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腓立比書3:9-11
《讀經》
3:9並且得以在他裏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上帝而來的義,
3:10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
3:11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裏復活。
《經文釋義》
「得以(可以找到)」heurisko意味著藉著有意的搜索或通過意外發現得著某事物的位置。「在祂裡面」是說與基督聯合。基督徒與基督的聯合是可能的,因為上帝將基督的義歸於他,使上帝認為是他自己的義。基督徒在祂裡面,與基督交往一種永恆的,牢不可破的聖約,這種聖約與親密的愛和知識交織在一起。
「義」(dikaiosune從 dikaios =是正確的或右的是完全合理的,並按照神要求的意義上)傳遞符合標準或規範的想法。在聖經的術語中,它是上帝所接受的,並與上帝在祂聖潔品格中所保持的一致。它傳達的是成為思想正確與上帝或者被正確地相關與神的關係。
保羅不是譴責法律,也不是譴責法律所要求的正義,而是譴責他以前對自己的優點的自以為是。任何維持法律,自我提升,紀律或宗教活動都不能使任何人與上帝保持正確的關係。這些事情可能會產生虛假的公義,但它們是無法承受完全公義的上帝的審判。我們知道猶太人一直有個基本觀念:只要遵行摩西法律,就可以得救。現在使徒保羅的認知不是這樣,而是清楚知道得救的恩典乃是來自上帝,並不是來自摩西的法律。而上帝藉著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的救贖,將拯救的恩典白白賜給信靠耶穌基督的人(羅馬書3:4),因此,現在的使徒保羅只希望自己能夠真正的與耶穌基督連結在一起。他深信:只有這樣,才能體驗到復活的生命,進而使自己也得到復活。
因此保羅要更認識基督,並且喜悅祂;但他覺得自己好像沒有真正開始認識基督。他就像一個在學校的孩子,學會了閱讀和寫作,並且非常了解他開始想要了解更多。保羅在這裡的重點是獲得與基督更深層次的知識和親密關係。通過信仰擁有基督的公義並不是目的,但事實上是保羅的起點......一個人認為自己越少,他就越會想到基督,他的目標就越多,就像祂一樣。他對自己過去的善行的尊重越少,他就越會認真地表達他對藉著基督的義被恩典得救的感激之情。
他的偉大願望是將耶穌的生命複製在自己身上,以便藉著像祂一樣來了解祂。保羅的願望是他可以如此認識他的主、基督生命中復活的力量,以及共同參與祂的苦難。因為基督為了救贖罪人而死,所以保羅在較小的意義上也有同樣的目的;他活著並且願意用福音接觸罪人甚至為此受死。他的生與死,雖然不是救贖,但與主基督的目的相同。
--
《信息分享》
由於使徒保羅親自遇見復活的耶穌基督,原本是極力禁止基督徒傳揚耶穌基督復活信息的他,變成一個非常嚮往擁有基督復活生命的人。可見復活是整個基督信仰的基石,它是我們救贖之基礎的關鍵。基督的復活能力在我們的救恩中處理了我們的罪。但是為了每天戰勝罪惡,我們需要祂的復活能力作為我們的資源。我們需要祂的能力可以忠心地事奉祂,勝過試探,克服試煉,並大膽地見證。只有當我們與基督建立關係並接受祂的大能時,我們才能在今生戰勝罪惡。
今天許多基督徒都喜歡體驗使徒保羅與耶穌一同享受的親密關係。我們都希望擁有他這樣的信仰和品格力量。我們渴望敬虔地生活,大膽地宣講福音,能有條不紊地對抗我們的惡習。誰不羨慕能像保羅那樣回答和禱告?但保羅用「效法祂的死」(「效法」summorphoo意味著使某些東西在形式或風格上與其他東西相似,特別是在這種情況下,表示態度和性格與我們的主的內在相似。)強調要知道基督總是邀請我們個人與祂一同受苦。沒有先進入苦難與祂團契,就無法更認識祂和進入與主的親密團契。
佈道家Billy Sunday諷刺說,「把一匹馬帶進一個車庫是不會把它變成一輛汽車,因此不僅僅是要把一個罪的人帶進教會,而是將他(或她)變成一個上帝的孩子。」今天在教會中,可能有人信耶穌基督卻沒有經歷過屬靈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只是踏進救恩的門,然後停在那裡而已;而是窮盡一生來認識基督、學像基督,藉著在生活中效法祂的行事為人,體會祂為順服父的旨意所受的苦來與祂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