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2:12-27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閱讀經文】

2:12我轉念觀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在王以後而來的人還能做甚麼呢?也不過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
2:13我便看出智慧勝過愚昧,如同光明勝過黑暗。
2:14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愚昧人在黑暗裏行。我卻看明有一件事,這兩等人都必遇見。
2:15我就心裏說:「愚昧人所遇見的,我也必遇見,我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裏說,這也是虛空。
2:16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永遠無人記念,因為日後都被忘記;可歎智慧人死亡,與愚昧人無異。
2:17我所以恨惡生命;因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為煩惱,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2:18我恨惡一切的勞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因為我得來的必留給我以後的人。
2:19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這也是虛空。
2:20故此,我轉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勞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絕望。
2:21因為有人用智慧、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分。這也是虛空,也是大患。
2:22人在日光之下勞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勞碌上得著甚麼呢?
2:23因為他日日憂慮,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這也是虛空。
2:24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上帝的手。
2:25論到吃用、享福,誰能勝過我呢?
2:26上帝喜悅誰,就給誰智慧、知識和喜樂;惟有罪人,上帝使他勞苦,叫他將所收聚的、所堆積的歸給上帝所喜悅的人。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經文詮釋】

※2:12-17死亡使智愚都虛空

所羅門繼續透過不同日光之下的議題來探索人生的意義;我回過頭來觀察(「我轉念」與2:11的「我察看」原文為同一字)智慧、狂妄和愚昧,發現在日光之下的智慧、狂妄、愚昧都和享樂一樣,看起來不同,但結局都是虛空,都不能滿足人;這些問題即使傳道者擁有那麼大的資源和智慧,還是探索不出答案,後人還能有什麼更高明的結論呢?充其量也不過是重複他早先所試驗過的事罷了,因此後來的王也就不用再試了(2:12)。他也看出智慧並非一無是處,雖然不能解決人生虛空的問題,但總比愚昧無知更為有益;智慧就像指照亮路人的光明,起碼讓人看清危險的處境(2:14a);雖然智慧是不可或缺的,但也是有它的界線;智慧能作出診斷,卻開不出藥方;可以避免途中的錯誤,但卻不能避免結局,因為智慧並不是人能依賴的終極資源,沒有任何人能單靠智慧看破生死、掌握人生;但智慧人和愚昧人的差別只是暫時的,最終結局都是一樣(2:14b),沒有人能避免與死亡面對面(2:16)。既然如此,智慧人「為何更有智慧呢」(2:15a)?有智慧豈不更加痛苦呢?智慧如果不能解決人生最重要的問題,豈不「也是虛空」(2:15b)?於是,所羅門清楚指出不可避免的死亡嘲弄了人類所有的自負、成就和希望(2:17a),使「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為煩惱」(2:17b)。因此,傳道者第三次(1:142:11)得出的結論是:死亡使一切變得「都是虛空,都是捕風」(2:17c)。

※2:18-23死亡使勞碌成虛空

當人一旦開始「恨惡生命」(2:17a),也就會「恨惡一切的勞碌」(2:18a),因為死亡必將結束一切。人「在日光之下的勞碌」辛苦得來的,原來並不能永遠屬於自己,而要留給「以後的人」(2:18);而承接自己勞碌所得的「那人是智慧是愚昧?」,勞碌者自己都無法知道,這就更令人感到悲嘆「這也是虛空」(2:19)。實際上,智慧人的建造只是為了愚昧人的拆毀,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愚昧地毀壞了先祖的功業(列王記上14:25-26),所羅門所有的偉大工程都已成為廢墟。

因此,傳道者思考的角度從勞碌的成果轉到了勞碌的過程,發現不但勞碌的成果是虛空,勞碌的過程也是虛空。「人在日光之下勞碌累心」(2:22),不但不能滿足自己、也不能被自己帶走,辛勤勞碌的所得還要留給那些沒有智慧、好吃懶做的人享用(2:21a),若是落在自己的仇敵手中就更是可悲。既是如此,人「在他一切的勞碌上得著什麼呢」(2:22b)?只是比「虛空」更糟糕的「大患」(2:21b)而已。

