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閱讀經文】
1:12我傳道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
1:13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上帝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
1:14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1:15彎曲的,不能變直;缺少的,不能足數。
1:16我心裏議論說:我得了大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而且我心中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
1:17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
1:18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經文詮釋】
1:12-15智慧人的無能
在整個傳道書的討論再向前邁一大步時,作者再度重申1:1所引述的君王身份。他也強調自己帶著誠懇並熱切的心,從深處去探討、也往廣處去搜尋,也就是竭盡心力地去研究日光之下的一切事物;結果發現:①人所遭遇的問題是神分派(「叫」原指「派定」的意思)給人的,人無法躲避或卸脫這極重的勞苦、也是難受的折磨(1:13)。②人盼望可從自己勞碌得來的享受滿足,世界可以不斷更新、進步,但真正得到的是失望,如同捕風,甚麼也得不到(1:14)。③人所以如此失望與無奈,是因為不論他如何深思,他找尋不出世事固定的規則和穩定的系統(「彎曲的不能變直」),更不能使生命中反常的事變正常、也無法數算那些尚未看見的,至終只能陷於沮喪和迷惘中(1:15)。
1:16-18智慧人的無奈
傳道者自認他的才能在工作和學習中得到培養,進而在知識和經驗上加增了(「得了大智慧」原作「增加智慧」),超越以往的君王和哲士;而且,他親身體驗了諸般的知識(「智慧和知識」兩者並列要強調「全面的知識」)。他不僅要知道知識的事(「智慧」與「知識」同義),也要曉得狂妄和愚昧的事,也就是他對人生正反兩面的事都進行查究;但結果它們也都是補風(1:17)。因這現象,他隨著查究越深廣,智慧就越加增,但卻越感到煩惱與痛苦(1:18)。
【信息分享】最聰明之人的煩惱
我們如果用現代人來描述所羅門,那麼他可以說是學術界的愛因斯坦、科技界的賈伯斯與政治界的羅斯福的結合體,他是舉世最聰明有智慧的人,他竭盡心力又多方地探索人生事,只獲致一個結論「補風」,只有一個感受「愁煩與憂傷」。如果他對日光之下的一切事的探索都是如此,更何況智能與人生閱歷都遠不及於他的你我呢?所羅門知道智慧是神所賜的,所以也是有界線的,只能在神面前運用,並不能獨立成為解決「日光之下」人生困境的藥方。若是沒有神,再大的智慧聰明也無法使人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但這並不是因為智慧出了問題,而是因為人出了問題。
今天比爾•蓋茲(Bill Gates)自己捐出了超過300億美元,以幫助抵抗飢荒,這真是太好了;但我們可以預知不幸的是,他死後,世界上仍然存在著飢荒。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我們每天要面對的次要問題。例如,男人和女人總是在溝通中掙扎、年輕的孩子們總是會違抗他們的父母、政府永遠是低效率的。我們為解決此類問題付出的集體努力並不重要,因為我們將永遠無法成功消除這些問題。「就是這樣!」這就是所羅門的探索查究人生的觀點。我們可以處理這些事情並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問題只會在其他時間和其他地方再次出現。當然,我們知道這是因為世上存在罪惡,因為在最終解決罪惡之前,這些問題將繼續存在,因此我們不能獨自應對罪惡,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任何人可以最終解決人生問題的原因。
所羅門透過他的嘆息在告訴我們抽離神的世界,人生將是無盡又反覆的補風與勞苦。正如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Epicurus,主前341-270年)所說的:「哲學家們的論證若無法有效治療人類的苦難,這樣的論證是沒有價值的。若是無法解除身體上的疾病,醫學可謂毫無助益;同樣的,若是無法去除心靈上的苦難,哲學亦是毫無用處。」因此,神賜給人智慧,是為了讓人發現問題,而不是幫人解決問題;也是要引導人反省,進而尋求賜智慧的神的幫助。在神的面前,人能發現問題比能解決問題更加重要,願意承認自己的無能無奈比裝作若無其事更有指望;因為只有這樣,人才有可能轉眼仰望神,在日光之下的人生也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