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17:1-18:7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以賽亞書17:1-18:7

以賽亞在處理完猶大南方的鄰國非利士和摩押之後,現在轉向北方兩個鄰國以法蓮(以色列)和亞蘭。雖然默示(神諭)是針對大馬色,但17:3之後,主要焦點放在北國以色列。在17:1-18:7信息的焦點,仍是:拒絕倚靠神是愚蠢的,必要導致遭列國的毀滅。



17:1-6諭示亞蘭與以色列受審的荒涼
大馬色在古代近東是最具戰略位置的城市之一,掌握埃及和兩河流域間往來的陸路通道,她的北方是黑門山,南方則是一連串的玄武岩高原,可謂易守難攻;然而,在主前732年,亞述王撒縵以色卻將她毀滅,亞蘭境內的都城大馬色成為亂堆,其他的城市也成為放牧之處(17:1-2);因此,再堅固的政權與驕傲,總有比她更強大的勢力可以毀滅她,人唯一的盼望就是那位掌管列國的上帝。

17:3先知開始將以法蓮與亞蘭一併處理,這可能是她們曾一起在聯盟中,以致她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她們都失去國權和勢力,正如以色列失去防衛的保障,亞蘭也失去統治鄰近城邑的權柄,她們雙方的榮耀都要消逝。

接著,先知在17:4-6用三個比喻描述她們榮耀消逝的可憐景況:
⑴以身體為喻,先前肥胖鮮麗的人,如今卻是瘦弱不堪(17:4)
⑵農業為喻,利乏音谷的肥田地被割淨,收割的莊稼只能像收割者手中零星散落給窮人拾取一般(17:5)
⑶農業為喻,如同從人用桿子打橄欖樹時,只剩下些零星的橄欖遺留給窮人摘取一樣(17:6)。先知這神喻在警告猶大不要懼怕她的諸鄰國而與她們結盟,反倒是要與神結盟。

17:7-11是先知呼籲以色列要從忘記神中悔改
17:7-8,先知將被造的假神與造物主做對比,指出造偶像來崇拜是愚昧的,因人所造之物並不能拯救他們,這些偶像與造它們的人都是沒有拯救的能力,人只有將自己交在那位聖潔和超越萬有的上帝,才有盼望。不過,人往往是在盡頭時,才能迫使自己放棄倚靠自己的力量而尋找那位造物主。當以色列逐漸迦南化時,他們隨從迦南人的拜偶像行為,他們在高處築邱壇,拜日像和亞舍拉(木偶);這亞舍拉在一些神話中被認為是巴力的配偶,在迦南人的生殖崇拜中,她是由巴力祭壇旁的小樹叢(可能是白楊樹)做代表;人們普遍認為這些樹木或高桿含有男性生殖器的意思,也就是迦南人試圖操縱那些被視為基於性行為而有的生命力量,來祈求豐饒。其實,人當轉向求告那位賜生命的造物主。

因此,先知宣告在神的審判中,不僅城池的荒涼,那些坐落在山頂的迦南崇拜中心也要被廢棄(17:9);這景象帶有諷刺的意味,以色列被吸進上帝所驅逐的迦南人的偶像崇拜中,結果她要荒涼,像她的仇敵過去被神除滅那樣。於是,先知在17:10-11道明以色列荒涼的原因,她忘記栽種她在應許地的上帝,她想藉由自己的行動來供應或解決自已的需要,她效法迦南人藉由草木之神死亡與復甦的神話,可以確保他們的豐收;因此,她栽種異國的佳美樹株,期盼能得著豐盛的收成,遺忘她那可靠又有能力的磐石,以至於無論她如何地運用各樣的技術和努力要來促成美好的收成結果,但因離開對神的信靠,所收的必然是苦澀的,一切的努力都將化為烏有。

7:12-14是宣告以色列的罪惡導致列邦如波濤襲捲而來,使她被淹沒,但這波濤不會獲得最終的勝利,因神必成全祂對以色列的應許
先知以以色列的敵軍來襲如同海浪匉訇般的聲音,聲勢嚇人,而且接連不斷,似乎難以平息;此刻以色列能做甚麼呢?她還有指望嗎?先知用有禍了(唉!)指出以色列面臨絕望的嚴峻處境。不過這些聲勢巨大可畏的敵軍,實質上,不是能擊碎和吞吃一切的猛浪,而是從高處打穀場上隨風飄散的糠或是被暴風所揚起的塵土,因為它們都是被外在的力量所驅動,也是無價值的;直白的說,攻擊以色列的兇猛敵軍是神手中用來刑罰以色列的工具,他們不是與神立約的子民,在神眼中無舉足輕重可言。

