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35:1-10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以賽亞書35:1-10

以賽亞書前34章論到高傲的列國和一切倚靠他們之人的命運,而第35章則述說那些離棄以上道路,轉而堅定心靈倚靠神之人最後的結局。

其中,在7-12章提出的問題是「神是列邦的至高主嗎?祂可以被倚靠嗎?」
13-35章透過四方面在回答這問題:
13-23章,宣稱神掌管每個國家的主權
24-27章,神不僅是列邦的回應者,而且是世界舞台上的至高行動者
⑶28-33章,神的謀略遠勝過人類領袖的謀略
⑷34-35章,兩種行動方案與其最終的結果。

本章與34章形成強烈的對比;在那裡,以東所代表的列國的肥沃之地變成曠野,也就是被人類傲慢所摧毀的物質世界、社會世界和靈性世界;但在這裡,曠野卻變為茂盛的園子,神能藉著祂的恩典使曠野荒漠開花。可見,倚靠列國的結果是曠野,而倚靠神的結果則是園子。

本章的詩歌有人認為是在談論被擄者從巴比倫歸回,但並不是全部都指向這事。它是談到一個時候,在那時,懼怕、不公、疾病和意外死亡,都不再有了;同樣,它也談到神聖、潔淨和智慧,但描述拯救的詞彙主要是用身體上的。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與神同行,就是行走在安全、蒙福、榮耀和喜樂之中。

本章約略可分三個段落:
35:1-4是引言,提出曠野開花的應許,並為膽怯的人提供鼓勵
35:5-7是運用軟弱人得醫治和水從曠野中湧出的圖像來詳述這應許,並宣告拯救
⑶35:8-10談到一條大道,贖民可以行在其上,走到神的面前,與祂喜樂相交。



35:1-2突然變化的畫面,令人讚嘆驚訝神的奇妙作為
原本充滿不潔動物的陰沉曠野,也是象徵死亡與咒詛之地,突然變成一個滿是開花和生氣盎然的歡樂之地。先知用代表黎巴嫩榮耀的香柏樹、迦密山與其山腳沙崙平原的豐饒,來形容這種逆轉的豐盛和喜樂。(35:2a)此景的巨變,人一定會問:「這是怎麼發生的?」先知清楚地回答說:「這是神的榮美,是出於神的恩典作為。」(35:2b)

任何受造物若試圖創造自己的榮耀,而與造物主疏遠、不信靠祂,那麼結果就是荒涼,以災難告終。人走自己的路或是倚靠列邦的道路,無法為自己打造安全和喜樂的園子;唯有走神的路並投靠祂,就是把祂當得的榮耀給祂,祂就會將祂的榮耀賜給我們,使我們得享豐盛和喜樂的生命。

35:3-4祂必施行公義審判
基於上帝的恩典應許,先知呼籲在面對殘暴的強權國家進逼,無需像一般人陷入懼怕無助的手下垂和膝無力,因為神是列邦的統治者,祂必施行公義審判,使他們不能繼續再施行欺壓的行徑,他們必遭嚴懲。因此,先知用「看哪」引導神的百姓,要將眼目從那可怕的仇敵身上,轉向這位審判仇敵並拯救他們的上帝。

35:5-7是35:1-4的擴展,提供兩個有關拯救的象徵:身體的醫治以及曠野荒漠中有水湧流
在聖經人物的觀點,軟弱患病之人和曠野都是受到死亡、貧瘠和無價值的奴役;因此,藉著這些象徵的轉變,充分表達出神能將豐盛的生命賜給那了無生機之處,這預言部分應驗在耶穌基督的事工上(馬可福音7:37;路加福音7:22)。在35:5-6a,先知用四個人認為無法逆轉的身體疾病(瞎眼、耳聾、瘸腿和啞巴),表達靈性的知覺與行動力的完全喪失(6:9-10),但將來在神豐盛恩典的介入,卻轉為「睜開」、「開通」、「跳躍像鹿」、「歌唱」的豐盛生命。以色列乾旱的土地重新有河水湧流,這圖像如同出埃及,也是代表拯救和生命的復甦(35:6b)

