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36:1-37:7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以賽亞書36:1-37:7

以賽亞書36-39章可劃分為:
36-37章,希西家在亞述面前感到無助,他轉向神,就獲得解救。
38章,希西家再次感到無助,不過這回是在疾病面前,他又轉向神,就得痊癒。
39章,希西家原本有機會在巴比倫面前將榮耀歸給神,卻落入炫耀自己榮耀的試探,結果是得知猶大將要被擄至巴比倫。

本段顯然在表明那位帶來奇妙拯救的,絕不是一位人類的領袖,因為人人終有一死;況且,人類的領袖無論曾經多少次倚靠神,當壓力減輕時,仍會有倚靠自己、誇耀自己的傾向。這告訴我們當倚靠的是神,而不是人的美好。即使將來被擄,這在神看來不足為奇,因猶大的盼望向來不是在乎一位君王,而在乎那位君王可以呼求的神。

36-37章處理因亞哈斯拒絕倚靠神而導致亞述的威脅(第七章),以及他兒子希西家對那威脅的回應,希西家是13-35章所教導的鮮活例證,以賽亞曾試圖吩咐亞哈斯要遵行這教導,卻沒有成功。
在希西家與亞哈斯間存在著一些對比:
⑴拉伯沙基站著褻瀆神的地方(36:2),恰巧是以賽亞站著力勸亞哈斯倚靠神的地方(7:3),正因為亞哈斯在那地方拒絕倚靠神,拉伯沙基才會站在那裡(8:5-8)
⑵威脅要吞吃希西家的亞述,恰是亞哈斯選擇來取代神的國家。

可見這兩位先後的王,他們都曾經面臨毀滅的威脅,也都承認自己的力量匱乏;但亞哈斯所面臨的毀滅威脅程度比希西家要小很多,可惜他卻選擇倚靠自己最可怕的敵人亞述,而非倚靠神,他拒絕神試驗的邀請;而希西家選擇試驗神,神就向他證明祂是列邦的主。

36-37章可分為兩部分:
36:1-37:7,拉伯沙基的挑戰
37:8-38,西拿基利的來信,以及整個事件的結果。



36:1-2標明事件的歷史背景,亞述大軍席捲猶大
主要部隊正在圍攻耶路撒冷西南面約48公里處的拉吉,只要拉吉這座可容納許多部隊的大城能守住,任何攻打耶路撒冷的軍隊都會有後顧之憂。同樣,只要耶路撒冷能守住,也會對圍攻拉吉的軍隊構成威脅。

因此,若能說服耶路撒冷的領袖,相信他們身處絕境,只有投降是唯一的選擇,這對西拿基利必然大為有利,可省去耗費軍力和財力,又可幫助拿下拉吉。所以西拿基利差拉基沙伯(可能是亞述王的私人顧問酒政),站在「上池的水溝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的水源處,暗示要切斷水源來進行恐嚇威脅。

36:3猶大這方派了家宰以利亞敬,並書記舍伯那和史官約亞與拉伯沙基對話。

36:4-10拉伯沙基向他們提出四個相關的要點:
⑴埃及只不過是「壓傷的葦杖」,她能提供甚麼幫助呢?特別在埃及於伊利基提戰敗後,這番話更刺中猶大的要害(36:4-6)
⑵他煽動城內百姓和拜偶像的勢力起來反抗希西家,因他拆除巴力的邱壇和祭壇,才會落到如今的局面(36:7)
⑶他挖苦猶大從未有足夠的財力來建立一支強大先進的軍隊,她只不過是區區彈丸小國,即使亞述給她2000匹馬,又有埃及幫助,也無法抵禦亞述王中最微小的軍長(36:8-9)
⑷他論證說,上帝必不支持希西家,而且,實際上是祂呼召亞述來攻擊希西家(34:10)

36:11-12的對話,清楚顯示拉伯沙基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打擊耶路撒冷的民心士氣
希西家的使者要求他說亞述通行的語言亞蘭話,這是他們三位使者都聽得懂,而猶大百姓卻聽不懂的,但他斷然拒絕。他故意要用猶大言語,誘使猶大百姓認為他們的領袖不識好歹、不肯投降,這將會導致何等可怕的後果,以至於恐懼蔓延、分化群眾和領袖,造成城內騷動。

