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14:16-27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箴言14:16-27

讀經

14:16智慧人懼怕,就遠離惡事;愚妄人卻狂傲自恃。
14:17輕易發怒的,行事愚妄;設立詭計的,被人恨惡。
14:18愚蒙人得愚昧為產業;通達人得知識為冠冕。
14:19壞人俯伏在善人面前;惡人俯伏在義人門口。
14:20貧窮人連鄰舍也恨他;富足人朋友最多。
14:21藐視鄰舍的,這人有罪;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
14:22謀惡的,豈非走入迷途嗎?謀善的,必得慈愛和誠實。
14:23諸般勤勞都有益處;嘴上多言乃致窮乏。
14:24智慧人的財為自己的冠冕;愚妄人的愚昧終是愚昧。
14:25作真見證的,救人性命;吐出謊言的,施行詭詐。
14:26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
14:27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

 

《經文釋義》

正如14:15所指出的,一個通達人在行動之前就謹慎思考。隨之,所羅門進一步在14:16指出智慧人因考量到愚昧人的率性、傲慢與行惡將有的可怕後果,就警戒自己勿行惡事蠢事;但愚妄人卻仍在自以為是的狂傲路上直奔。那自以為是的狂傲者行事莽撞,不願受指教,因而容易動怒氣;但有智慧的人卻能審慎思考,不率性起爭端(「設立詭計的,被人恨惡」或作「有謀算的人鎮定自在」,七十士譯本句保留了平行句法,譯為「易怒的人行事不加考慮,明理的人能忍受許多的事」)

14:18和14:24將智慧人得冠冕或獎賞和愚昧人得愚昧產業作對比。
其中的經節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列舉說明:
①智慧的義人因行事審慎、關注鄰舍益處、殷勤工作,而在城中的地位被提升與財富得加增;但行惡的愚昧人所行與智慧人相反,以致落入貧窮與羞辱,只能苦求智慧的義人給機會收納為僕(14:19)
②行惡的愚昧人因先前惡待鄰舍,當他落入貧窮的結局時,就被鄰舍所藐視和羞辱;但智慧人累積財富時,懂得關顧鄰舍,以致得蒙鄰舍的喜愛與祝福(14:20-21);因此,愚昧人心中打算作惡,就從正道偏離,迷失在罪惡的歧途;但智慧人心中計劃對鄰舍行善,他將得到鄰舍堅定不移的愛和忠誠的回報(14:22)
③智慧人人生有清楚的目標,懂得為將來打算,於是他殷勤工作,所累積的財富就成為他頭上的冠冕;但愚昧人盡是短視,只圖當下個人的享受與利益,常口說有遠大目標,但從不採取行動,至終必承受愚昧的產業,就是貧窮與羞辱。

14:25-27從言語以及對耶和華的態度來標示智慧與愚昧。
智慧人以恪遵律法的教訓,本著誠信為受冤屈的人在審斷中做真實的見證;但行惡的愚昧人卻利用審斷的機會來謀利或收受賄絡,就以假見證來謀害人(14:25)。因此,那些口中誠實的智慧人,他們選擇敬畏神的道路,就從神得護庇,連他們的後代也蒙神庇蔭(14:26)。所以,敬畏耶和華是生命的源泉,使人生命根植於神,得豐盛供應與堅固,可以使人遠離死亡的網羅(14:27)

 

--
《信息分享》

敬畏神與智慧

所羅門在本段箴言以「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14:26-27)作小結語,點出智慧的源頭是神,敬畏神就是得智慧的秘訣,就如同生命不斷有泉源滋潤可以脫離乾旱的飢渴,可以在萬般變化的人生路上蒙神引導,得脫離死亡陷阱。

在【生命季刊】第77期2016年3月中有一段內容~希臘哲學特別推崇對人的認識,寫在拉斐爾神廟上的箴言就是「認識你自己」,這既是希臘哲學的起點,也是西方文化、乃至近代科學狹義研究的重點。但是,加爾文的「基督要義」對此進行了透徹的分析:「不認識獨一真神,不可能認識人自己;缺乏對人自己的正確認識,也會直接影響認識獨一真神。唯獨經過聖經的啟示和耶穌基督的救贖,我們才能認識創造天地萬物的獨一真神。認識了全知、全能、聖潔、慈愛、永恆的獨一真神,我們才能認識到人的有限、無知、悖逆和罪性。才能在恩典中信靠神,在生命中效法神。」

可見人離開神和祂的訓誨,就失去認識神和認識自己,就遠離走向生命的道路,而在世界叢林探索生命的意義中迷失。在【中信月刊】第380期刊載~「美國自一九六二、六三年起,推行政教分離,把上帝逐出校園,徹底奉行自由主義教條。三十年後的結果是學童成績下降八十分(SAT),暴力罪惡上升了百分之五百六十,未婚媽媽增加百分之四百一十九,十至十四歲少女懷孕數字上升百分之五百五十三,每年殺死的胎兒一百六十萬。單在過去四年,愛滋病例增加三百分之三百五十。

最近日本學生、愛爾蘭學生、德國與英國遊客,相繼在美國被射殺,哄動世界;美國著名NBA球星喬登之父在車內小歇被槍殺,作案的大部分是青少年人。孩子槍殺父母的案件連連見報,這就是人絕對自由、自封為神的結果。這就是人所創造的世界。」其實美國這番景況,也在世界各國、各城市,甚至各家庭中上演著。離了敬畏神就自絕於智慧之路,選擇敗落與滅亡的愚昧路。

讓我們先從自己回歸敬畏神之道,來祝福我們的家庭、職場和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