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哀歌2:1-22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耶利米哀歌2:1-22

《導論》

耶利米哀歌能夠幫助人處理受苦,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能正面地看待神的憤怒。

第二章可以說對神的憤怒論述最詳盡的篇章,在2:1-10有超過四十處描寫神的憤怒和審判。神的憤怒不是無因由地突然爆發,也非不可理喻或無理取鬧的發怒,它的發怒只表示祂對我們罪惡極端厭惡,憤怒是祂表達祂旨意的工具;因此,祂的憤怒並沒有隔絕祂對我們的憐憫。

此外,神的憤怒也表達祂不再不聞不問,祂再也不能對屢次不悔改的罪,採取讓人以為中立或漠不關心的立場,祂必伸手管教。祂的怒氣是受祂公義與慈愛的控制,祂會適時地發出怒罰,表達祂對人所犯罪惡與敗壞的憎恨,也傳達出祂對人的持久關懷。祂若不眷愛祂的百姓,就不會四處呼喚背離的百姓歸回祂的懷抱。

因此,無論我們是否是為自己的罪而受苦難,它都是我們個人性的體驗,都可以使我們得到上帝的關顧與愛護。

在第二章集中在錫安的災難的內在意義,它可以分為:
2:1-10描述上帝對祂的殿和百姓所發的憤怒
2:11-13是先知為耶路撒冷哀哭
2:14-19是先知責備耶路撒冷百姓並勸勉他們
⑷2:20-22是描述耶路撒冷向神哭求。



《經文釋義》

2:1-10耶和華怒罰耶路撒冷
本章的第一個字與第一章一樣,都是用「何竟()!」奏起哀歌,現在耶利米哀嘆上帝之雲的存在,不是榮耀的雲,而是憤怒的雲。

上帝將「以色列的華美」和「自己的腳凳」丟棄,錫安失去祂的寵愛,被祂所覆滅。「以色列的華美」和「自己的腳凳」這兩詞充滿神學意味,前者象徵聖殿(以賽亞書64:11),後者是象徵約櫃(詩篇78:60-61),因為神坐在祂寶座上,在二基路伯中間(撒母耳記上4:4;撒母耳記下6:2;詩篇80:1),二基路伯則在約櫃之上,所以神的腳是放在約櫃的蓋子施恩座上。因為猶大罪孽深重,甚至上帝在烈怒中把祂的腳凳給離棄了。

2:2-10,上帝以戰士之姿兇猛地攻擊猶大。2:2-5描述上帝使猶大國覆亡;祂將猶大的住處、保障、國度、君王和首領、以色列的力量()、城市,以及宮殿,都推倒;祂撤去祂對以色列的保護,也就是在以色列仇敵面前祂收回祂大能的右手,而且反倒將以色列的一切攻守的力量折斷,使以色列的仇敵肆意燒毀耶路撒冷,猶大最強壯與未來的代表(少年人與處女,「悅人眼目的」)以及耶路撒冷城(「錫安百姓的帳棚」)盡都毀滅,猶大剩下的只有「悲傷哭號」而已。

2:6-10集中描述上帝使聖殿被毀和公開的崇拜被瓦解;在本段,上帝這位大能的戰士所毀壞的有節期、安息日、祭司、祭壇、聖所、城牆、城門、律法的教導和先知的異象;神的聖殿變成住棚節中簡陋的「園中的窩棚」,很容易被摧毀,而聖殿既毀,自然其中相關的節期、安息日、君王和祭司,全都休止;至於君王與祭司的並列,是因聖殿的存在,攸關大衛家君王及利未祭司制度的存亡。

耶利米更進一步強化耶路撒冷的傾倒來描述大衛家君王的終止(2:8-9),他描述上帝如同一位建築師在建造過程中,仔細測量水平一樣,祂在拆除工作中也同樣精確和徹底,以確保一塊石頭不會站在另一塊石頭上;不過,更悲慘的是,神所頒定用以維護和管理國家的律法,以及祂所啟示的預言和異象,都被停止了,這代表上帝徹底離棄祂所選立的百姓和聖殿;因此,錫安的長老失去訓誨的功用和角色,只能舉哀而已,原本耶路撒冷街道上載歌載舞的處女,也只能垂頭哀悼,全國上下只有哀聲一片(2:10)

2:11-13先知為耶路撒冷哀哭
經歷這苦境的耶利米,四十年來竭盡力量,企盼能力挽狂瀾,至終卻是徒然,心中的哀嘆無人可理解。他深深地為自己的百姓國家與聖殿感到傷痛,先知的哀痛正傳達了上帝對這些人的哀嘆與關懷。

先知一發聲就是傳達「我眼中流淚,以致失明」、「我的心腸擾亂,肝膽塗地」,這是一種哭泣流淚至再也無淚水可流出,以致眼睛乾癟受損,哭號到肝腸寸斷(猶大人視肝、腸等器官為極度濃烈的感受中心)的劇痛。

先知也記述耶路撒冷最悲慘的一景,就是被母親所極力呵護並懷抱在胸的嬰孩,卻因飢荒死在母親的懷裡,最後一口氣問說;「糧食在哪裡呢?」(2:11b-12)此情此景,讓充滿慈憐的先知也束手無策,只能哀哭中看著這事發生;因此,他大聲疾呼,吐露自己的無助和恐慌,期盼有人可以醫治這令人驚駭的災禍,但實際上又能做甚麼呢?這一切已都成定局,此刻任何苦難的解釋都不重要了,這災難是無法形容之痛,也像大海般的裂口是無法縫補和醫治(2:13)

