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重複的思想】受教的心|陶恕選集文摘
傳道人和著作屬靈書籍的人,常因為說話重複不休而受人批評。人總以為:說話表達了一個意思以後,就不要再去重複,就如人都只有一個生辰,不可能有兩個;如果有人說他有兩個生辰的話,他不是腦筋有問題,就是說謊。但事實上,我們的思想是繞著圈子,不斷重複的;絕不像乘搭火車,車子離站開行後,便向前直駛不回頭。我們腦袋的構造,迫使我們的思想不斷兜圈循環,同樣的意念會重複出現,令我們感到熟悉親切。人所能運用發揮的思維,其實很有限,上自思想大家柏拉圖,下至學童小子,也不過如是。不錯,在我們的一生中,可以不斷增加我們知識的寶庫;但這不過是量的增加,就如織布,多織幾匹可以增長幅度,但布的顏色和圖案,並不會有顯著改變。所謂偉大的思想,只不過是把人熟知的舊有概念,重新組織起來,而產生「創新」的、前所未有的意念。
這不是說每個人運用思維而獲致新概念的能力都是一樣。有人抓住了一些有限的意念,便窮一生把它們重新組織整理,所得出來的,只是單調刻板、毫無光彩的舊有花式。但學養豐富的學者和偉大的思想家,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基本意念可讓他們發揮運用。
假使以上的話叫人喪氣,那麼大家不妨想想:歷世歷代偉大的藝術名作,事實上亦只是藝術家們運用僅有的七種基本顏色畫出來的。他們的天才,使他們能調和出無數色彩,然而他們卻不可能發明另一種新的基本顏色。又比方貝多芬,或董尼才弟(Donizetti)的偉大樂曲,其實也不過是把為數不多的音符,巧妙地配合而成。因此,不管是天才的創作也好,或是天分不高的傳道人口中所講的信息,都離不開人所熟知的思想框框。人類思想領域中所出現的,都不過如是,基督教神學所倡導的亦然。
比方,聖經有一百五十篇詩篇,每篇都極其珍貴,對信徒猶如珍寶一般。可是,如果我們把其中重複出現的字句刪去,不難把整卷詩篇縮為幾章。在這些篇幅中,有不少的意念是重複出現無數次的,就如名畫中的色調,或樂章裡的音符一樣。但儘管如此,愛慕神的人讀詩篇時,卻永遠不會感到厭倦。每一句熟悉而甘甜的句子,帶給人不斷更新的領受,好像不久前才發現那經文一般。新約聖經也是一樣。如果有聖經學者妄下決定,不許保羅把相同的意思反覆重述,保羅所寫的十三卷書信,可以由八十多頁的篇幅減為幾頁。當然,絕對不會有基督徒做出這樣的事,我們都願意保羅的書信一字不改地留存下來。裡面包含的思想雖然不多,但它們有如支撐著整個宇宙的巨柱,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十多個世紀以來,基督徒就在這信仰根基上過得勝的生活,亦有些因此而甘願捨棄自己的生命。
又比方我們所唱的詩歌,裡面雖然蘊藏華美的歌詞,但事實上僅可歸納出為數有限的一些基本概念。只要翻閱一下任何一本編纂得較好的歌集,你就會發現詩歌內容所涉及的,不外下列幾個範圍:父神、基督、聖靈、十架、復活等等。如果查看詩歌內容,要找出裡面的屬靈意義,那就不管詩歌數量多寡,其中所涉及的也不會多;但若把這些意思組合起來,應用到實際生活上,又或以這些詩歌為感情的抒發,在敬拜中獻給神,那麼無論今生,或是永世,這些意思都足夠我們所需用。因此,我們可以一遍復一遍地歡樂歌唱,把那些熟悉的字句重複唱誦,不但沒有叫我們厭煩,反而給我們帶來歡欣,就如離家片刻以後,重睹家園時一般的愉快。
有些傳道人不喜歡把已說過的意思複述,對一些耳熟能詳的道理存著莫名其妙的恐懼,結果他們不斷追求新奇、聳人聽聞的話題。每個週末,報章所刊登的各堂講道題目中,總有一兩個不知所謂,甚至怪誕荒唐,除非能運用非凡的想像力,否則人們無從領會該話題與基督教有何關係。我們無意貶低想出這些玄妙話題的人的誠意,但我們著實為他們的態度,感到痛心。我們如要創新,亦只能限於使徒們所說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