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5:1-26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歷代志上5:1-26

《經文釋義》

《流便的後裔》

5:1  以色列的長子原是流便;因他污穢了父親的床,他長子的名分就歸了約瑟。只是按家譜他不算長子。
5:2猶大勝過一切弟兄,君王也是從他而出;長子的名分卻歸約瑟。
5:3以色列長子流便的兒子是哈諾、法路、希斯倫、迦米。
5:4約珥的兒子是示瑪雅;示瑪雅的兒子是歌革;歌革的兒子是示每;
5:5示每的兒子是米迦;米迦的兒子是利亞雅;利亞雅的兒子是巴力;
5:6巴力的兒子是備拉。這備拉作呂便支派的首領,被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擄去。
5:7他的弟兄照著宗族,按著家譜作族長的是耶利、撒迦利雅、比拉。
5:8比拉是亞撒的兒子;亞撒是示瑪的兒子;示瑪是約珥的兒子;約珥所住的地方是從亞羅珥直到尼波和巴力‧免,
5:9又向東延到幼發拉底河這邊的曠野,因為他們在基列地牲畜增多。
5:10掃羅年間,他們與夏甲人爭戰,夏甲人倒在他們手下,他們就在基列東邊的全地,住在夏甲人的帳棚裏。

《迦得的後裔》

5:11迦得的子孫在流便對面,住在巴珊地,延到撒迦。
5:12他們中間有作族長的約珥,有作副族長的沙番,還有雅乃和住在巴珊的沙法。
5:13他們族弟兄是米迦勒、米書蘭、示巴、約賴、雅干、細亞、希伯,共七人。
5:14這都是亞比孩的兒子。亞比孩是戶利的兒子;戶利是耶羅亞的兒子;耶羅亞是基列的兒子;基列是米迦勒的兒子;米迦勒是耶示篩的兒子;耶示篩是耶哈多的兒子;耶哈多是布斯的兒子。
5:15還有古尼的孫子、押比疊的兒子亞希。這都是作族長的。
5:16他們住在基列與巴珊和巴珊的鄉村,並沙崙的郊野,直到四圍的交界。
5:17這些人在猶大王約坦並在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年間,都載入家譜。

《河東兩支派半的爭戰歷史》

5:18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能拿盾牌和刀劍、拉弓射箭、出征善戰的勇士共有四萬四千七百六十名。
5:19他們與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爭戰。
5:20他們得了上帝的幫助,夏甲人和跟隨夏甲的人都交在他們手中;因為他們在陣上呼求上帝,倚賴上帝,上帝就應允他們。
5:21他們擄掠了夏甲人的牲畜,有駱駝五萬,羊二十五萬,驢二千;又有人十萬。
5:22敵人被殺仆倒的甚多,因為這爭戰是出乎上帝。他們就住在敵人的地上,直到被擄的時候。

《瑪拿西半支派》

5:23瑪拿西半支派的人住在那地。從巴珊延到巴力‧黑們、示尼珥與黑門山。
5:24他們的族長是以弗、以示、以列、亞斯列、耶利米、何達威雅、雅疊,都是大能的勇士,是有名的人,也是作族長的。

《河東二個半支派叛逆上帝》

5:25他們得罪了他們列祖的上帝,隨從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這民就是上帝在他們面前所除滅的。
5:26故此,以色列的上帝激動亞述王普勒和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的心,他們就把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擄到哈臘、哈博、哈拉與歌散河邊,直到今日還在那裏。



《經文釋義》

本章記述約旦河東兩支派半的家譜和事件。5:1-10記載流便支派的後代,本段引言記載流便犯亂倫之罪,並不是要羞辱他的名聲,而是說明犯罪不僅給人留下痛苦的回憶,罪的苦果更能敗壞人的一生,成為後人的警戒。流便本來是雅各的長子,有權繼承父親的雙分產業,又可以率領亞伯拉罕的後裔。但是他犯了罪,長子名分和特權都被剝奪且禍及整個支派。段落記載分為,5:1-3是記載流便的兒子,5:4-8記載從被亞述所擄時的族長他備拉直屬的約珥家族譜系,5:9-10記載流便支派在掃羅為王年間的歷史事件。

5:11-17是記載迦得支派。記載方式是,5:11-12為族長名單,5:13-15為家族的名錄,5:16-17為人口普查和地業記載的年份。5:18-22作者插入了兩個半支派爭戰得勝的歷史事件;這個戰事錄的課題,就是求告耶和華必蒙祂幫助,因為爭戰得勝是出乎神的。5:23-24記載又回到家譜,是記述瑪拿西半支派所居之地與族長。5:25-26則是總結約旦河東兩個半支派的結局;指出他們如今被擄散居是因為他們離棄了他們列祖的神,而且他們也隨從所居之地的外邦人去拜那地的偶像。


--
《信息分享》

從這段約旦河東兩個半支派的家譜記載中,就作者針對被擄歸回者的提醒之角度來思想,有三個明顯的正反面事件在家譜中,特別被記錄下來,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點:

首先,只記載流便因亂倫而失去長子的名分與祝福,卻未提及他如何對兄弟們要殺約瑟的陰謀之善行。顯見作者要提醒歸回者不要因犯屬靈的淫亂,而失去屬神兒女的身分與這身分所要蒙受的應許之福。對今天的你我而言,面對情慾的試探和罪惡的誘惑要仔細思量,務要認清罪會苦害我們和別人的一生,後果是極其悲慘的。

其次,作者在記載約旦河東兩個半支派的家譜中特別插入,他們一同曾有的爭戰得勝歷史事件。對處在外敵環繞伺機騷擾又環境艱難的歸回者,這事件無非提醒他們要勇敢面對這些挑戰,而不要躲藏或規避妥協,因為神必幫助他們。只要他們在爭戰中,懂得呼求神和倚靠祂的幫助,即使再大的挑戰和難處,神都必使他們得勝。這對我們今天來說,當我們面對生活戰場,我們當專心倚賴神,向祂求助,成為生活戰場的得勝者;而不要倚靠自己,卻使自己成為生活戰場中的被擄者。

最後,作者以「直到今日還在那裏」作為兩個半支派被擄散居的歷史畫下句點,標明他們因違逆神並隨從外邦人拜偶像的結局,提醒歸回者不要再重蹈先祖的歷史覆轍,而要在歸回的故土上專心敬拜神和聽從神,以免將來還是從故土被吐出去像列祖一樣。這對我們今日的教會來說,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應當在現實的生活中,拒絕效法世界並力抗世俗的潮流,而以敬畏神和聽從祂的教導來作為我們行事為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