2:14-19先知責備耶路撒冷並勸勉他們
耶利米在2:14-16用了許多「你」這字,來探討一些虛假的醫治藥方,而在2:17-19則吩咐猶大百姓要竭力地向上帝傾心吐意。我們整理本段哀歌,它論及四方面的信息:為什麼我們會信任這些假先知呢?(2:14)我們豈能忍受敵人的幸災樂禍?(2:15-16)上帝豈不是早已警告我們這災禍會臨到嗎?(2:17)當我們向上帝呼求時,這悲痛可有盡期嗎?(2:18-19)

猶大百姓拒絕真先知耶利米的信息,歡迎假先知討喜和中聽的虛假信息,以至於他們看不見自己的錯誤和不承認自己的罪惡,致使自己被擄去外邦(2:14)。因此,整個猶大除了要承受肉體、情感和心理的苦痛外,還要承受征服者和過路人的嘲諷、敵視、憤怒和惡毒的譏笑;這些人開心拍掌、搖頭嗤笑,甚至挖苦說:「難道人所稱為全美的,稱為全地所喜悅的,就是這城嗎?」(2:15b)也懷著憎恨地大笑說:「我們吞滅她。這真是我們所盼望的日子臨到了!我們親眼看見了!」(2:16)

然而,在2:17,上帝清楚指出猶大遭遇這慘景,正是應驗利未記26:14-39和申命記28:15-68所言的福禍之道;既是如此,那麼當猶大願悔轉時,他們也必照這應許蒙救贖和承受祝福;同樣,那些侵吞或嘲諷他們的列邦,也必遭受應有的審判。猶大的安慰與盼望,唯有他們的上帝才是;因此,他們當面對的,不是環伺在旁的仇敵,而是這位以色列的上帝。

於是在2:18-19,先知呼籲錫安百姓,當由「心」向神發出呼求,竭力盡情地向神吐露苦情和哀哭,直到眼淚流盡,因為只有上帝才是唯一能夠安慰他們、解救他們的那位。先知鼓勵他們整夜嚎啕大哭,並且懇切地舉手哀求,如同大水傾倒而出,就像為自己即將飢餓而死的孩童向神哭求幫助一樣。

2:20-22耶路撒冷向神哀求
隨著2:18-19的迫切禱告,如今錫安的百姓向神祈求說:「耶和華啊,求你觀看!見你向誰這樣行?」(2:20a)這樣的哀求並非在責怪上帝,而是向祂吐露不解之處,就是為何上帝並沒有這樣對待外邦,而擁有祂應許的百姓、卻遭受如此的待遇。錫安的百姓以不可思議的悲慘向神哭訴,在戰亂飢荒中的母親竟然吃自己所撫育的嬰孩求活、祭司和先知竟然是在主的聖所中被殺戮、無論年輕或年老的都倒在刀下,因此,錫安乎求神盡快結束他們的苦痛(2:20b-21)

最後,先知描述上帝怒罰的工具,就是毀滅猶大的外邦,他們被神邀約如同主人邀約賓客來赴他的宴席,他們從四方蜂擁而來使猶大充滿驚嚇,此時,猶大才感嘆無人可以逃脫上帝震怒的刑罰。最後,猶大以毫無未來可期的絕望語調,向神哭訴說:「我所搖弄所養育的嬰孩,仇敵都殺淨了。」(2:22b)


--
《信息分享》

身為上帝的兒女是有一種特權,但這種特權承載著重大責任,也是活在盟約的關係下。然而,許多世代以來,上帝的子民只考慮享有的特權,卻是輕忽或是不考慮當有的責任。

在本章的哀歌中,讓我們看見應當是保護猶大的上帝,卻轉身成為攻擊他們的戰士,使他們被盡行毀滅。這幅景象讓我們看見,上帝不僅與祂天然的敵人作戰,而且還與那些拒絕悔改的百姓作戰,這在以色列的歷史中斑斑可考。

耶路撒冷被夷為平地的最終原因,不是西底家反叛巴比倫,而是當猶大拒絕從偶像崇拜轉向上帝時,是祂拿起武器來攻擊他們(列王紀下24:18-25:21)。上帝看到猶大的剛硬悖逆,祂如同戰士拿起他的弓,揮舞著巴比倫這支箭,射穿猶大的心。

因此,我們與神有盟約關係的必須切記:當我們願意真實悔改時,我們知道上帝確實代表我們與我們所有的敵人作戰(馬可福音10:28-30;啟示錄12:12-16);但如果我們若是拒絕悔改時,祂也已經應許要與我們爭戰,要管教我們,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希伯來書12:3-11)。所以,從猶大的悲慘歷史教訓中,要確知真實悔改是我們在行走天路時,當緊記的功課。

另外,本章上帝憤怒的主題是相當明確和突出的。耶路撒冷為我們呈現是甚麼樣子會落在上帝憤怒下,好叫我們可以得鑑誡:
⑴上帝的話語和啟示消失了,換句話說,當人一再拒絕聽從上帝的訓誨時,上帝的言語就止息,祂的怒氣就出現;這對時下的我們也是如此,我們若視神的話如無物,祂終將我們視為廢棄物。
⑵神的榮耀煙雲換上烏雲罩頂;當人以偶像替代祂,榮耀的敬拜神變成汙穢的崇拜偶像,祂的榮耀必離開祂的聖所和百姓,祂同在的保護、引導和賜福就撤去,以致祂的百姓就淪為列邦的擄物,受盡凌辱和譏笑,只剩哀哭為伴。

對我們今天來說,以別的事物替代神或是分享祂獨有的地位,即使這些原是祂所賜予的福分,這都將成為我們離開祂同在的開端,成為我們生命進入愁苦的路徑(詩篇16:4);因此,被毀的耶路撒冷要告訴我們的真理是:當單單以神為神,當要敬拜祂並在一切事上都尊榮祂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