先知更進一步描繪曠野荒漠的逆轉(35:7),提到被熱風燒烤的土地卻成為泉水匯聚之處,原本是野狗等不潔之物居住的曠野卻變為各種水草叢生之處。顯然,先知在傳達,人的道路使有人居住之處變為人煙荒蕪之地,但神的道路卻使荒蕪之地變為豐盛之地。

在35:8-10,先知運用贖民前往錫安所行的大道的特殊意象,作為詩歌的高潮
有人認為這是歸回者從被擄之地回到耶路撒冷所行的大道,有的則認為是朝聖者上到錫安守節時所行的大道,或許更好的解釋是兩者兼具。不過要點是,神來就近祂的百姓是有目的,就是讓百姓以聖潔的生命來到祂面前敬拜並與祂相交。在35:8-9暗示罪使人處於分裂的狀態,在人的國中,交通旅行變成不方便又危險,但在神的國中,卻是容易又安全的。

這條通往錫安的聖路,不是因其本身具有某種內在的特質,而是因為走在其上之人的品格是聖潔、毫無污穢的,他們不是敵對神的愚昧之徒,而是神聖潔的贖民(35:8)。在這條路上,雖充滿各類動物的多水之區,但牠們中間並沒有使人感到不安的攻擊性猛獸,在神的路上是全然的安全且只有贖民為伴(35:9)

這條路的終點站是錫安;上帝超自然的供應和保護的結果是喜樂,這喜樂將驅走一切的憂愁,好像它未曾發生一樣。這異象的終點:有一日,神的百姓可以從自己的罪和他人的罪中得釋放,他們可以回到神的家並完全恢復祂所造的完美形象,那時終生哀愁與痛苦的掙扎要被無盡的喜樂給吞吃(35:10)



先知這篇信息描述兩個臨到:首先,是神臨到祂的百姓;接著,是祂的百姓來到祂那裏。這兩個臨到都是必要的,也是正確的次序。相反的,人類卻是有兩個離開:首先,是人離開神;接著,是神離開人。

這也是人類將神創造的美麗世界變成曠野的原因,我們身處其中,最終就陷入苦楚和無助的狀態。我們知道有一位創造者,但因我們選擇離開祂,就使我們與祂之間有一道無法跨越的罪的鴻溝。在失去與祂接近和溝通的能力後,人就試圖照自己所想像的來塑造一位替代祂的,作為人的倚靠和滿足自己慾望的神。這使得人更無法認識祂並且褻瀆祂,惹祂的憤怒,祂伸手擊打人的無知、傲慢與悖逆,使人尚有生命力的世界變成死寂的荒蕪曠野。

然而,神的憐憫恩典在我們無能為力後,卻主動地向我們顯明,祂要除去我們與祂之間這道罪的鴻溝,祂也要逆轉我們曠野的處境,以及恢復我們屬靈的生命力。當我們願意投靠祂、相信祂所預備的恩典,先知所描述的曠野開花、沙漠有江河的豐盛轉變,也將成為我們生命的寫照,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約翰福音3:16所要詮釋的。這位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主動走進這敗落幽暗的世界,用祂的憐憫恩慈觸摸每個墮落和憂傷無助的心靈,在他們的黑暗中顯出黎明的光。

當然,我們要知道為什麼神要臨到我們呢?為的是叫我們可以走到祂那裏去。這段走到祂那裏的「行走」的過程,就是與神同在的生活的展現。換句話說,神救贖我們脫離罪惡,不是為讓我們枯坐著來思想自己得救的狀況,直到離世的那日;而是要我們在地上的年日,持續不斷地分享祂的生命與性情,活出聖潔百姓的樣式;這就是保羅所說的「脫去舊人和穿上新人」(歌羅西書3:9-10)。但願我們都將人生的目標朝向祂前進(腓立比書3:13-14),直到與祂在天上見面的日子;那時,一切地上的憂愁盡都要被喜樂給取代(啟示錄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