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哀歌是一種表達對失去的悲傷的文學形式;聖經哀歌通常包括:⑴抱怨;⑵哀悼者將過去的好時光與現在的壞時光進行對比的部分;⑶祈求解脫;⑷信靠上帝的聲明。任何形式的災難都可能激發哀嘆,例如戰敗、流放、疾病或死亡。哀哭者可能會表現出許多悲傷的外在跡象,例如穿著麻布、坐在灰燼中、禁食或大聲哭泣。哀哭的目的是祈求上帝將哀哭者從災難性的環境中解脫出來。耶利米有什麼可悲嘆的?非常多!耶和華呼召他向猶大人預言災禍(1:4-16)。耶和華曾告訴耶利米百姓會與他爭戰,但他應許說:「他們必不能勝過你,因為耶和華說,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1:19)但這似乎並不那麼簡單。耶利米遵照耶和華的吩咐行了(並將繼續事奉耶和華總共四十年)。耶利米為他的同胞悲傷,以至於他的喜樂消失了,他的心哀痛,以至於他的眼睛如泉水般日夜哭泣(8:18–9:1)。然而,百姓非但沒有悔改,反而以死亡威脅耶利米(11:18-23)。他不得不與假先知作鬥爭,他們用虛假的平安保證來反駁耶利米的預言(14:13-14)。然而,此時充滿愛國情懷的他,在上帝拒絕他哀求而執意進行的審判中,他深感同胞將受的災難之苦,他所傳講的信息也遭同胞的敵對,甚至攻擊,此情此景,使他感到內外煎熬,突然爆發不滿的情緒,向神宣洩出來。這是耶利米的第二次申訴(15:10-21),它以兩首哀歌的形式出現:第一個哀歌出現在第10節,先知哀悼出生的地方(20:14-18),耶和華在第11-14節回應了這個哀嘆;第二個哀歌出現在第15-18節,隨後是耶和華在第19-21節的回應。
15:10-14哀歌的首部曲與回應
在上帝回絕先知三度為百姓的哀求,他也深知宣講這嚴厲的審判信息必定遭受百姓的咒詛和攻擊,在愛同胞與忠心於上帝的拉扯中,心中的壓力突然炸鍋,就生出約伯受苦的情緒,咒詛自己如果沒有出生是更好,因為就無需去承受這種全民指控的壓力。先知就以人際間常見的衝突事例「借貸」為喻,他聲稱自己沒有從事引起這種普通麻煩的活動,但卻無端遭受眾人的咒罵,他受上帝差遣的服事,也是如此。(15:10)
上帝回應先知並安慰他,上帝說:「我必要堅固你,使你得好處。災禍苦難臨到的時候,我必要使仇敵央求你。人豈能將銅與鐵,就是北方的鐵折斷呢?」(15:11-12)上帝早先已應許使他成為鐵柱和銅牆是猶大眾人無法攻破的(1:18),因此他必能承受這巨大的壓力,而且,上帝這審判必定來到,也是無人可抗拒和逃脫的(15:12),這要應驗先知所宣講的,那時他被百姓厭棄的情勢就要逆轉,甚至先前敵對他的人也會在某個時候尋求他的幫助。
接著,上帝繼續安慰先知,祂轉向敵對先知的猶大百姓做宣判。那百姓無法折斷的「北方的鐵」,他們要掠奪猶大的一切資源,將這些帶到遙遠的地方(15:13-14)。在此「貨物」是指個人或國家可支配的資源,「財寶」是指被安全上鎖的貴重物品;當他們洗劫土地時,兩者都被敵人作為戰利品;在古老的觀念中,被掠奪的恥辱與實際的身體損失和虐待一樣大,甚至更大,因為這樣的悲劇被解讀為證明自己的神明干預無效,或者說受影響的人已經被他的神明拒絕了。可見,上帝是以當時近東所熟知的習俗,來傳遞猶大將遭受的恥辱;不過,猶大遭遇此災禍之因,是全地遍滿罪惡,惹神憤怒所致(15:13a, 14b)。
15:15-21哀歌的續曲與回應
先知在上帝的安慰中,情緒稍緩,他繼續向上帝申訴,求祂紀念他,即時向逼迫他的人報復,不要讓他們有機會危害他的生命,因為他是為祂才遭受這苦害的(15:15)。他稱上帝為「耶和華-萬軍之上帝」,這是強調上帝是為屬祂的百姓爭戰的那位神,祂必擊打那攻擊祂百姓的仇敵,來安慰祂的百姓。接著,先知回顧他對上帝的忠誠:⑴「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因我是稱為你名下的人」(15:16);他接受自己是單單屬於神的,神呼召他並將祂的話放在他口中,他也以祂的話為喜樂,知道自己的事奉是很有價值的,每當人們看到他的時候,他的存在會使他們想到上帝。⑵「我沒有坐在宴樂人的會中,也沒有歡樂;我因你的感動(原文是手)獨自靜坐,因你使我滿心憤恨」(15:17);因著他傳講上帝的話,就被掩耳不聽的百姓所敵對,他在國中充滿被排拒的孤獨感,人在虛假平安的宴樂中,他沒有與會,因知道審判即將來臨,何來歡樂?因著心中滿懷上帝的憤怒,他只能「獨自靜坐」。因著長期的孤單、受壓,以及憤怒和憐惜的劇烈拉扯,先知心中充滿抑鬱和傷痛,就發出哀嘆的連珠炮,說:「我的痛苦為何長久不止呢?我的傷痕為何無法醫治、不能痊癒呢?難道你待我有詭詐,像流乾的河道嗎?」(15:18)上帝既然應許要保護他,他是如此的忠信,上帝怎能讓他受這樣的長期痛苦呢?怎麼能讓他遭受一顆受傷的心是無法醫治的呢?先知進一步質問公義的上帝,祂既聲稱自己是「活水的泉源」(2:13),為何卻像「一條詭詐的小溪」,就是在人甚為乾渴急需喝水時,卻成為一條乾涸的溪流?在信靠神卻飽受痛苦煎熬的先知,他在控訴神的不信實,因他此時此刻並未感受到神所應允的保護。
