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書3:1-8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阿摩司書3:1-8

《導論》

阿摩司書第三章主要論及以色列人被神揀選的獨特身分,以及這身分當有的責任;可惜,他們卻背離這恩典的身分,不守神的律法,違逆神,以致受到審判的懲罰。本章基本上可分為:
3:1-2神必追討以色列全家的罪
3:3-8先知的任務
3:9-11上帝譴責撒瑪利亞的罪惡
3:12以色列人的命運
3:13-15伯特利的命運



《經文釋義》

3:1-2上帝必追討以色列全家的罪
本段是本章的引言,是從聖約的角度在控訴以色列。

首先,阿摩司呼籲以色列人要聆聽上帝對他們的指控(3:1);基於上帝的大拯救,以色列人對上帝的拒絕和漠視更加不可原諒,因為當上帝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地領上來時,祂證明了祂對以色列的愛、關懷和信守盟約;因此,上帝如此對他們說話表明祂被嚴重激怒了。

接著,上帝宣告要追討以色列人的罪。祂先說明審判的因由:在世界所有國家中,祂選擇與亞伯拉罕的後裔立約;祂已經證明自己是一位守約的上帝,因為祂把他們從埃及的奴役中解救出來,祂在曠野供應他們40年,領他們進入流奶與蜜的迦南地得地為業,祂也將祂的誡命賜給他們並且賜給他們先知、祭司和君王作引導的牧人。

可惜!以色列卻證明自己是一個背約的民族;他們拒絕單獨敬拜上帝,他們拒絕遵守上帝的誡命,也拒絕將祂聖名應得的榮耀歸給祂。因此,上帝別無選擇,只能懲罰以色列,以此向世界證明祂是不會容忍罪惡,即使是對祂自己子民。

3:3-8先知的任務
本段是一首智慧詩,藉由提出了七個探索性的問題,先知表明歷史中的事件都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

第一個問句「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3:3)可以說將上下文連接起來的轉折語,也是本段的引言,把3:3-8的思想歸納起來。這七連問基本上,第一個問句與人有關(3:3),第二和三個問句與獅子有關(3:4),第四和五個問句與捕鳥有關(3:5),第六和七個問句與災禍臨到城市有關(3:6)。其中,3:6是將3:3-53:7-8連結起來的橋樑,3:7-8為前述七問提供最終的答案,也表明先知說預言是因為他得了上帝的啟示,因此,他不得不去向以色列人傳講;每個現象或行動的背後,必有其成因。

首先,第一問「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其中「二人」是指上帝與以色列或是上帝與阿摩司,各有不同的解讀;若是與上文聯繫,或可從盟約的觀點,來解釋為上帝與以色列人(參彌迦書6:8);但若就「同心」在希伯來文有「約定」的意思,以及先知表明自己是神的代言人之考量,就可以認為「二人」是指上帝與阿摩司,這也是我個人較支持的觀點,因為阿摩司作為與神立約的以色列人,他在生活中與神同行,作為被召的先知,他與神同心同工。

第二和第三問「獅子若非抓食,豈能在林中咆哮呢?少壯獅子若無所得,豈能從洞中發聲呢?」(3:4)先知用獅子的吼叫,來比喻上帝對祂仇敵的審判,不過,此刻這仇敵卻是以色列;先知描繪獅子捕獲獵物的兩個階段:首先,獅子在林中抓獲獵物時,就會吼叫,警告其他獅子不要來分奪,因這是牠的擄物;其次,獅子將獵物帶回洞中,要餵食牠的幼獅,而幼獅因看見母獅將獵物帶回,就發出吼叫聲,要母獅把肉拿來給牠吃。

第四和第五問句「若沒有機檻,雀鳥豈能陷在網羅裏呢?網羅若無所得,豈能從地上翻起呢?」(3:5)這裡的「機檻」當解釋作「誘餌」,而「網羅」是一種裝了誘餌的捕鳥機;當飛鳥看見誘餌,被吸引就從空中急速飛下,觸動機關,被網羅給捕捉,網羅自然就從安置的地上跳起來。這獵捕的景象都是因果關係。

