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耶利米哀歌1:1-22
《導論》
耶路撒冷的被毀,對猶太人來說,是驚天動地的事,聖經共紀錄了四次:
列王紀下25章、歷代志下36:11-21、耶利米書39:1-11和52章
耶利米哀歌被認為應該是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攻破耶路撒冷後不久所寫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主前586年)的時候,其護衛長攻破了耶路撒冷,並且毀了聖殿,當天是五月初十。猶太人對哀歌十分的重視,在他們猶太曆埃波月(五月)第九日(大約是陽曆的7-8月)的時候,有個節期叫做「聖殿被毀日」,在那一天,所有的猶太人都要讀耶利米哀歌,以紀念聖殿的被毀。
雖然《哀歌》的作者在書中仍然無名,但來自文本內外的有力證據都表明先知耶利米是作者。猶太教和基督教傳統都將作者身份歸於耶利米,而《七十士譯本》(舊約的希臘語譯本)甚至添加了一個註釋,聲稱耶利米是該書的作者。《哀歌》清楚地表達了希伯來人在征服耶路撒冷和巴比倫夷為平地之後的痛苦。
耶利米哀歌總共有五章,第一章有22節,第二章有22節,第三章有66節,第四章有22節,而第五章有22節。其中,第一章到第四章都是離合詩,只有第五章不是,但似乎指向一種難以忍受和混亂的悲傷,無法通過形式或禮儀來控制。「離合詩(Acrostic Poems)」是一種希伯來文的體裁,它是按照希伯來文字母的順序來作為每一段落的開頭。耶利米哀歌可能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徹底的傷痛」。
由於希伯來字母共有22個,因此,由於第一、二、四章都是有22節,因此每一節的第一個字母,就是每一節都是以一個希伯來字母起頭,按照字母的順序開始寫(希伯來文是從右邊寫到左邊,如圖一),直到最後一個字母,一共寫22節。而第三章有66節,它的安排方式是AAA,BBB,CCC的方式,也就是每一個希伯來字母都寫了三節。
耶利米哀歌的第一章重複一個單調的主題,就是「無人安慰」(1:2,9,16,17,21)。這句話如同喪鐘般的,不斷在敲響著耶路撒冷的敗落荒涼。作者在本章中,先從隔岸觀火的報導者身分,傳述耶路撒冷的哀苦(1:1-11),然後,轉到化身為耶路撒冷的身分,在神面前吐露苦情和哀求(1:12-22)。
《經文釋義》
1:1-11無人安慰的寡婦耶路撒冷
1:1-11似乎以第三者的身分從旁報導耶路撒冷的慘況,詩人將耶路撒冷比擬為無人安慰的寡婦。
首先,在1:1-7,詩人代替耶路撒冷向神申訴她的苦情,傾訴她哀傷中的孤單。用種種方式去徹底處理悲痛會帶來醫治,而把心中的冤屈向神盡情傾訴也是治療過程的一部分;在此,詩人教導我們把牢騷、憂傷、憤怒等感受向神傾吐。哀歌的一開口就是「唉!(或作『何竟』)」(1:1)的嘆息聲,詩人從三個角度來感嘆耶路撒冷的悲慘:⑴城內從繁華的人來人往的過去,變為荒涼孤獨的現在;⑵過去是在列國中居首位的,但現今卻成為可憐的寡婦;⑶從前是凌駕外邦之上受進貢的王后,現在淪為向人進貢以保安全的附庸。
接著,描述她在這轉變下的心情是「夜間痛哭,淚流滿腮」,終日嘆息連連、淚眼汪汪,因為「在一切所親愛的中間沒有一個安慰她的」,反倒以詭詐待她,成為她的仇敵,也就是她被她所結盟的人給出賣。詩人在1:3更將1:1的對比給擴大,用比擬法將猶大從過去的獨立國家,現在卻淪為被擄者。
1:4-6詩人用錫安來繼續描繪耶路撒冷的無人安慰。錫安是聖殿的所在地,常用來代表整個耶路撒冷。
猶大國的不幸拖垮錫安,從前往錫安的大道上是充滿朝聖的人群,但今卻成為無人上來守節的荒涼小徑,聖殿的門都傾毀,失去已往的神聖莊嚴,祭司和處女都嘆息重重,因為國家已成荒涼之所;錫安的仇敵興旺,她的孩童(百姓)被擄去,她的首領不再是引導羊群的牧人,而是成為被人追補又找不出逃路的驚慌小鹿,這都是因為她的罪孽深重,遭受上帝的刑罰。
1:7先前的「寡婦」、「國家」(猶大)、「錫安」(敬拜中心)一同以「耶路撒冷」的身分浮出檯面。
