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巴底亞書10-14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俄巴底亞書10-14

《導論》

本段是上帝對以東第三次宣告中的一部分,論及以東對以色列的暴行。



《經文釋義》

第10節是以東暴行的概述,以及他將遭受的審判結局
以色列人和以東人都可以追溯到一個共同的祖先—以撒,以掃(以東)是雅各(以色列)的兄弟。以色列和以東的衝突歷史,可以追溯到雅各和以掃在母腹中開始(創世記25:19-26),隨後發生在長子名分之爭(創世記25:29-34);之後,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以東人不肯借路讓以色列人過(民數記20:14-22);在王國期間,以色列和以東也屢次衝突(撒母耳記上14:47;撒母耳記下8:13-14;列王記上11:14-22;列王記下8:20-22;歷代志下28:16-17)。

因以東對兄弟雅各施行「強暴」(此字意思有「暴力」、「錯誤」、「殘酷」、「不公義」),他們將遭受「羞愧必遮蓋你,你也必永遠斷絕」的刑罰;以東將穿上羞愧的衣服來遮住赤身露體的羞恥,也就是羞愧加上羞愧之意,他們的國家必「永遠被剪除」(原文直譯),也就是無法復國,永遠滅亡之意。

接著,先知用8次「日子……你不當」這字眼,分述以東對以色列施暴的罪狀(11-14):

首先,在以色列被攻佔後,仇敵在搜刮財物和分配佔領的以色列土地之時,以東採取「站在一旁」(原意是「站在前面或對面」)的態度,這是一種非常冷漠的態度,表明他們與兄弟以色列的區隔分離,眼睜睜地看著以色列的仇敵為所欲為,他們簡直就是以色列仇敵的同伴,聯手在欺壓踐踏自己的兄弟以色列(11)。

其次,他們親眼目睹了耶路撒冷的毀滅和苦難,不僅扼住憐憫的心,拒絕伸出援手,還懷著蔑視和憎恨的心,睜大眼睛看以色列遭難(12a)。

第三,當以色列陷落時,以東卻幸災樂禍(12b)。

第四,在以色列人遭難的日子,他們懷著高興的心,似乎大言不慚地說:「沒關係!這是他們應得的。」(12c)在耶路撒冷被敵人攻陷時,以東隨同以色列的仇敵進城,顯明他們與以色列的仇敵是同夥的(13a)。

第五,延續前述描述,以東與以色列的仇敵一同燒殺擄掠以色列(13b)。

第六,以東守在以色列人逃難的路線或交叉路口,將以色列人除滅(14a)。

第七,那些原本僥倖逃脫的以色列人,以東將他們交給以色列的仇敵,要使以色列人全部被滅絕(14b)。

在第五,以東人不僅冷漠無情,而且最終積極捲入以色列的苦難中(俄巴底亞書1:13)。

在第六,以東利用猶大的麻煩,掠奪了他們的一些財富(俄巴底亞書 1:3)。罪從來不是一時突然爆發的。(請仔細注意這些以色列親屬在垮台時所採取的步驟。)

在第七,他們公開援助敵人(俄巴底亞書 1:14)。當以色列人逃跑並試圖逃跑時,以東人切斷了他們的防線,將他們交給了追趕他們的人。



--
《信息分享》

這段以色列悲慘和以東兇暴的描述,讓我們看見兄弟間的歷史仇恨和罪惡的逐漸昇華。以東對系出同源的以色列的罪行是漸進性的發展:首先,他們什麼也沒幫。然後,他們為自己的痛苦和災難而歡欣鼓舞。隨後,他們利用了他們脆弱的狀態。最後,他們加入了對上帝子民的暴力行列。這幅歷史圖畫宛如以東人像禿鷹一樣在空中盤旋著,等待巴比倫對獵物猶大做出最壞的打算,這樣它就可以俯衝過來,撿拾殘羹剩飯。

這段以東醜陋邪惡的歷史,正警告著我們在與人互動時,必須留意
三方面:

首先,罪不處理是會加深和擴展的,至終要使我們滅亡。以東因著驕傲,產生
爭競、搶奪、冷漠,甚至殺戮,我們可以從該隱和亞伯兄弟的悲慘事件得到證實(創世記4:1-12)。今天,我們需要常自省在每天的生活中,是否在與人交接或是面對環境時,有生出罪的胚胎(雅各書1:14-15)?若是發覺這景況,絕不要猶豫,當立刻割除它,免得它在我們身上各領域衍生不好的影響。

其次,知道行善,卻不採取行動的冷漠或膽怯,就是犯罪。誠如雅各書4:17「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以東知道猶大需要幫助,但拒絕提供幫助;因此,以東人犯了大罪。主耶穌在末世審判的比喻中,對受審的山羊族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4)當我們看見其他人處於困境或遭惡待,他們需要幫助時,我們卻袖手旁觀,我們就等同加害者,要小心!這是惹神憤怒的。

第三,當別人遭難時,不要幸災樂禍或是落井下石,否則,我們也會穿上以東的羞愧衣。以東在耶路撒冷陷落時,從冷漠無私地觀察猶大的命運,到對猶大的麻煩幸災樂禍,再到入侵耶路撒冷,最後變成一個敵人;因此,上帝宣判以東要以羞愧衣服蔽體,也要永遠滅亡。幸災樂禍的心態源於驕傲,這不是把別人當路人甲而已,更是心中所憎恨要報復的對象,即使這人沒有對我們做甚麼惡事。

今天我們看
見我們不喜歡的對象或是與我們敵對的人,他們遭遇不好的境遇時,我們千萬不要做幸災樂禍的網民,而要「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羅馬書12:20-21),當為自己與對方拉近距離,而非擴大距離,當為自己減少一個敵人、多加一個朋友,而不是更多加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