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11:20-31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箴言11:20-31

讀經

11:20心中乖僻的,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完全的,為他所喜悅。
11:21惡人雖然連手,必不免受罰;義人的後裔必得拯救。
11:22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
11:23義人的心願盡得好處;惡人的指望致干忿怒。
11:24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
11:25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11:26屯糧不賣的,民必咒詛他;情願出賣的,人必為他祝福。
11:27懇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惟獨求惡的,惡必臨到他身。
11:28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義人必發旺,如青葉。
11:29擾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風;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僕人。
11:30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有智慧的,必能得人。
11:31看哪,義人在世尚且受報,何況惡人和罪人呢?



《經文釋義》

11:20-23論智慧與愚昧

①所羅門論到耶和華所喜悅的與所憎恨的行為;前者是「行事完全」,也就是行事正直,謹遵神智慧話語的引導;後者是「心中乖僻」,它基本的意義是「心思扭曲」,它與「正直」形成對比。

②延續前文,指出行惡與行義的結果;惡人「手接手」(和合本譯作「連手」),有彼此握手為盟之意,衍生為「靠得住」,但即使許多邪惡的人攜手並進,儘管他們聯合起來,惡人的聯合力量也無法使他們擺脫神的公義懲罰;相反,義人傳承敬虔與後代,使他們得蒙祝福。

③所羅門以一個極為生動的荒唐比喻「金環帶在豬鼻上」,聖經將豬視為不潔又愚蠢的牲畜,而金環是一個尊貴的飾物,這兩者是極不相配,因此用來強調外表美麗如金環,但卻像豬一樣「無見識(指無思想和道德判斷力)」的女子。所羅門藉此凸顯追求智慧的重要性。

④論及有智慧的義人所希望的都是美善的事,使自己與別人都得益處,也為神所賜福;但惡人所想望的都是必定招惹神怒人怨的事。換句話說,本句是論到要留意我們所嚮往之事在神審判底下的結局是如何。

11:24-28論財富的給予與搶奪

樂於分享與助人的(11:24a,25a),他是使人在乾旱中得滋潤(11:25b),他不會趁機取利(11:26b),他熱切行善為義(11:27a),因此,他必蒙神賜福(11:24a,25a),必得人喜悅(11:25b),他就如同一棵發旺的樹,葉子常青(11:28b)。相反,仰賴財富又自私自利的人,他該分享時,卻緊握不放(11:24b),他會有計畫地囤積糧食趁機哄抬物價,他們是以犧牲同胞的利益來獲利(11:26a),他因在這惡事上積極行動,而招致人的咒詛與上帝的刑罰(11:24b,26a,27b),他所倚賴的財物卻成為他敗落的原因(11:28a)

11:29-31以住家和花園為喻

愚昧的惡人是使自己的家庭陷入困境的人,因此他的家至終必陷入「承受清風 (一無所有)(11:29a)。在所羅門的時代,這樣的愚昧人可能喪失自己所繼承的財產,被迫作智慧人的僕人;相反,智慧的義人因為其仁慈和慷慨而得到家人的愛戴和支持(11:29b)。可見,義人具有賜生命的影響力,而智慧人則贏取別人歸向智慧(11:30)。因此,要留意沒有一個人是犯罪而不受刑罰的,即使是像摩西或大衛那樣的人也不例外,自然行惡的愚昧人就更不會免受刑罰。


--
《信息分享》

錢財智慧化

在這段箴言中,所羅門以如何看待財富為焦點,來論述智慧的行為與愚昧的行動。他也以荒唐又諷刺的比喻「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以及用「清風的住家」和「枝葉發旺長青的樹(生命樹)」作對比,來強調智慧的重要性和智慧義人與愚昧惡人的結果。

對我們今天來說,錢財是我們享受的管道與安全感的來源、或它是神給與的賞賜與神託付我們去服事人的工具?我們到底是像箴言中所描述的愚昧又自私的惡人,凡事以眼前短暫的事物為重和高舉自己為世界中心呢?還是智慧又樂於助人的義人,將別人的益處擺在前頭,並以上帝所喜悅的事為行事為人的準則呢?要知道「錢」不只是「錢」,如何正確地看待「錢」和如何運用「錢」,這是會關乎我們是行在智慧的義路上或是走在愚昧的道中。因此,我們若要在財富上做個有智慧和得蒙神喜悅的義人,就必須在財富上至少有三方面的認知與行動:

    首先,我們的安全感當放在仰賴賞賜財富的「神」,而不是神所賞賜的「財富」。財富是虛浮短暫的、是會隨環境而變動的,它也不是萬能的,倚靠它的就是讓自己陷入人生的險境(提摩太前書6:17);但神是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在祂沒有轉動的影兒,祂才是值得信賴又穩妥的倚靠(雅各書1:17b)。

    其次,我們不是財富的奴隸,而是受神所託來管理它的人(馬太福音6:24b)。我們必須界定清楚我們與財富的關係和角色,否則我們在用錢中卻不知不覺被錢所用和奴役,就走進愚昧的行列;我們應當按照神託付我們的角色並按著祂的心意,做好財富的經管人。

    第三,我們需要有屬靈的智慧和遠見,將地上短暫的財富轉換為天上永恆的財富。我們在財務上,必須學習捨「己」益「人」;在財富的規劃與分配上,不要只是為己,而是也要看到別人的需要如同自己,這可以藉著為宣教事工的需要奉獻、或是對肢體匱乏的幫助、或是對弱勢群體的資助等等方面來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