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書5:1-17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阿摩司書5:1-17

《導論》

本段經文的首尾都是哀歌,它的結構主題交錯,而以頌讚萬軍之主的聖名和能力為核心,呼籲以色列家尋求神和祂的公義,就必存活。經文的結構如下:

A 哀悼國家的滅亡

  B 呼籲尋求神就必存活

    C 控訴不公義的罪

      D 頌讚耶和華

    C’控訴不公義的罪

  B’呼籲尋求神的公義就必存活

A’哀悼國家的滅亡




《經文釋義》

5:1-3, 16-17哀悼國家的滅亡

阿摩司在5:1-3以葬禮輓歌開始傳講他的信息,宣布以色列家(原文做「處女」)已經跌倒,不得再起;以色列在這裡被描繪成一名年輕女子,她倒在一片荒涼的土地上,沒有任何幫助的希望。她的人生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那就是一個被悲慘地擊倒的處女。

事實上,阿摩司把以色列比作一個未婚的少女,形容她正處於人生的黃金時期,原本有很多的未來美景;但現在以色列是一個死去的處女,一個人死去總是令人悲傷,而當一個如此年輕、潛力無限的人死去時,更令人悲傷。接著,先知將處女倒地不起的圖像轉換為軍事失敗的圖像,因此以色列作為處女的圖像旨在強調以色列在面對敵軍時的無能為力和潰敗。於是,先知描述以色列的軍隊90%被殲滅,這圖像在表明以色列徹底的失敗,是毫無盼望。

5:16-17,先知描繪當軍隊潰敗,全國上下都舉哀,因為每個家庭幾乎都有男丁在戰爭中死亡,所以人人都必哀哭,城中的大街小巷或是田間的葡萄園,都充滿了哀哭聲,甚至哀悼到一個地步,農民將不得不被召喚去哀號,因為沒有足夠的專業哀悼者可以被找來!當死亡臨到時,人自然會追問原因;然而,那時候的以色列人早已知道答案,因為阿摩司事先已經告訴過他們了,當耶和華以以色列的毀滅者穿過以色列(「從你中間經過」),就像祂很久以前穿過埃及一樣(出埃及記11:4;12:12),死亡就隨之而到。神竟然將以色列出埃及的偉大神蹟,轉變為以色列死亡的記號!

5:4-6,14-15尋求神和祂的公義就必存活

令人驚訝的是,阿摩司一方面哀悼以色列家的滅亡,另一方面卻又堅決地勸他們尋求神,就可以存活。先知在5:4,基調從葬禮的輓歌轉變為尋求上帝就必存活的召喚。

隨後,先知在5:5挑戰以色列尋求上帝,不是以他們已經習慣的方式,就是往伯特利、吉甲和別是巴去進行宗教活動,因為這些地方將被摧毀,那地的百姓也要被擄。伯特利、吉甲和別是巴是以色列歷史和聖約歷史上的重要地點,顯然這三個城市都是以色列人忠實朝聖的聖地,甚至他們還前往位於南國猶大最南端的別是巴。當然,這三個地方都不是聖殿所在的耶路撒冷,也不是真正敬拜耶和華的地方。先知要指出他們的宗教生活和熱情是徒勞的,只要金牛犢還在以色列,他們的敬拜對象是錯誤的,他們朝聖的地方也是錯誤的,他們熱心敬拜,但敬拜卻得罪了主,而不是在取悅祂,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讓事情變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這並不是說阿摩司或上帝認為參與定期的敬拜活動變得不重要了;相反,對於以色列來說,這些宗教活動已經成為他們滿足自己的目的。以色列認為,如果他們足夠敬拜,那麼他們如何參與聖所之外的生活都無關緊要。因此,現在上帝說:「不要去那些地方,要到我這裡來!」免得遭受上帝要降在以色列家那無人可阻擋和逃脫的審判之火(5:6)

5:14-15,先知鼓勵以色列尋求公義、離棄罪惡,就必存活,上帝也必與他們同在。他們當要在城門口秉公行義(直譯為「建立公義」),除去收受賄絡、屈枉正直和欺壓弱勢者的行為,恢復社會當有公義正直的法治,如此才能在神審判時,呼求祂的憐憫和保護。

5:7,10-13控訴以色列的不公義

這一連串的控訴,似乎在說明神定意除滅以色列的理由。在宗教的熱情與國家興盛的現象中,以色列人可能會疑惑,為何神要除滅祂的百姓?其實,這是他們並沒有效法祂的公義本性,他們扭曲了信仰和道德生活的關聯,他們在人際關係中的相互對待態度,已經嚴重背離聖約的規範。

因此,阿摩司在5:7描述了為什麼這個審判會到來。以色列已經把公平變成了「苦艾(茵蔯)」;艾草是一種以苦味著稱的植物,經常被用作苦難和審判所帶來之痛苦的象徵;以色列由於社會中的壓迫和剝削方式,已經把應該是維護社會安定祥和的公義,變成了製造痛苦的東西。