36:13-17接著,拉伯沙基將猶大王希西家與亞述王西拿基立進行對比
他故意略去希西家「王」的頭銜,表明希西家怎能與亞述大王相提並論?又有何人膽敢將自己交託給這無名小卒希西家和他的神呢?他力勸他們不要聽從希西家要倚靠耶和華的決定,他們只要投降,亞述王會使他們暫時回到自己的產業,然後亞述王會將他們領到一片同樣美好的土地。拉伯沙基用冠面堂皇的語言,將亞述征服的慣例政策做包裝,要將他們擄到亞述,馴化他們成為無法反抗的順民。

接著,在36:18-20,拉基沙伯論證為何希西家和他的神是無法拯救猶大脫離亞述的手?
他提出的答案是,希西家的上帝沒有能力這樣做,對他而言,上帝只不過像亞述所征服的諸邦國的眾神之一;因此,祂既然比亞述軟弱,倚靠祂就是愚蠢的行動。

36:21-22站在可怕的現實中,面對拉基沙伯的咄咄逼人與嘲諷,希西家吩咐他的使者們不要回答,使者們在此情景下,只能在驚恐苦悶中撕裂衣服,轉身離開,回到王那裡,回報敵人所說的話

37:1希西家面對使者的回覆,他同樣撕裂衣服,也披上麻布,然後進入聖殿
他沒有選擇和眾謀士進入密室,商議對策,因為先前謀和獻貢稱臣的策略,已經用過,證明無效,如今只有最後一招,就是謙卑地來到神面前哭求幫助。

37:2-7同時差遣使者們會同眾祭司中的長老披麻布去見以賽亞(37:2,5),將王的信息傳給他。
這王的信息的內容,先是自卑地承認自己的失敗,將猶大帶進亞述的羞辱中,使猶大陷入如同分娩婦人遭逢無力生產的危險,王和他的眾臣宰都毫無能力,因此這是「急難、責罰、凌辱的日子」(37:3);王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從神那裡要求任何事,因他先前為能帶領百姓全心倚靠神,他期盼神或者因亞述的公開褻瀆祂,而採取審判亞述的行動,因此請以賽亞代為向神求告(37:4)。以賽亞回覆王,先用他先前對亞哈斯所說的話:「不要懼怕。」(37:6)然後,他宣告神完全掌握狀況,沒有因亞述的猖狂感到煩惱,祂不會讓亞述的計畫得逞,祂要使西拿基立產生一個感覺,他必須離開,也要使他死於國中的叛亂刀下(37:7)



今天這幅猶大將被毀滅的圖畫,可以對照在當世界所有的勢力似乎都要與我們為敵,想要擊潰我們、擄掠我們時,要問我們:我們倚靠的力量來自哪裡呢?希西家最後選擇謙卑地來到神面前求助,丟棄過去外交稱臣的謀和策略。

他先前雖然已經拆毀國中的偶像和祭壇,丟棄父親亞哈斯的拜偶像惡行,單單敬拜耶和華上帝,不過在外家與軍事的事上,他沒有像在宗教的事上那樣忠誠委身於上帝。如今,上帝藉著亞述的毀約,使他明白他必須全面地在各方面都委身於神並投靠祂,這才是真正地以上帝為他的上帝。

因此,從這段歷史中,我們可以得著兩方面的提醒:

首先,魔鬼就像拉基沙伯一樣,會透過眼前的事實來威嚇我們,要鬆動我們對神的信靠。拉伯沙基說的都是事實,埃及無能、猶大無力自救,但他說上帝是無能的,只不過是地上的眾神明之一,這是一個極大的謊言,目的是要猶大專注於眼前的事實,不要再相信耶和華上帝;同樣,魔鬼也會運用我們的境況,來誘逼我們走離信靠神,讓我們注目自己的難處事實,並質疑神為何沒有及時幫助,以至於鬆動我們對祂的信實、慈愛和能力的信靠。我們當像希西家吩咐使者們不要回覆拉伯沙基所質疑的,也當掩耳不聽魔鬼用環境事實所對我們說的謊言。

其次,我們當謙卑地來到上帝面前求告祂,要先承認自己的過錯和無助,並專一地以祂為唯一的倚靠。上帝過去如何驚動亞述大軍,使他們的計畫不能得逞;同樣,今天當我們在困境中,抓緊神時,神也必讓我們經歷祂是誰,也使仇敵在我們身上的擄掠和搶奪計畫失效,讓我們的信心更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