第六和第七問句「城中若吹角,百姓豈不驚恐呢?災禍若臨到一城,豈非耶和華所降的嗎?」(3:6)城中守望者發現敵軍來襲,就立刻吹角,這角聲必然引發百姓的驚恐,因知道敵人就要來了;但為何戰禍會臨到這城呢?這豈不是因著上帝對這城的審判所降的災禍嗎?可見,以色列人離棄上帝和違逆祂的律法,不僅失去祂的眷顧和保護,而且是公然與祂為敵、招祂攻擊。

在七連問後,阿摩司聲明:如果上帝沒有要行動,祂就不會啟示祂的話給先知,先知自然無法傳講(3:7)。顯然先知也在警戒以色列人,呼籲他們要及時悔改,否則上帝的審判必然臨到。隨後,先知用「獅子吼叫,誰不懼怕呢?主耶和華發命,誰能不說預言呢?」(3:8)總結3:3-8的信息;先知若奉命傳講上帝的話,他是不能抗拒的,人也不能抗拒先知所傳的信息,無法封住先知的口;如今上帝已經像獅子發出吼叫的審判聲,聽見的以色列人豈可不懼怕並即時悔改呢?


--

《信息分享》

在這段信息中,上帝指出祂與以色列人獨特的盟約關係,以及在這關係中雙方當履行的責任;可惜,以色列失敗了。我們知道舊約中救贖的中心行動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整個舊約中,上帝呼召以色列回顧並記住祂是那位將他們從埃及解放出來的;而新約中救贖的核心行動,以及上帝整個救贖計劃,則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同樣,我們也蒙召要不斷回顧並記住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事,並根據這個偉大的救恩來生活。

不過,我們經常像以色列人一樣,做出偏頗的推論,我們是上帝的特權子民,因此我們可以尋求祂的憐憫和幫助,祂是不會也不應該懲罰我們的。但事實並非如此,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蒙神揀選的特權尺度,也是我們責任的尺度。因此,如果我們不履行這個責任,祂不會忽略我們的罪孽,而是會懲罰我們所有的罪孽。因為罪扼殺了我們與上帝的親密關係、撕毀與祂的盟約,使我們與祂隔絕,成為祂憤怒的對象。

今天我們可能會在我們的罪上散佈一層薄薄的靈性,並期待上帝可以被我們蒙蔽或愚弄!我們有多少次試圖通過塗上一層小小的宗教虔誠和熱心的服事來掩蓋我們的罪,並認為上帝是應當會高興的。

有時我們將我們的罪隱藏在「恩典和憐憫」的後面,也就是平日可以過自己的生活,然後假裝在主日向上帝悔罪一下。我們當知道恩典和憐憫是賜給我們的,是要我們帶著自己的罪來到上帝面前承認,而不是隱藏,是向祂懺悔並作出悔改的行動,而不是認罪哭一下,然後就忘了改正的行動。

我們需要知道上帝不是只要作我們一天的上帝,祂也不只是要我們某部分歸屬於祂,祂是要作我們時刻和永遠的上帝,祂渴望擁有我們的全部,正如丈夫與妻子的關係一樣。因此,祂與我們親密無間,是我們的一種特權,但我們必須確知祂是時刻向我們說話的神,我們必須傾聽並順從。

先知阿摩司用七連問在警示以色列是否聽見,我們今天是否也聽見呢?C.S. Lewis說:「對於聾啞的一代,疼痛是上帝的擴音器。」有時,我們需要先被撞倒,然後才能抬頭看清現實,雖然在這種情況下的痛苦是一件好事;在先知阿摩司傳道大約50年後,以色列被亞述擄到流放地,那時他們終於明白阿摩司所傳講的信息;祈願我們可以不需經過這苦痛才明白,而是藉由以色列人的歷史就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