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7:11-19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希伯來書7:11-19

《經文釋義》

希伯來書7:117:18-19前後呼應利未家的祭司職任的不完全與基督祭司職任的完全。整段緊扣著基督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為天上的大祭司,成就利未家祭司所不能成就的指望作論述。面對遭逢各樣艱難壓迫的讀者(10:32-34;13:3,13),他們到底所求於祭司制度要成就的是甚麼?這是關乎他們在企圖躲回猶太教保護傘下,以為可以得到的被賜予尊貴榮耀為冠冕(2:5-10)、進入神安息的盼望(4:9-10),以及承受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的祝福的盼望(6:12)。但作者卻堅定地駁斥他們的幻想,這是死胡同而已。

對猶太人的傳統觀念來說,摩西的律法已經非常明確地訂定只有利未人才能做祭司,耶穌不屬於利未家,祂是出於君王體系的猶大家。既然律法已經為利未家做祭司來定調,就不能更改。況且,猶太人也認為利未家的祭司職任比麥基洗德的祭司職任更優越,因為利未祭司職任是後來設立的,可以視為麥基洗德職任的替代。正因為有猶太背景的讀者可能心存這想法,作者就不嫌繁複地引用詩篇110:4「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等次永遠為祭司」作論證,這詩篇經節是神在頒布律法很久以後才宣告的。

就此,聖經學者莫里斯指出:「當亞倫祭司制度還在實行的時候,神透過大衛說出有關麥基洗德祭司制度的話,這就顯示從亞倫而出的祭司並未能實踐祭司職任所定之目的。」於是,7:12作者就提出「祭司的職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這話不是指律法整體做大改動,而是只修改唯有屬肉體的利未家方能做祭司的這條規定。在作者的陳述中,他並沒有否定摩西律法的祭司制度,而是指出聖經實際上論及兩種祭司制度。只不過律法條例下的祭司職任是軟弱無益的(7:18),它的功用是在引進另一種祭司職任(7:19)

因此,作者從舊約聖經中找出一條超越律法的祭司體系的厚實論據,就是詩篇110:4。縱然耶穌基督出於君王支派的猶大家,祂仍具備做祭司的資格,因為比照麥基洗德的等次。這麥基洗德不僅是至高神的祭司,也是撒冷王。新約中的耶穌基督既是君王也是大祭司,可見麥基洗德在這兩方面都適切地預表了耶穌基督。作者也進一步地說到耶穌不是照著利未家「屬肉體的條例」,而是照著「不能毀壞之生命的大能」成為祭司。祂已經戰勝死亡(2:14,15),因此完全應驗詩篇110:4所預言的「祂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7:17)

所以,作者就明確地說:「先前的條例,因軟弱無益,所以廢掉了。」(7:18)因為這律法條例從來沒有辦法使人得完全,但靠著那從死裡復活並得不能毀壞之生命的耶穌,和祂長遠活著的事奉,基督徒就有一個「更美的指望」,讓他們可以「進到神面前」(7:19),這是律法條例下的祭司所不能為神的百姓來做成的。


--
《信息分享》

今天在思想這段經文時,想到一段有趣的故事,提到在1903年,有人注意到一名蘇聯的哨兵站崗,但沒有明顯的原因在崗。當被問及為什麼他在那裡守衛時,他回答:「我只是在接受命令。」有人問了警衛隊長,但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把哨兵安排在那裡,他最終查到的是出於沙皇的指揮系統,但他也不知道是甚麼原因!他要求屬下追踪答案。最終,發現在1776年,凱瑟琳大帝在那兒種植了玫瑰花叢,並派出哨兵守衛它。如今玫瑰花叢已經死了80多年了,但哨兵仍然在那裏站崗!傳統真的很難改變!對猶太背景下信主的讀者要改變摩西律法的祭司傳統認知,的確也不容易,特別它可以在他們遭遇信基督的逼迫下提供給他們法律上的庇護時,更是如此。不過,作者卻是引經據典循循善誘,勸告他們不要走回律法的舊胡同,而要堅持走在基督的新路上。作者的這番勸告與論述,也提醒我們: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不要選擇對上帝無用的方法,要接近上帝並蒙祂悅納,只有藉著我們天上的大祭司耶穌基督才能夠。我們是要完全透過耶穌在十架上所成就的事,而不是通過我們所做的任何美好的事情可以被上帝所接受。有位聖經學者埃德加‧安德魯斯(Edgar Andrews)在總結這些希伯來基督徒所面臨的誘惑時,強調了許多人仍然面臨的誘惑:「希伯來人生活在一個暮色的世界中,他們試圖將基督中的新約移植到摩西約上。他們相信基督,但堅守法律,害怕放棄熟悉和舒適的事物。但這樣做最終是該死的,因為當他們面對上帝的憤怒之海時,他們只是緊緊抓住一個毫無用處的救生員。」

也許我們今天也正在做同樣的事情,我們可能會堅持依靠美好行為就可以取悅上帝,但是,這永遠不夠。我們需要一個擁有堅不可摧生命力量的,是透過那一位與上帝如此親近的耶穌,我們才能立在聖潔的上帝面前。美好的德行是我們蒙救贖之人回應神救恩當有的行動,而不是我們用來取悅神或就近神的條件。

其次,我們要在各樣景況下,都確保站在耶穌基督救恩的道路上。我們因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得與上帝同在,那麼我們在各樣景況下,就有「更美的指望」。無論我們每天遇到什麼瑣碎或重大的問題,我們都可以透過耶穌接觸上帝的同在。從那我們獲得恩惠憐憫與幫助,可以經歷站穩和得勝,是我們在變動環境中真正得安息,而不是暫時喘口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