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希伯來書11:4-12
《經文釋義》
作者在11:4-12列舉第一批信心偉人的榜樣,他從創世記的亞伯到亞伯拉罕的信心說起。在介紹每個榜樣中,他都以「因著信」(11:4,5,7,8)做起頭,一方面強調這人藉著信心而成就的一個行動,同時也強調這人的正確屬靈態度。
首先,作者在11:4記載亞伯的信心,他以亞伯獻祭與上帝比該隱所獻的更美來表達。在創世記4:4有記載這件事,但沒有詳細解釋為何亞伯的祭蒙神悅納,而該隱的祭不蒙神悅納。不過,我們可以從亞伯獻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得知他是獻上自己最好的禮物,因此神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卻沒有看中「該隱」和他的供物,這表明該隱獻祭的態度是不正確的;所以,兩者對比起來亞伯是個義人。於是作者引10:37-38中的舊約經文「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作連結,強調亞伯得著神的讚賞,而且即使死了那麼久,他今天依然透過他信心的態度和行為的見證在「說話」。
其次,在11:5-6提到以諾的信心榜樣,特別強調他的屬靈態度。根據希伯來書對創世記5:24的詮釋,以諾沒有經歷死亡,就被神從這世界接走。為什麼說他有信心呢?因為在他的生命中他「得了上帝喜悅他的明證」,換句話說,他這人帶給神喜悅,他是個與神同行的人。這與神所不喜悅的那些冷淡退後的人,以諾的堅定委身於神,就形成強烈的對比。雖然舊約的經文並沒有直接提到以諾的信心,但作者基於哈巴谷書的論述,暗示以諾對神有這樣的態度。
因此,他據此下一個定論「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這話在表明信心的生活有三方面:
①它涉及來到神面前且熱切尋求祂;這與作者在挑戰讀者來到神面前親近祂的呼籲是一致的(4:16;10:22)。
②它涉及相信神存在;若不相信神存在,任何的禱告或來到祂面前的行動都是荒謬的,但相信祂存在,就能支持我們尋求祂幫助的信心的行動。
③它涉及相信神會賞賜那些行使這種信心的人;這等人的信心行動必然會引起神的關注並給予賞賜。
第三,在11:7提到挪亞的榜樣。挪亞是聖經中第一個基於從神而來的信息,然後憑信心行事的人。當神發出洪水的警告,挪亞在未見洪水發生的任何跡象時,就以敬畏神的心,按神的指示造方舟。他造方舟,一方面為那看不見的神和祂的話作見證並拯救自己一家;另一方面也對那不信的世代給予先知式的責備並定他們的罪。他們的不信,凸顯了挪亞對神的信心。挪亞因信神的話而存活,他就成了公義的繼承人。
最後,作者將焦點放在亞伯拉罕的信心榜樣,他在11:8-12詳述舊約最偉大的信心典範。
作者聚焦在亞伯拉罕生平中的兩件重要事件,來證明他對神的信心:
①亞伯拉罕順服神的呼召而行,搬遷到一個自己非常陌生的地方(創世記12:1-9),這正呼應了作者在11:1所說的;延續這主題,神給亞伯拉罕迦南地的應許,不是由他來實現,而是由他的後裔去實現,因此他到了那塊土地,不是要去擁有它,而是以信心的行動表示對神的順服;於是,他在迦南地以帳棚居住的生活方式,表明他不是委身於迦南人在地上的城市,而是尋求由神所建造、更永久又更美的城市,這不僅是他,他的兒子以撒和孫子雅各也是如此。
②亞伯拉罕因著信神,他才能夠成為父親,得著後裔;亞伯拉罕的信心超越可能之事的正常界限而經歷神蹟,他與妻子撒拉都已經斷了生育的可能性,但他們卻相信神的應許,就成了父母;這裡作者是要挑戰讀者要將眼光從現實的可見之事,轉向那位信守諾言的永活上帝和祂的話;因此,作者在11:12記載那些與神的應許一致的歡喜結局~「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從一個枯死的人竟然生出許多子孫來,因為在神「凡事都能」,因此「不可能」這句話,不應當在神的百姓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
《信息分享》
信心就必須信服神。它是超越眼界所及的事物,是指望屬世以外的事物,是相信那似乎難成之事的成就,因此懷著忍耐等候繼續向前行;因此憑信心而活是不容易的;亞伯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以諾需三百年都在現實生活中堅持,挪亞要付出長期受盡嘲諷的苦楚,亞伯拉罕要冒損失的風險出走並在不可能中看見可能,對希伯來書的作者要經歷蔑視和苦害的挑戰;而對我們今天的教會你我來說,這些古人的信心行動與代價,也是我們要走信心道路的人無法逃避的;當然他們所領受的信心果實,也是我們願意與他們同一腳蹤和同一心靈的人必要得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