先知真情流露的控訴,原期待上帝可以來安慰安慰他,但沒想到上帝並沒有安慰他,反而責備他並要求他要為此悔改:「你若歸回,我就將你再帶來,使你站在我面前;你若將寶貴的和下賤的分別出來,你就可以當作我的口。他們必歸向你,你卻不可歸向他們。」(15:19)此時的耶利米已經讓上帝有理由拒絕他作為祂的先知;然而,上帝並沒有立即拒絕耶利米,而是給了他一個轉向悔改的機會。如果耶利米願意停止抱怨,放掉自憐的心態,並清除這種帶有雜質的心,成為精煉的金銀之心,並這樣做,他將繼續成為祂的先知;而且,有些人可能會轉向跟隨耶利米,但他絕不能轉向跟隨他們,他必須把他們帶出來,同時,不能讓他們把他拖下去。耶利米必須堅守他作為上帝先知的地位,上帝也將使他堅強和不可征服。此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上帝不得不告訴耶利米悔改;多年來,耶利米一直在告訴以色列人要悔改回頭,但他自己也有一些悔改的事情要做。
上帝繼續重申祂對耶利米的應許(1:18-19;15:20-21),猶大百姓將試圖使用暴力阻止耶利米說出審判的預言;然而,他們會發現,他們無法摧毀耶利米,因為阻止他們的不是耶利米的力量,而是上帝的力量,祂必拯救耶利米,救他脫離仇敵。可見,上帝從未應許讓耶利米的生活變得輕鬆,實際上也從未讓他的生活變得輕鬆,祂只應許將耶利米從他的敵人手中拯救出來,並將他從將要毀滅他的惡人手中拯救出來。
※信息分享
當一個人長時間在沒有團隊成員支持的情況下事奉時,就很容易在事奉中生出氣餒、或抱怨、或自憐的心情。耶利米面臨著極其令人沮喪的事工挑戰,他受命宣講即將發生毀滅、囚禁和驅逐的信息,既不討喜又在孤獨中被攻擊,也似乎看不見神的手有何動作。他的心為國家的罪及其後果的痛苦而悲痛,也滿懷對他們不願悔改的憤怒之情,兩種心在他裡面糾纏拉扯不已,使他爆發向上帝請辭的情緒。
今天我們大多數人開始事奉時,都有一個相當浪漫的想法,即我們將成為改變教會進程的人,至少是在我們教會的某個方面。知道我們被上帝呼召,我們就一頭扎進了事工中,我們也標記了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無論看起來如何),我們堅信我們能夠為神的教會完成偉大的事工。然而,很快,我們就遇到了事奉的現實,無論我們多麼有恩賜、熱情和忠心,除非我們服事的羊群願意聽從主的話,否則我們事奉的果效將是零。若是長期處在這抑鬱不得志的景況下,我們很可能會像耶利米一樣爆發對上帝不滿的情緒,甚至想跟上帝請辭,請祂另請高明人士。這段耶利米的申訴,今天正提醒著我們所有忠實跟隨主和服事主的人:
首先,我們要驅趕心中自艾自憐的小狐狸,否則牠會踐踏我們殷勤栽培跟隨主的葡萄園。宣揚上帝的信息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於缺乏忍耐承受的能力,耶利米的事工變得更加困難,他若沒處理這問題,他就無法走下去,也就無法再擔任神先知的事奉。同樣,我們若忠誠委身於神,但環境卻未有好轉的跡象,依然是飽受痛苦,別人從我們身上看不見被祝福的記號,他們在嘲諷或藐視我們的敬畏神,這會讓我們無法辯駁,會滋生「神啊!為什麼讓我遭受這苦楚呢?受這無法醫治的創傷呢?」這種疑問的心情會使我們停住前進的腳步,在原地打轉,無法經驗神的應許和承接神的託付。
其次,神從來沒有應許跟隨祂的人,在地上一定會有輕鬆的好日子,但祂卻應允在他們受苦的時候,祂必與他們同在,使他們不被擊倒而能繼續作祂的見證。跟隨神就如同進行一趟極地的探險之旅,在出發前的記者會中滿懷信心,探險前期也頗能面對環境的艱難,但在長期的孤獨前行與重重艱難壓力,心中會碰出走不下去的煎熬;但別忘了,這趟冒險之旅不是我們獨行,而是神與我們同去,祂一路上會適時加添我們力量並指引我們方向;祂在耶利米行前如何告訴他會遭遇甚麼挑戰,但會有怎樣的應許,同樣,祂也事先告訴我們蒙召跟隨祂的人,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