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8:1-9:1(原文為8:23)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以賽亞書8:1-9:1(原文為8:23)

以賽亞書第八章在亞蘭和以法蓮危機的亮光下繼續發展第七章的內容。
在第七章的兆頭和解釋主要是為了亞哈斯和猶大;而第八章的兆頭是針對全體百姓,它既帶著盼望和信心的信息(8:3-4),也象徵厄運臨到的信息(8:5-8);但第八章的信息超出第七章所談論的,雖然神興起列國做審判的工具,但祂不允許列國肆意胡作非為(8:9-10);而8:11-22則是整個經歷的神學反思,使百姓身陷險境的,正是他們不相信神可以參與他們日常的各樣事務。

因此,本章的問題核心仍然是:「神真的與我們同在嗎?」8:1-47:10-17太相似,應當不是巧合,相信兆頭與嬰孩的誕生和命名之間的關係也是同樣,這些兆頭的意義應當相同;此外,8:8出現的以馬內利之名,以及8:10對它的引喻,這都證實7:10-8:10是關乎以馬內利的主題單元。


8:1-4是「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的兆頭。
神要先知已讓人都可以看清楚和讀到神諭的木製公告牌,寫上「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就是擄掠速臨、搶奪快到的意思),這不僅預告將要臨到亞蘭和以法蓮的攻擊,也預告了九個月後,以賽亞與女先知要生的那嬰孩。

如同先前亞哈斯被迫參與以馬內利的兆頭(7:13-17),如今這位依從亞哈斯命令按照大馬色的樣式重修祭壇的大祭司烏利亞(列王記下16:10-16)和另一位見證人撒迦利亞,也被迫參與「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的兆頭,他們要見證神的信息是信實可靠的。這位以賽亞和女先知所生的嬰兒,在他能喊叫爸爸或媽媽之前,也就是兩三年內,猶大的仇敵亞蘭和以法蓮必從猶大撤退,而且他們也必被亞述劫掠,來證實神是可信靠的以馬內利。

8:5-10本段是論及亞述雖如洪水勢不可擋,但神卻是與我們同在的以馬內利。
神透過先知責備猶大因他們眼前的仇敵亞蘭和北國以色列的挫敗而歡呼(8:6b「喜悅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他們歡慶亞哈斯與亞述結盟的外交政策,認為拯救他們的不是耶和華(8:6a「厭棄西羅亞緩流的水」),而是他們自己的聰明外交策略。

因此,上帝將使幼發拉底河的洪流(亞述所在區域)席捲而來,因為亞哈斯已經為國界開了一個缺口,這亞述洪流必進入猶大肆意奔流(8:7)。不過,它必不達到完全毀滅的地步,因為沒有到沒頂的地步,亞述不會滅絕猶大。這散開的亞述大軍(洪水)如同展開雙翅要向獵物俯衝的猛禽,但牠盤旋其上的那地,是以馬內利的土地,牠就不能攫取羊羔,這是因為那位被描繪為軟弱嬰孩的以馬內利的緣故,只有那被猶大當作無用的平緩小溪流西羅亞的緩流,才能夠攔阻幼發拉底大河進襲的洪流。

猶大被稱為以馬內利的地充分說明「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或其它構成兆頭最初應驗的人,都不是最終的應驗。在終極的意義上,以馬內利是那地的主人,祂是亞述和列國最終的威脅,也是最終實現拯救的那位,這指向了那位眾望所歸的彌賽亞。

於是在8:9-10,先知的語調轉變了;先知從猶大是以馬內利之地的視角來觀看歷史,他提出超越近期的災難與審判的事,看見末後的得勝和盼望;列國預備爭戰的結果,卻是自己遭受滅亡。亞蘭和以法蓮的自負計畫不能成就,亞述與其後列國的貪婪自大行動也不能成就,他們都要自取滅亡。當神與祂百姓同在的時候,祂對百姓的審判引向祂對他們的拯救。

8:11-23(9:1中英文版本)論到猶大的道路是黑暗的,但神的道路是光明的。
以賽亞不可能屈從於百姓倚賴亞述的道路,但他的門徒在險境中有可能落入這景況,因此神透過先知在提醒,不要因為害怕不可知的權勢,以至於用人的方法(政治、軍事,甚至巫術),試圖去掌控這不可知的權勢,其實,他們當懼怕和求助的,是獨一的真神耶和華(8:12-13)