先前的樂境,此刻成為困苦窘迫的代名詞,她遭難無人救濟,反被旁人嗤笑。1:8-11具體描述她因罪孽所產生的結果,就是:⑴羞恥(1:8),成為被人藐視的不潔之物;⑵汙穢(1:9),滿身淫亂罪汙(屬靈的淫亂),飽受敵人侵吞;⑶人對神的褻瀆(1:10),不能進聖殿的外邦人卻進入聖殿搶奪;以及⑷飢荒(1:11),糧食短缺,有寶物的人僅能以這些來換取餬口的糧食。耶路撒冷景況如此悲慘,以至於詩人兩次發出向神的哀求:「耶和華啊,求你觀看」(1:9,11)。
1:12-22耶路撒冷向神的哀求
1:12-22詩人把耶路撒冷用第一人稱的身分來申訴苦境。
在1:12-16,是申明哀傷的意義。耶路撒冷用反問的語氣,向那些不關心她或路過的人,請他們暫停下腳步來聽一聽她的苦情,問他們可有經歷過她這般的苦楚,因為上帝向她發怒(1:12)。她這樣的申訴,顯然認為她的痛苦經歷是舉世無有的。
她用四個很強的比喻,來描繪她所受上帝刑罰的苦楚(1:13-15):⑴高天降下的火燒進骨頭(1:13),遭受神憤怒的審判如同所多瑪、蛾摩拉所遭受的一樣;⑵獵人捕捉野獸的網羅(1:13),無處可逃;⑶牛驢的軛綁在人的頸項上(1:14),飽受仇敵奴役的重軛,失去一切的力量,得以願聆聽回轉;⑷在酒醡中踹碎葡萄(1:15),被仇敵擊打壓碎,血流成河。
耶路撒冷雖是如此苦痛,但這刑罰卻要使她得益處,就是要叫她轉回(1:13)、止住她繼續犯罪(1:14)、在敵人面前粉碎她的力量使她降服(1:15),這都要引導她面向神和祂的旨意,不再悖逆。雖然如此,但這苦痛的確是太深又重,即使上帝這位安慰者正朝著她前進,但似乎仍在千里之外,使她僅能看著仇敵欺壓而眼淚汪汪(1:16)。
1:17-22是表達哀傷的懺悔。
1:17先指出耶路撒冷求助無門的困境,這是因為上帝定意要懲罰她,使她成為列國所厭棄的不潔之物,因此她向人求助是徒然的,只有來到神面前求憐憫才是。
1:18-22開啟她的懺悔和懇求之路:⑴她承認上帝是公義的(1:18a),她受的罪罰是應當的;⑵她承認自己是在悖逆神的命令(1:18b-19);⑶她呼求神觀看她的苦楚(1:20);⑷她呼求神替她向仇敵報仇,對待他們如同他們待她一樣(1:21-22)。在這段轉向神的祈求中,她也陳述她所遭遇的四方面苦痛:⑴被擄使她失去自豪和力量(1:18);⑵她所愛的(盟友)並不可靠(1:19);⑶她城中和殿中的祭司與長老都死去(1:19);⑷連位高的人都缺糧,何況平民呢?(1:19)
--
《信息分享》
耶利米哀歌的首部曲以「無人安慰」為主調,用5次的「無人安慰」穿插在22節當中。我們若推敲「無人安慰」之歌的發展,就會發現前兩次的「無人安慰」是著重在描述耶路撒冷的悲情(1:2-6,7-11),以致轉為呼求上帝觀看她的苦難與卑微(1:9,11);隨後,開始追溯無人安慰的實質因由,錫安知道她唯一的安慰是她的上帝(1:12-16),出於上帝的管教是無人可幫助的(1:17-19),因此,在三次無人安慰之歌的末了,她似乎在向神哀求說:「沒有人安慰我——主啊,還要多久?」(1:20-22)而在這情境下,錫安第三次呼求神觀看她在急難中的苦情(1:20)。
今天當我們沉思這篇哀歌:
一方面,在提醒我們如何處理我們落在困境中的心情,就是來到神面前向祂傾心吐意,而不是壓抑我們心中的悲苦情緒或是不滿之冤情,以免形成苦毒或自艾自憐;當然我們也要避免將負面的情緒倒在別人身上,即使他(或她)是我們親近的人,也不當如此,因為傾訴和倒負面的情緒是不同的,傾訴於親近的人是讓她成為我們的傾聽者或陪伴者,但倒負面的情緒是把他(或她)當作垃圾場,這很容易另起事端。
另一方面,它也在教導我們如何走出這困境,就是從上帝的角度觀看自己困境的緣由並呼求祂幫助我們從其中走出來;困境形成的因素,有可能是自身的問題、或因別人的問題所造成的、或是兩者均有,又或是出於神熬煉的計畫;若是自身之過,當先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的問題與過犯,求祂的赦免並賜得勝的力量;若非自身的問題,就緊緊抓住神,相信時候到,神必安慰。
另外,不管是何因素所造成的困境或苦難,它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則,就是羅馬書8:28的原則;困境或苦難是可以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道養料,讓生命在這當中變得更剛毅、更堅強,更充滿生機、活力和希望;這提醒我們要將困境或苦難轉化為歷練自己靈性生命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