先知具體的在5:10-13,指出以色列人「公平變為茵蔯、公義丟棄於地」的罪狀:
⑴城門是鎮上長老調解紛爭和審斷的地方;然而,它不再是一個可以找到公義的地方,那些在城門口說真話和做真實見證的人是被憎恨的(5:10)
⑵一個正確和有序的社會的一部分是可以為所有人找到公義,尤其是窮人和無能為力的人;然而,以色列卻積極拒絕為最需要公義的人伸張公義,反倒踐踏窮人,對他們徵收不公平的稅收(5:11a)
⑶他們藉勢藉權合夥欺壓窮人,以便增加自己財富和權力;藉此,他們建造了以石頭砌成的華美房屋,並種植了葡萄園(富人的一種作物,因為需要時間投資),享受佳釀美酒;然而,因為他們以不公義的方式取得這些東西,他們將失去這一切(5:11b)
⑷他們壓迫義人,收受賄賂,剝奪了窮人在法庭上的公義判決(5:12)

因此,先知在5:13總結,說整個社會敗壞到無可救藥的地步,連那有智慧的人見此光景,寧可暫時保持沉默,因為他知道神的審判不久就要臨到這些惡人身上,因為他再說甚麼也都無用,只會引起這等人的憎恨和攻擊。

5:8-9頌讚耶和華

在這首哀歌的中央位置,也就是信息核心所在,正描述那位掌管生死的上帝。先知以四方面來描述上帝的聖名和能力:
⑴祂是那位造星斗的上帝;「昴星」和「參星」是有關季節的星群,前者代表冬季的星群,後者則為夏季的星群,它們象徵季節的變化,這意味著上帝是掌管時令和宇宙界的上帝;同時,這對向來奉星體為神靈的異教者,無非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和警示。
⑵祂是掌管幽暗和光明的上帝;因祂創造天體星群,掌管時令,祂擁有至高的權柄可以改變大自然的定律;這意味著祂能夠賜下白晝的保護,也能夠帶來黑暗的危險和威嚇。
⑶祂是掌管洋海江河的上帝;祂可以吩咐大水淹沒大地,摧毀一切;這負面的景象,讓人聯想到挪亞時代的大洪水之災(創世記6-8),說明上帝的能力是沒有任何人、或國家、或全人類可以抵擋的,祂若吩咐,就必成就。
⑷祂是大有能力的審判者;即使當前的以色列富戶仍安穩地住在受高牆所保護的豪宅,但神的審判一到,它們就立刻變回殘屋破瓦。可見,以色列人的未來,緊繫於手執生死大權的上帝;他們的死亡鄰近,若不悔改,舉國唱哀歌是必然的。


--
《信息分享》

一個奇怪但非常重要的事實是,在阿摩司時代,大多數以色列人都認為上帝與他們同在,他們是上帝恩惠的受益者;他們相信他們熱切的宗教活動,使上帝喜悅,並讓祂祝福他們;但阿摩司卻用哀歌戳破他們的虛幻假象。

先知的這首哀歌迫使我們問自己一系列非常關鍵的問題:

我們像阿摩司當代的以色列嗎?
我們真的在敬拜神嗎?我們認識我們所敬拜的神嗎?
我們是否更重視我們的敬拜的方式,而不是過著充滿公義敬虔的生活?
我們是否忽略了人際間的公平和公義?
我們的物質享受是否是以犧牲別人要擺脫貧困的資源為代價的?
我們是否在建構一個使有權勢者更有利使用的司法體系?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推動和測試道德底限的世界。當今社會沒有將事情視為對或錯,而是創造了一個灰色地帶,個人根據自己的觀點決定什麼是對與錯的標準,來為自己的錯誤辯護。當我們環顧四周時,就好像沒有人認真對待聖經中的罪。作為基督徒,我們知道我們有一位聖潔的上帝,祂藉由祂的話語給我們對與錯的標準,我們有一位非常重視公義聖潔和厭惡不公不義的上帝。

因此,身為基督徒,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罪,因為我們有一位認真對待罪的上帝,我們也應當認真按著聖經活出聖潔公義的生活,因為我們的上帝不僅是慈愛憐憫的、也是公義聖潔的。當知道罪如此嚴重,因為它破壞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使我們與祂隔絕。但上帝的恩典豐富,可以遮蓋所有的罪,留在祂的話語中,單單尋求祂,我們才能活在祂的同在中,享受祂眷顧和保守的好生活尋求美好,你才能活下去。

阿摩司當代,在伯特利、吉甲和別是巴有很多人會說他們認識神,他們愛神,並且全心全意地事奉神,但神卻完全不認同,祂說:「看看你的社群,看你怎麼待人。」敬拜的一個目的是要深入了解上帝,使祂是誰以及祂所為的成為我們行事為人的具體現實;如果我們的敬拜不存在對神的效法,那麼這樣的敬拜被祂被認為是毫無價值的。

因此,我們在生活中如何與人相處,這對上帝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們的人際互動是否反映了上帝的心意?我們是否從上帝的眼光來看待和對待身邊的人?是否對社會的不公不義有不喜悅的感受和回應?是否願意扶持那些需要被幫助的人,也不趁機想從別人的痛苦中撈取自己的利益?

最後,我們當緊記:是什麼讓教會成為教會?是建築物頂部的十字架嗎?是那些自稱跟隨耶穌的人的存在嗎?是講台和一排排坐滿人的座椅嗎?是有傳道人和教會事工在運作嗎?這些都不能使教會成為真正的教會。

到底是什麼才讓教會成為教會?就是上帝的同在。

上帝不再出現在伯特利的聖殿中、祂早已離開吉甲的教堂,祂不再在別是巴提供服務。為什麼上帝該出現的地方,祂卻離開?為什麼祂當喜悅的百姓,祂卻厭棄?從以色列人的行徑,我們清楚知道向來都是神百姓的問題,而不是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