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12:1-14:22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約伯記12:1-14:22

《導論》

在第4章,以利法講述了一個關於靈的夢境的故事,他解釋說沒有人是完美的。在第8章中,比勒達更喜歡傳統觀念,他解釋說上帝只會懲罰邪惡的人。在第11章中,瑣法選擇談論秘密智慧,他認為約伯應該對他的惡行更嚴厲的懲罰,所有約伯的朋友都同意上帝不會懲罰好人。因此當他們看到約伯的麻煩時,他們指責約伯。他們沒有意識到約伯是個正直人,他們不知道上帝為約伯感到驕傲,他們也不明白是魔鬼造成了約伯的麻煩。



《經文釋義》

◎12:1-5
約伯反駁瑣法自以為是的智慧太簡單了,約伯甚至說每個人都知道這些事情。任何人都可以說上帝是善良的,或者上帝是偉大的,但這樣的話並沒有幫助解釋約伯的問題。約伯遇到了可怕的麻煩,他的朋友也沒有幫助他。約伯在求告神出面應答,他的朋友卻譏笑他,他警告他們不要在自以為安逸中滑跌了。

◎12:6-25
約伯看見許多邪惡的人似乎沒有受苦,他以諷刺性的語言說空中的飛鳥、地上的走獸和海裡的魚,都知道這是出於上帝的作為,因為人類只能在上帝的允許下呼吸生活。一般人都認為一個老人比一個年輕人更聰明以此反諷比他年輕的鎖法不要自以為是。接著,約伯強調上帝的能力與智慧是強大的,祂的旨意與作為誰都無法抗拒。祂決定人的行動、控制天氣、曉得人的心思意念,地上的君王、祭司、謀士、審判官、有能力的人、年老的智慧人,也都操在祂的手中。祂向人啟示深奧的事,祂決定邦國的興衰,可以廢掉百姓官長的聰明,使他們如酒醉之人。約伯以此向瑣法等友人表明,他的智慧與對神的認識並不低於他們。

◎13:1-19
因此約伯說你們知道的他都知道,他是在向神理論,他們不要亂編理由來控告他,不要做一個無用的醫生,想要醫好他這個病人。他請他們留心聽他的申述,不要強要替上帝辯解,好像自己是上帝一樣,這樣的行徑是虛謊的,是會受神責罰的。因此,他們的建議並沒有幫助約伯,只不過像熄了火的爐灰,再也無法使用,也如同是用淤泥所建的防衛樓,毫無功用。他們保持沉默比說愚蠢的話更好。因此,約伯勸友人放過他,讓他自行跟上帝理論,他會承擔這一切的結果。雖然想辯贏上帝是毫無指望的,但是他仍然要為自己正直的冤屈與上帝辯論到底,他知道自己若是不虔誠的人,根本無法到上帝面前。如果他們仍執意要指控他因不正直而受難,他寧可安靜死去,免得被攪擾。

◎13:20-28
此時,約伯向神求告祂停止在他身上所做的兩件事:將擊打的手從他身上收回,並撤去對他的威嚇驚恐。在如此沒有壓力下的情境中,他就願意與上帝對質。他問神到底他犯了甚麼罪?有多少罪?以至於祂對待他如同仇敵。他的境況已經如此悲慘,上帝仍要加碼嗎?甚至追討到他年幼無知時的罪孽嗎?約伯向上帝說他已經像滅絕的爛物和蟲蛀的衣裳,上帝為何不說明卻又繼續施加苦楚給他這個已經像廢棄物的人呢?

◎14:1-12
約伯提到世人的生命是很短暫的,就像鮮花不能持久又像飛影移動消失一樣。人既是如此脆弱與短暫,上帝為何不憐恤而要追捕他這個正直人呢?他的生活、動作、存留與疆界,不都是在祂的手中嗎?因此,約伯求上帝讓他像做完工作的雇工有歇息的機會;如果連樹被砍下,只要根留土中吸水氣,就可以從嫩芽長出;但人死就如同江海枯乾,可就沒機會了。

◎14:13-22
因此約伯祈求神讓他現在死去,免得繼續承受神所施加的不明原因的責罰,將來他得贖的日子來到,就有機會與上帝見面對答。在祈盼中,約伯話鋒一轉,他又回到現今神的可怕對待,他說神鎖住他犯罪的原委,卻不讓他知道。他景況的慘絕如同山石被挪移、大水沖蝕石頭並洗去塵土,徹底消失、毫無指望。神要擊打人,無人可逃可抵擋。神使他的景況如同疼痛至心死的人,對自己的兒子的高升或降卑,都不會有任何感覺。


--
《信息分享》

人們常常對遭受痛苦的人急於要把他帶出慘況,而快速地提供脫困的明路,徒增受苦者當下的困擾與排斥。因為這樣的建議明路,可能受苦者也知道、也會說;但他現在內裡的掙扎與苦痛,卻往往是安慰者所不能感同身受的。往往這時候受苦者需要的,只是有人安靜地陪身邊聽他傾訴,讓他抒發苦痛得心情。約伯的友人急切地想要將約伯拉出困苦的泥沼,卻無端的形成與約伯在拔河。讓他們先前七天的靜默陪伴的果效如同水潑出去一樣。因此,要安慰人,就別讓我們的建議超出了我們的代禱,要知道同情絕對比爭論更好,我們應該以與受苦的人保持友好的態度為目標。如此,我們才能聽出他苦痛下的心聲是甚麼?他真正的問題與當下的需要是甚麼?我們才能具體求告神,賜給我們知道如何來幫助他的合適做法,千萬不要將安慰和輔導搞砸成辯論與對抗。

約伯雖然在極大的痛苦中困惑,感受神不明就裡又不吭聲地擊打,也在幫助者愚蠢的開導的困擾中,但他專注地質問神,不離棄神也不詛咒神,顯明他仍是以神為他的神。這提醒我們,我們不應當遭受困苦,就否定神的良善和掌權,因為神的作為奇妙,祂的旨意難測,不是我們地上有限的人,可以替祂做決策、訂計畫。再說,祂遠比我們過去和現今所認識的更豐富、更超越,我們要以現在所累積對祂的認識,來完全描繪祂的整個形象,這是癡人說夢話。面對人生的諸般苦境,我們或許會像約伯一樣向神吶喊質問,但至終要謙卑地在信心的掙扎中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