只有將祂置於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尋求在自己裡面活出祂的屬性,如此祂就成為這人的聖所、避難所和平安之地;相反,那些不願意如此行的人,祂就成為他們的「絆腳的石頭與跌人的磐石」、「圈套和網羅」;這不是祂改變了,祂從未改變,而是百姓的態度決定了他們將如何經歷祂(申命記28)

8:16,先知就暫停訓誨,來挑戰跟隨自己的門徒要堅定地倚靠神。雖然神似乎掩面不顧猶大,但以賽亞卻不失去對神的信心,也不會轉向其它源頭尋求幫助(8:17)

儘管神此刻的作為是冷酷的,但他仍堅實地信靠神,因為他不能否認神在他身上的經歷(兒子們的名字)和所表明的預兆(8:18)

不過,那些不像先知那樣堅信的人,他們在壓力和現實需求下,便面臨了轉去交鬼、行巫術的試探(8:19)「聲音綿蠻,言語微細的」在古代近東,認為死人說話的聲音,是以一種近似鳥叫的耳語聲音)。
隨後,先知以突擊式的言語問:「百姓不當求問自己的上帝嗎?豈可為活人 求問死人呢?」(8:19)諷刺只有拒絕聽從神所顯明之事的人,他們的道路才會幽暗不明,以至於愚昧地去求問死人,進而使自己陷入更深的黑暗中,無法看見神的亮光(8:20)

他們不幸的具體原因,是他們的無知和空虛,他們欠缺真正超越的視角,來看待他們的日常事務,屈服於巫術作為引導,使自己墜入極深的陰暗、靈性的貧瘠和絕望之中(8:21-22)

但幽暗並非終局,神並不滿足於讓祂的百姓經歷他們悖逆的公義審判結果。這審判的經歷並非神終極的目的,而是一個途徑,使神的良善藉此來彰顯,讓他們明白神才是真正的救恩源頭(9:1)

當人類為自己找來各樣的亮光都失敗後,神就必帶來祂自己的亮光,這不是祂的不得已或被迫,而是單單出於祂憐憫的恩典,祂要使加利利這民族大鎔爐之地,也就是象徵以色列被擄、被藐視的日子,並有外邦人移入之地,神的光耀在那裏照耀,這預示神將來開展的範圍不僅耶路撒冷和猶大,而是全以色列和全地都將經歷救贖和歸回,這是一幅福音臨及萬邦的預告。







   這段審判與安慰交互出現的篇章,論及審判是因為猶大選擇不信神,採行自以為聰明的外交策略,而遭受嚴厲的刑罰;安慰是因於神憐憫的恩典,因祂的憐憫原本向審判誇勝(雅各書2:13)。在嘗試進入先知的領受中,深深感受到兩方面的寶貴功課:

首先,我們對神的態度,決定祂在我們身上的工作的方式。猶大選擇相信自己的聰明謀算,不接受神兆頭的啟示,借助亞述的大軍解除眼前的危機,在他們高興不久,為他們暫解危機的亞述卻成為他們更大的危機和痛苦。猶大這番的寫照,豈不也是今天許多基督徒的樣子嗎?當我們抓住世上的各樣事物為自己的安全感,不管這些事物是財富、名位、學識、才幹、國籍、健康、人脈……等等,當我們將它們置於與神同等的位置或是取代神時,我們實質上就是在生命中進行「去神」化的行動,就是不讓神做我們的避難所和安全之地,不讓自己的生活成為祂的聖所。那麼猶大所經歷的,也必然是我們的經歷,這些我們所倚靠的事物,必成為我們人生的新亞述大軍和洶湧大河,要淹沒我們的生命。只有讓神在我們生命中真正作王,我們才能經歷以馬內利所應許的祝福,而不是以馬內利所宣告的審判。

其次,即使我們落在敗落絕望中,但別忘記,神的審判不是最終的結局,而是祂管教的手段,在管教後,祂必施憐憫,因為祂從未放棄我們,祂管教是祂愛我們的記號,祂安慰與憐憫更是祂愛我們的記號。因此,請記住一件事,在我們意識到自己極深的罪孽和悖逆時,不要就此而自責自棄,而要確知在神那裏有憐憫和恩典的出路。同時,也在提醒一件事,就是我們人生的疆界與歷程,都是神的以馬內利之地,因此,祂掌管著這一切,在其中所發生的事都牢牢地握在祂的手中,而不是在其中的任何勢力,所以,我們當信靠祂,將眼目專注於祂,並從祂支取信心的力量,來面對在其中的諸般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