約拿與列王記下的約拿不是同一位,那麼他的年代我們就無從知悉。但不管如何,我們從書中知道,事件發生的年代是亞述興盛的時期,她的都城尼尼微是當代最大的城市,因為要走完尼尼微城需三日的路程(3:4a)。
全書的主要信息,可以說是上帝創造的主權,以及祂不可言喻的憐憫和慈愛。它的綱要若以事件為段落,它可分為:(1)1:1-3上帝的召喚臨到,約拿卻逃跑;
(2)1:4-16上帝降災,以及船長,水手和約拿對風浪的反應;
(3)1:17-2:10約拿被大魚所吞並在魚腹中禱告;
(4)3:1-3上帝再次召喚,約拿遵命;
(5)3:4-10尼尼微人悔改,上帝取消降災;
(6)4:1-11約拿的不悅並與上帝對峙。
從整篇的記載,可以看見先知約拿本身是一個充滿爭議性的人物:「上帝的先知,卻又遠離上帝;一個被淹死的人,卻還活著;一個悔改的傳道人,卻因人悔改而怨恨。」然而,約拿因悔改而從死亡的魚腹中拯救出來,最適合給尼尼微帶來希望。我們可以看見上帝的忍耐和憐憫與人的自私和鐵石心腸形成鮮明對比。
1:1-3拒絕上帝呼召的先知
「耶和華的話臨到」是先知書常見的開場白(何西阿書1:1;約珥書1:1;彌迦書1:1;撒迦利亞書1:1),而本書的第一個字是「臨到」,則是許多歷史書起首的用字(約書亞記1:1;士師記1:1;路得記1:1;撒母耳記上1:1、下1:1;以斯帖記1:1),顯然記述者有意引導讀者,把約拿書的記載當作歷史書的寫作來理解。
「亞米太的兒子約拿」,指出先知約拿的家世,約拿的名字意為「鴿子」,在舊約中的「鴿子」有兩個主要特徵:
⑴牠容易受驚嚇,以及會飛到山上尋找安全窩;
⑵牠面對危難,會哀鳴。不過,以此來揣測約拿的特性,似乎不怎麼合宜。「亞米太」名字有「忠誠」的含義,因此,「亞米太的兒子約拿」可譯為「忠誠之子---鴿子」,這從某角度而言,可以說是對約拿的性格和行動有反諷之味。
上帝首次給約拿的命令有兩個:
⑴「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起來」這字眼有立即採取行動的意思,上帝清楚指示約拿要去的地點和對象,就是尼尼微和其中的百姓。
⑵「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呼喊」這字不僅是喊叫的意思,而是帶有攻擊的意味,很顯然上帝在指示約拿要對尼尼微人發出審判的信息。上帝如此發命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句中的「達到」有「上升」的意思,同時也意味著上帝在天上察看世人的作為;這用語似乎與上帝對挪亞那世代的人之看法(創世記6:5),以及對所多瑪蛾摩拉的評論(創世記18:20-21)相互呼應,都意味著地上的罪惡已經堆疊到天上之高,上帝無法再寬容,決定出手刑罰。
面對上帝給約拿一個榮耀的傳道機會,約拿選擇竟然不是欣然接受或是順從而去,而是選擇「起來」抗命,並與上帝吩咐的方向相反而行,往當時所認為最遙遠的西邊「他施」(即今天的西班牙南邊)去。
先知這「躲避耶和華」的不順服舉動,可能的原因是:
⑴不想讓尼尼微的亞述人逃脫上帝的審判;他知道上帝是大有慈愛和憐憫的(4:2),他相當憎惡尼尼微人的惡行,也不願意讓他們有機會可以威脅以色列;
⑵這可能是因為他被賦予了一項艱鉅的工作;那鴻書3:1-4讓我們清楚地了解尼尼微人是多麼邪惡,因此,約拿有理由推測如果他按照耶和華的吩咐去做,他可能會被攻擊和殺害。於是,約拿精心策劃他的逃跑計畫,他就下到地中海岸的海港「約帕」(今日以色列「特拉維夫」以南的「雅法」),「他就給了船價」(有不少學者認為約拿是租下整隻船),即使付出沉重的代價,也想要遠遠地離開上帝;何況乘船不屬於以色列人的文化,他們認為海洋常常與混亂、危險和地獄聯繫在一起,以色列人對大海的看法,是陸上人民的水墳。。
--
《信息分享》
約拿被上帝告知要去以色列的敵人那裡,向他們宣講悔改的信息,但約拿不想讓尼尼微的亞述人逃脫上帝的審判,就拒絕上帝的呼召並採取相反的行動來逃避上帝。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二戰期間在紐約的猶太人聽到上帝說:「我要對德國作出可怕的審判,我要你去柏林告訴納粹德國悔改。」這位猶太人沒有這樣做,而是前往舊金山,然後包船前往香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不是人人都可以有機會領受上帝的話清楚臨到,也不是人人有機會可以蒙上帝差遣做跨文化的宣教,這是一個榮耀的選召,但約拿卻拒絕了。
其實,今天在教會也有不少像約拿的基督徒,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選擇躲避上帝的面,我們的行事為人不像一位上帝的兒女,因我們所行的與我們所盟的恩照和祂的話語相背離;因此約拿逃避上帝要他向尼尼微人傳道的呼召,而我們今天卻不履行「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2:9)的聖召。
約拿逃跑是因為他不想做上帝要他做的事。約拿真的不喜歡他的使命,他非常討厭亞述人,他對上帝要他做的事非常生氣,因為上帝的計畫顛覆了他的想法。上帝常挑戰我們偏差的思維,例如,政治意識型態、國族主義、個人喜好、傷害經驗、普世價值,不少認識神甚至敬畏神的人,也會發現自己在這些方面與上帝的關係是緊張的;我們的信念和計畫行動是與天國的議程不相符,我們的心和上帝的心不同步;因此,我們在這些方面應當以最大的力量來悔改,而不是用最大的代價來拒絕上帝。
約拿也幫助我們了解罪人與這位神建立關係意味著什麼。這不是人類第一次試圖逃避上帝,我們的始祖亞當就試圖在伊甸園中躲避上帝。直到今天,我們都以各種方式向上帝躲藏起來,例如,我們躲在忙碌的工作、休閒娛樂和物質享受中,而不是聽上帝的話。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是上帝要我們去做的,有些地方是上帝要我們去的,有些是祂要我們去見的,但我們總是在逃避上帝。不過,就像上帝沒有放棄約拿一樣,這位上帝沒有放棄我們,祂要用各樣的方式將我們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