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14:1-15:9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14:1-16:21這大段落,集中在描述以色列毀約所帶來可怕的結局。其中,14:1-15:9是背約所帶來的審判旱災;15:10-21因上帝堅決的審判,先知發出第二次申訴;16:1-21是記載一些關於先知生平的事蹟,以及與他有關的宣講。

14:1-6旱災的來臨

在遠古近東,水資源是生存的關鍵;若逢旱災或缺水,人民牲畜都要面臨死亡的危險。在耶利米的時代,猶大國曾遭一次大旱災,這災是來自上帝的審判(14:1)。上帝描繪這旱災的可怕景象,祂先從耶路撒冷的慘況描述,「猶大悲哀,城門衰敗。眾人披上黑衣坐在地上;耶路撒冷的哀聲上達」(14:2)城內無人不坐地上哀哭呼喊,若是猶大首善之區的災情尚且如此,更遑論其他地區的景況。接著,上帝將視角從貴富家戶,向外延伸至戶外的田地,再放眼至更遠之處的野地,祂用三幅圖畫來描述(14:3-6)⑴連貴族和富有的人家都無法逃避,何況一般的百姓呢?貴富人家差家僕去水池打水,卻無水可打,只能帶空器皿而回;⑵耕地因久旱不雨,全都乾裂,無法耕種,飢荒日子可期;田野的動物,草食性的無草可吃,面臨死亡,因此肉食性的也就無獵物可吃食,野地一片哀嚎。

14:7-15:9耶利米與上帝三回的對話

面對百姓如此悲慘,同樣身處慘況的先知代表百姓向神認罪,展開他第一次的呼求(14:7-9)。在呼求中,先知首先承認猶大全體的罪(「我們的罪孽雖然作見證告我們」、「我們本是多次背道,得罪了祢)。接著,懇求神為祂自己的榮耀來憐憫祂的百姓(「求祢為祢名的緣故行事),先知這呼求不禁讓人想到昔日摩西為拜牛犢的百姓向神呼求之禱告(出埃及記32:11-13),因此,先知強調唯有神才是「以色列所盼望、在患難時作他救主的,於是先知據此呼求神,怎能視他們為陌生人,又像行路的客旅短暫停留就匆匆離去?為何要離開他們如同受驚嚇的人和無能施救的勇士,不為他們施援手呢?隨後,先知發出信心的求告,他確信上帝仍在他們中間,他再以滿身罪污的猶大仍是稱為上帝名下的子民,呼求神不要離開他們,言下之意,就是向他們施憐憫。

針對先知的呼求,上帝隨即做出回應(14:10-12)。祂指出猶大百姓喜歡隨處犯罪,不停止他們犯罪的腳步,雖然多次的警告他們,但依舊行惡,使祂深感厭惡,祂必要懲罰他們(14:10)。因此,上帝吩咐先知不要為他們代求,祂是不會垂聽的;即使現在百姓用禁食禱告,祂也不聽,或是獻上祭物,祂也不悅納,祂不會轉離祂審判的決意,祂要用三重災禍(「刀劍、饑荒、瘟疫)來消滅他們(申命記28:20-22)。

雖然上帝審判之意已決,但先知依然再次向祂呼求憐憫百姓。先知提出哀求的理由是,百姓不能明白祂的心意不完全是他們的責任,因為有一些先知以虛假的預言欺哄他們,說他們可以長久安居,神會賜他們平安(14:13)。上帝就回應先知哀求所提的理由,祂先指出那些是假先知,祂並未差遣他們或啟示他們去宣講信息,他們所行的只不過在藉著傳講人想聽的話來謀取自己的利益,所說的是虛假的異象和虛無的事(14:14);因此,上帝要用戰爭和飢荒來消滅這些假先知,使他們和那些聽信他們的百姓,都同樣遭受被滅絕的報應(14:15-16)。上帝看似無情,其實不然,祂吩咐先知向百姓陳述一首哀歌(14:17-18),這首哀歌深刻描繪猶大的荒涼悲慘,上帝就耶路撒冷從外而內,環視各處,所見盡是死亡與飢荒,那些引導百姓的先知與祭司也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這可以說是上帝為祂百姓所唱的哀歌,祂藉著先知晝夜不息的眼淚要表達對祂百姓極深的哀哭。