所以,日光之下的勞碌,過程的快樂和成功的興奮都是短暫的,揮之不去的只有「勞碌累心」(2:22a)和「日日憂慮」(2:23a);不但不能讓人在過程中得著滿足,反而讓人身心疲憊,「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2:23b)。只要「人在日光之下」,無論是勞碌的成果、還是勞碌的過程,結果都是虛空。因此,傳道者第四次得出的結論是,勞碌的結局「也是虛空,也是大患」(2:19,21,23)。

※2:24-26享受現有人生的呼籲

所羅門從上述的探索中,醒悟到人因著會死的緣故,人一切勞碌的結果都要歸於智慧或愚昧難料的後人。在這個不變的事實下,傳道者看到,人生雖有無法逃避的虛空結局,但其中也有神的賜福。他發現生命是可以享受的,他進一步強調最幸福的生活莫過於踏定神為人所預備最完善的目的(2:24)。所羅門看見若不是有恩典「出於神的手」,人就無法享有吃喝和福氣(2:25「論到吃用、享福,誰能勝過我呢」可譯為「離開祂,誰能吃用、享福呢」)。上帝將智慧、知識和歡樂賜給那些取悅祂的人。但那些拒絕神的人,他們即使辛勤勞苦和收聚,變得富有,上帝也會奪走他們所堆積的財富,並將其分配給那些祂所喜悅的人(2:26a)。因此,所羅門特別針對那些拒絕神的人,第五次說出:「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2:26b)。

 

【信息分享】知死而後知生

每當我們參加親友的喪禮,我們可能都會問自己:如果我們明智地過生活,至終我們依然會走進死亡,那麼智慧過一生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我們的命運會與愚昧人一樣,我們在智慧中真正擁有什麼收穫呢?這是一個人生棘手的問題。

今天,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常常可以成為我們身份的來源。我們總是互相問「你是從事什麼的?」就好像那就是代表我們。也因此,當我們用工作去了解我們人生的目的和位置時,我們就會感到無比的掙扎。我們努力工作,起初我們有為自己建立東西的動力,但是在某個時候,我們意識到,我們殷勤勞碌、積累或生產的所有東西都將交給別人享受。等一下,我要把這些都交給他嗎?如果他浪費了我所有的成就怎麼辦?這也是一個人生棘手的問題。

有一句19世紀的古老諺語這樣說:「裹屍布上沒有口袋」。它的意思是當人死了以後,沒有什麼是可以從這個地球上帶走的。世界第一個億萬富翁,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非常有錢,因為他很有投資的智慧,所以財富就源源不斷地增加。可惜在他五十二歲時,他開始有神經衰弱,那時他才意識到人的軟弱。據說他當時有個很深的感受:「錢可以買舒適的床,但是買不到甜蜜的睡眠;錢可以買珍饈百味,但買不到好胃口;錢可以買保險,但不能帶給人安全感;錢可以買娛樂,但買不到快樂;錢可以買發洩情慾的機會,但買不到愛情;錢可以買很大的房子,但買不到溫暖的家。」那時醫生說他只剩下三年的生命。沒想到洛克菲勒那年信主,開始熱心事奉,把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獻給神,而且幫助貧困的人。從那時起,他的健康愈來愈好,活到八十九歲才離世。不是財富或享福改變他的人生,而是神的話語,使他的人生有了新的方向,因而得到祝福。

所羅門說,罪人的工作是徒勞的,將被從他手中奪走,交給義人。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與上帝和喜樂,另一種與我們自己和辛勞。對那些討上帝喜悅的人(傳道書2:26)來說,這個地球上易逝而有限的事物可以帶來巨大的喜樂,因為它們是來自無限上帝之手的美好恩賜。我們有理由從吃、喝中找到滿足並從我們的「工作」中得到滿足,因為無論上帝呼召我們去做什麼和進入怎樣的關係中。我們就不是在「捕風」,而是在上帝給予我們的人生中找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