雖然以色列在巨大危險之中,但在像夜晚與清晨之間的極短時間內,神要使攻擊以色列的仇敵遭受毀滅(這似乎是引用亞述王西拿基利攻擊耶路撒冷的事件),因為肆意踐踏神百姓的,就是與神為敵,必遭毀滅。因此,人若能從神的角度看世事,就不必因那些在國際舞台上趾高氣揚的強大征服者感到煩惱,也無須因周圍那些看似主宰我們命運的傲慢人士而擔憂不已,因為他們遠非他們所表現和認為的那樣重要與不可一世。

18:1-7是神不容許出現完全壓迫的信息
信息中提到古實是為引向埃及的神喻做鋪路,它說明儘管猶大對亞蘭和以色列的回應,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來自亞述的威脅,但神卻是列邦萬國的主宰,祂能夠使錫安成為萬民朝聖之地。在此古實乃象徵大地盡頭之處,從那裏有船隻沿著河流快速航行,發出像昆蟲飛行拍翅的刷刷響聲,在即遙遠之處有使者乘坐蒲草製成的輕快船隻,為要盡速地前去到高大光滑的民那裏,這強大的民族並非具體指稱哪個歷史上的民族,而是象徵人類的偉大;但這民族在神面前卻是如同無有,最終這民也要同其他民族一同帶著禮物到神的聖山(18:7)

於是先知呼籲全地的人要看清一個真相,就是當神的大旗舉起、號角吹響時,祂要施行祂的作為、成就祂的計畫(18:3);神的出現是以一幅安靜的面容,但卻遠比世界最強大的軍隊更有威力,祂無須像人要做任何事,僅僅在旁觀看就比全世界使者一起的商議更具有效力,正如安靜的清熱不斷累積,到午正就幾乎難以忍受,或者像霧氣的簾幕從海岸漂移到山谷,神也必使人知道並感受祂的同在(18:4)。神必仔細觀看地上的發展,然後祂像一位修建葡萄園的農夫,按時修剪繁茂的枝葉,使其留在原地,以免這些不結果又佔用養分,農夫的行動總是適時的,一旦果子成熟祂收割的鐮刀必開始行動(18:5)

接著,先知將剪蔓藤的思路轉向更實際的比喻,描繪仇敵的屍體遍滿田野,成為鷙鳥和地上的野獸終年的餐時(18:6)。最後,必有一日,那全世界最強大的民族必然來到錫安向耶和華獻上禮物,見證唯有祂才是真正最偉大的強者,是世人所當唯一投靠的,這指向萬民都要被祂所吸引前來敬拜祂(18:7)



當我們思想這段神喻,顯然在問我們:我們到底在怕甚麼?我們在倚靠甚麼?
以法蓮選擇了大馬士革聯手,就與所選擇的伙伴一起沉沒。猶大選擇借助亞述來對抗以法蓮與亞蘭的進逼,就淪為亞述的擄物;而不可一世的亞述也被後來興起的巴比倫所毀滅,地上的歷史就是如此循環,因世界強權不提供任何安全保障,唯有掌管歷史和萬國的上帝才是我們的倚靠。

因此,今天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中,不管是在職場、或是人際各樣關係、或是人生的目標、或是自己所珍視的人事物、或是各種遭逢的處境,我們必須看清那些是否已變成我們的偶像?我們是否如同以色列忘記祂的能力磐石?我們是從地上的眼光來觀看現勢並做出常人的抉擇或是從上帝的視角來判定現勢的抉擇呢?

先知的神喻告訴我們,這舉世最強大的光滑之民都要來到神那裏屈膝敬拜,神按著祂的時候必做成祂的旨意,無任何勢力可抵擋,那麼我們今天還要倚靠誰呢?還在懼怕誰呢?還在向誰敬拜呢?唯有祂才是我們盼望的緣由,是我們要堅定信靠並順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