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以賽亞書31:1-9
以賽亞書31章是以簡短的形式重複30章的結構和內容。
本章開始於揭露倚靠埃及的愚蠢(31:1-3),埃及不但不能幫助猶大,而且前往埃及必然涉及拒絕神(如在30:1-18)。接著,31:4-9強調主必為耶路撒冷而戰也必毀滅亞述(如在30:19-33)。
31:1先知以第五個「禍哉!」強調倚靠馬匹和戰車的愚蠢
他指責猶大下埃及去求助和結盟;他們以為馬匹的行動能力和機動性,可以強化他們的軍武力量,而戰車是當時的尖端武器,這加增他們對抗亞述的安全感。他們倚賴這些先進的軍備,卻不倚靠神(申命記17:14-16),尋求王家政治顧問的意見,卻不向神求問,這將使他們走上毀滅的道路。
31:2先知也責備那些本有智慧的王家顧問策士,卻向王提出這種倚靠埃及的建議,彷彿掌管萬有的至高神不明白如何來正確的引導祂的受造物
因此,先知說:「耶和華有智慧;祂必降災禍,並不反悔自己的話,卻要興起攻擊那作惡之家,又攻擊那作孽幫助人的。」
31:3先知明示「埃及人不過是人,並不是上帝;他們的馬不過是血肉,並不是靈。」
祂曉得如何挫敗智慧人的一切籌算,並使他們驕傲的愚行後果臨到他們自己身上,因為神不受任何命運或機遇的限制,祂能在當前的處境中,毫無攔阻的行事;祂若定意給耶路撒冷帶來災禍,埃及或其他勢力的幫助,都是枉然的。當猶大拒絕倚靠神卻下埃及求助,就使自己變成「作惡之家」和「作孽幫助人的」,讓自己淪為神攻擊的對象,而不是屬祂的百姓。
埃及根本不能與創造並治理她的上帝相提並論,在上帝面前,一切屬血肉的都無法與祂的意旨和作為相抗衡;既是如此,埃及豈能幫助猶大逃脫祂手中的工具亞述,而亞述若無祂的許可豈能傷害猶大呢?
31:4-5 如果神在對待犯罪的猶大是毫不留情的,那麼祂在捍衛悔改的猶大也是同樣的堅決。猶大的悔改,是被神憐憫恩慈吸引的結果,而非出於是要避免災禍。
在猶大當前的處境中,先知以兩幅圖畫描繪神在猶大的仇敵面前的堅持:
⑴獅子護食的畫面(31:4) 牠不會因眾人的吵鬧喧嘩和攻擊而退縮或驚惶,同樣,神也不可能被任何地上的權勢嚇退,祂必像獅子護食一樣在錫安山護衛祂的百姓。
⑵雀鳥搧翅覆雛的畫面(31:5);上帝如同一隻母鳥,當獵捕者靠近時,在鳥巢上方飛來飛去,要引走獵捕者,甚至在必要時主動犧牲自己以拯救雛鳥;這強調上帝與猶大的關係的親密,以及祂對他們堅決的護衛之心,而非暗示上帝像母鳥面對獵捕者的無能。
31:6先知呼籲他們當在神的恩慈憐憫中,要悔改歸向神
接著,先知將焦點具體放在上帝與猶大身上,指出猶大透過王家策士在暗室中商議結盟埃及,以為可以規避上帝的察覺和干預,這種悖逆是「深深地」轉離神,以致受嚴懲,但現今先知呼籲他們當在神的恩慈憐憫中,要悔改歸向神。
31:7先知宣告在刑罰後蒙恩的日子,猶大必然丟棄一切他們所造的偶像
就是使他們陷在悖逆神之中的那些無用的偶像,他們要悔改歸向神,信靠神是他們的拯救
31:8-9最後,先知用大能的亞述必毀滅於並非人的手段,她要在驚慌中潰逃,為神的應許作畫押
當猶大轉向神並毀滅偶像時,他們的仇敵亞述必經歷神憤怒的手;猶大經歷神的手的拯救,而非人的手(31:8);神大能的手曾出現在紅海邊,也出現在耶利哥城、在基甸的故事裡、在撒母耳於米斯巴獻祭時,也在約沙法時的比拉迦谷;因此,當人相信自己可以靠人得救,實際上就是將能使他們得救的上帝推開他們的環境中,這注定是要進入滅亡的結局。神必摧毀亞述所倚靠的磐石和山寨,使她的自信全然消失,當神舉起祂的大旗攻擊世上的權勢時,這些權勢是無法敵擋祂的(31:9a);因為耶路撒冷必成為毀滅人的火爐,其上燃燒著神所點燃的聖潔火焰,任何試圖觸碰她的,都要被她所灼傷甚至毀滅(31:9b)。原本仇敵可以任意進出侵犯的耶路撒冷,因著回歸神的護庇,就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聖城。
對猶大來說,戰爭的威脅是對他們信仰的考驗,揭示了他們的真實性格、以及他們的信仰所在。
先知這段的信息明確地告誡我們兩項真理:
首先,當我們不信靠神,就走進拜偶像的悖逆並遭悖逆之罰
其次,神在責罰後,應許向我們伸出憐憫的手,給我們悔改轉回的機會,好叫我們可以重新認識祂並信靠祂。
因此,這信息對我們今天落在環境考驗中的人來說,它將檢視我們的真實的靈況:
第一、環境的測試會剝去我們生活中的表層,揭示我們靈性的真實本質!我們真正的信仰被揭示了!那些遮掩我們真實信仰的外衣,就在環境的烤爐裡,隨著溫度的加增,一件又一件的被脫去,直到顯出赤裸的真相。
第二、當陷在危機中,我們最先求助於誰或什麼,就揭示了我們真正的信靠在哪裡或在誰身上?一般來說,世人常傾向於向自己所信任的人或資源尋求幫助,特別是如果他們過去被證明有成功的幫助經驗或被認為是這問題的專家。然而,信主的人不應當將所信的主剔除在首先求助的名單,而是當麻煩來臨時,應該首先尋求上帝的幫助。我們要知道:上帝是危機管理的專家;有時,祂創造危機是作為判斷、紀律或僅僅是對我們信仰的提煉過程;但這始終是為了我們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