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文】
1:3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1:4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
1:5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
1:6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
1:7江河都往海裏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
1:8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
1:9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1:10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1:11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經文詮釋】
走過人生高低起伏的所羅門,以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告訴我們一個人類共同的悲情事實~「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他從先從自然界不斷循環的現象來說明這事實:①太陽的循環運轉;「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1:5),原文把太陽周而復始的運行描述為非常疲累、跑得喘唏唏的運動員,日復一日地回到原點;這個循環自有時間的觀念以來,在我們人類的認知中,遠自人類有史以來至今,一日復一日,永無止境。②風的循環;「風往南刮,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迴轉行原道」(1:6),風循環往復,但卻沒有人能夠抓得住;他的這個觀點很特殊,因為我們無法證明在所羅門王的世代裡,人們是否已經知道地球表面的氣流及風雲變化是呈環形的;今天我們現代人都很清楚知道這個道理,因為我們每天都在新聞報告的衛星圖像中看到氣流的大循環運轉。③水的循環;「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1:7)水氣從海面上升,因氣流而進入內陸,成為雨雪降下,匯成江河,又再灌注大海。這個循環也是永不停止。
接著,所羅門指出人類歷史何嘗不像自然界的循環一樣?一代人可能正在崛起,但與此同時另一代人正在消亡。不久,年輕的一代將變成老一輩,然後又會有一代;可是大地依舊是一樣的。因此,他以嘆息的口吻說:「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1:8)世上一切的事物,人在其中只是徒勞無功、甚感疲乏而已,外在的任何感受都無法滿足內在的需求。因為從世人觀點來看,世事只是一個不斷在進行的循環圈。人以為創新的事物或建立的新功業,但這只不過在複製前人所做的而已;再說,上一代人的事,不管何等偉大或敗壞,但下一代會忘卻,而開始走上一代的事。
【信息分享】回歸日光之上的神
所羅門王告訴我們人生是虛空的,正如《三國演義》的開場白:「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樣的歷史場景過去是如此,將來也會是如此。所羅門是在向每個人發出一個挑戰:「你活著有意思嗎?」實際上,每個人一來到世上,就面臨一個巨大的問號:「你要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就如同摩西在晚年向以色列人也發出同樣的提醒:「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篇90:9-10,12)
我們知道人人都要面對死亡,死亡讓我們每一個人的遭遇都變成一模一樣,不管你是王公貴族,或者是販夫走卒,最後的結局都一樣;更糟糕的是,你死了以後,沒有人記念,即使你在地上有豐功偉業也罷,到時候兩腳一伸,甚麼都沒有了。對此,馬克•德里斯科(Mark Driscoll)牧師說了一句直白的話:「人出生時沒有牙齒,就在喃喃自語,穿了尿布。如果你的壽命足夠長,那就是你最終的方式。」日光之下的人生既是這樣,那麼我們當如何面對這「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的魔咒呢?我認為所羅門藉由回顧他人生的感嘆,其實是要將我們的目光從日光之下事物的關注與追求,導向關注和信靠這位日光之上的神。只在祂裡面,那種「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的無奈窘況,我們才得滿足與安息。有一位牧師赫伯特•范德•盧格特(Herbert Vander Lugt)說得好:「當上帝被排除在外,生活可能會令人沮喪。但是當祂居中時,這是多麼令人興奮!」只有讓上帝在我們人生的每個層面都出現且掌管著,我們躁動的心才會安定,才不會隨著外在環境的刺激而不斷跳動,也才不會被內裡的慾望給操控,而無法信賴神和安然享受祂現在所賜與我們的人生~也就是祂此時安排的是人視為美好或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