雖然上帝已告知先知不要為百姓代求,但他仍不棄要為他們代求。在這第三次的哀求中,先知求告的方式從哀求轉換為哀問(14:19-22)。他連三問上帝說「祢全然棄掉猶大嗎?祢心厭惡錫安嗎?為何擊打我們,以致無法醫治呢?」(14:19a)這些提問一方面帶出猶大的悲慘〜「我們指望平安,卻得不著好處;指望痊癒,不料,受了驚惶」(14:19b)另一方面在承認這擊打是來自於上帝是因於猶大歷來的罪孽(14:20)先知再次求神為祂自己名之榮耀的緣故(14:7,21a)不要放棄他們將他們視為與祂毫無關係的外邦人(14:21b)。然後,先知代表百姓宣認,能為他們降下時雨的,不是外邦的神明,而是祢「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唯有上帝才是他們唯一的盼望因此他們要在信心中等候神的施憐憫(14:22)

面對先知的第三次哀求,上帝首先肯定耶利米的偉大情懷,如同摩西(民數記14:11-25)和撒母耳的代禱一樣;但即使如此,祂依然要拒絕先知的懇求,祂不再顧惜猶大,要使他們被擄離開應許地(15:1)。祂要使百姓離開祂的面去受罰,各人要遭受祂為他們所定的災禍,受死亡刀殺飢荒和擄掠(15:2)。上帝按著西乃之約的條款,將四重災或臨到猶大,就是「刀劍殺戮、狗類撕裂、空中的飛鳥,和地上的野獸吞吃毀滅又要使他們被擄分散至外邦各地(15:3-4;申命記28:5)這一切的原因是他們背約、追隨偶像、盡行惡事也是因瑪拿西所犯的罪惡(列王紀下21:10-15)。當上帝對付猶大時,無人會可憐他們,因為她的鄰國都自顧不暇,當猶大被毀時,這些鄰國也遭戰火蔓延(15:5)。上帝因為猶大已經執意離棄祂,祂定意要伸手毀滅他們,不再心軟,因為祂說「我以憐憫到厭煩了!(『我後悔甚不耐煩。』)」(15:6)上帝施恩有時憤怒也有時此時是祂因人執意悖逆的憤怒之刻上帝申明祂一直以來的警告和懲治猶大卻仍死性不悔改(15:7);他們最後要付出巨大的背約代價他們的男人因戰事滅亡而徒留不可數的寡婦這些年輕戰士的母親要為喪子而哀哭不已(15:8)剩餘的人如同喪失七子的母親那樣悲慟不已這些噩耗在瞬間傳來;可是連這些剩餘的可憐人仍無法逃躲刀劍的追擊(15:9)猶大的悲慘結局已定,這是耶和華說的。

信息分享

在這篇耶利米與上帝之間三回合的一來一往之對話中,讓我們看見對施憐憫已感到厭煩的上帝的憤怒,以及不放棄用各樣方式來代求的愛民先知的憐憫情懷,這深深提醒著我們三件事

首先,總有一天,上帝恩慈的繩子會用完,審判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中小心,要在仍有機會尋求憐憫和寬恕的時候轉向神,不要誤以為我們總有機會,不要因現在平安無事,就誤判上帝的寬容不會立時終止。我們千萬不能堅持頑固的悖逆,並期盼總有一條回到上帝恩慈的道路。悔改是要即時把握的,是不能由我們選時間的。

其次,先知的代求之心與求告的依據,是教會為身居的土地代求的典範。我們雖身處敗壞的世代,卻不能與它做切割而明哲保身,乃要化身為時代的淚眼先知,這是神揀選我們的目的之一,是站在這世代感受上帝對罪的憤怒又心懷對罪惡世代的憐憫,站在代禱者的位分向神呼求憐憫;而在呼求中,我們必須承認所犯的罪孽,更要為著上帝之名的榮耀來代求,而不是為得赦免來求告。

第三,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選擇負責,我們不能把它轉嫁給任何人,即使是傳道人!特別,那些牧養神的羊群的牧者,更需謹慎自己所傳所行是否一致是否依據神的真理,若是誤導神的羊,是要比其他人遭受更大的審判(雅各書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