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以賽亞書7:1-25
以賽亞書7-39章圍繞的主題是信靠列國和信靠神之間的對比。信靠列國導致荒涼(34章),而信靠神卻得豐盛(35章)。7-12章為這單元提供歷史背景,面對亞蘭和北國以色列的威脅,亞哈斯有機會因信靠神而得拯救,但他卻選擇投靠最可怕的敵人亞述。
結果正如先知所預言的,亞述統治那地,但這並不能改變神最終的計畫。亞述只不過是祂手中的工具,將來必出現更大的契機來顯明神是信實可靠的,就是以色列人從被擄之地歸回。以色列如果要成為神向列國彰顯祂榮耀的僕人,她就必須學會信靠神,而不信靠列國這真理。
在7-12章這段落,可分為四個部分:7:1-9:7、9:8-10:4、10:5-11:16、12:1-6。在這些部分裡,反覆提到亞述以及信靠她,而不是信靠神。其實,亞述的主人不是她自己,而是耶和華神,信靠她終必遭致毀滅,這是猶大必須認清的。
7:1-2在亞哈斯作猶大王的日子,亞蘭國(利汛王)開始與猶大地開戰。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色列國(比加統治下)也開始向猶大發動戰爭。因此,猶大國發現自己受到兩個不同敵人的攻擊:敘利亞,從東北進攻;和以色列,從北方進攻(歷代志下28:1,5-6,8)。但是,儘管他們發動了攻擊,這兩個單獨的敵人無法戰勝猶大,他們無法佔領耶路撒冷。但是現在正如以賽亞書7:2報導的那樣,有消息說這兩個敵國敘利亞和以色列聯手對抗猶大,這現在給人民和亞哈斯王帶來了極大的壓迫感(7:2)。
7:3-9耶和華吩咐以賽亞特意帶他那名叫「施亞雅述」(名字意思是「餘民必歸回」)的兒子,到上池的水溝頭去見亞哈斯,他正在查看水源做被圍城時的防備。
上帝這安排非常有意思,亞哈斯的拯救不在自己的防備,也不在亞述的支援,而在那能使餘民歸回的上帝。亞哈斯必須從以賽亞特意帶施亞雅述來見他,去體會這信息並做出正確的回應。先知對亞哈斯一開始就宣告,帶給猶大當前危機的亞蘭和北國以色列,她們是沒有力量的敵人,只不過是兩塊正在冒煙的燒焦木頭而已,亞哈斯只要謹慎安靜就可以。這兩國計劃侵吞猶大並立傀儡王他比勒的兒子,好使猶大與她們結成抗亞述的聯盟;但她們的計謀無法成就,她們都將被亞述所吞滅,甚至先知清楚地預告在65年內,亞述在北國都城撒瑪利亞移民外邦人(7:8)。最後,先知以一句話做結束來挑戰亞哈斯:「你們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穩。」
7:10-17先知挑戰亞哈斯可以任意地向神求一個兆頭(記號)來印證這事(7:4-9)。
顯然亞哈斯選擇投靠亞述的心意已決,他不想要這個求兆頭的保證,就以虛假的敬虔來回覆先知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7:12)這不信之舉已經標誌著猶大離棄上帝並為自己打開毀滅的大門。因此,先知從7:11對亞哈斯說「你的神」,轉換為7:12先知自稱「我的神」,表明上帝已經與亞哈斯無關了。上帝要自顯自己是信實可靠的,就給亞哈斯一個「童女生子叫以馬內利」的兆頭(7:14);此處「童女」(alma)這字的希伯來文的一般含義是「適婚的年輕女子」,並非用一個專指「童女」(betula)的希伯來字。這嬰孩的兆頭必然生在亞哈斯做王時期,才對那時代有意義,但它也一定要超越那時代,延伸到更廣闊的普世模式(馬太福音1:23);因此,先知選用意義比較模糊的「童女」(alma)這希伯來字。這嬰孩是母親給他起名,這在舊約中並不少見(創世記4:1,25;士師記13:24;撒母耳記上1:20;4:21),當然這是要淡化父親的角色,也在暗示這兆頭的終極意義(馬太福音1:18;路加福音1:28-37)。這個兆頭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實現,在這嬰孩長大到可以分辨是非之前(大約兩年),危機將結束(7:14-16)。但猶大卻要面臨更大的危機,就是他選擇倚靠的盟友亞述要成為她恐怖的敵人(7:17)。
7:18-25上帝會對不信靠祂的猶大吹出戰爭的口哨,來證明祂的信實和亞述的不可靠。
在此「那時(到那日)」接連出現(7:10,20,21,23),一則表達威脅的緊迫性,也傳出威脅的接連姓。首先,登場的是「埃及江河源頭的蒼蠅和亞述地的蜂子飛來」(7:18),這兩個軍事強權是聽從上帝的命令來行動,她們只不過像是一群受訓的昆蟲,聽從主人的吩咐來行事;她們成批的出現也分頭地攻擊猶大,屆時猶大將無處可以躲藏(7:19)。接著,先知再次強調亞述發起的攻擊,並不是出於她自己的意願,而是她作為上帝手中的工具,她是亞哈斯從幼發拉底河外雇來的幫手,卻轉而成為攻擊猶大的仇敵,她將俘虜猶大,使猶大失去尊榮,成為被剃去毛髮和鬍鬚的蒙羞戰俘(7:20)。隨後,先知形容被擄後之猶大的慘況,因戰爭和被擄以致人口遽減,原本的高文明和富庶農耕的型態,只能改成較落後又不穩定的畜牧的型態,因此,最少量牛羊所出產的食物供應稀少的人口是富富有餘的,而那時一個人能從毀滅中拯救出來的牲畜,也只有一隻母牛犢和兩隻母綿羊而已(7:21-22)。最後,先知轉向描述人口遽減對耕地的影響。地要轉回曠野的狀況,那些原是種植上好葡萄園的地方,很快要長出荊棘和蒺藜,淪為狩獵之處;人若毫無保護地往那地走,便會成為那些重返荊棘叢林的野獸的獵物(7:23-24)。過去肥沃山地,如今成為被荒棄且遍滿荊棘和蒺藜的放牧之地(7:25)。
當我們思想以賽亞與亞哈斯的對話,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會發現自己有時候可能和亞哈斯的心態是一樣的。難道我們不是出於愚蠢和奇怪的原因,拒絕了上帝慷慨而免費的禮物嗎?
我們可能已經決定自己的選擇,然後像亞哈斯一樣說漂亮的話來掩飾自己內裡的不信或悖逆:「我不試探耶和華!」(7:12)當然也可能將先決定好的事用禱告神來祝福,做為掩飾自己拒絕讓神作主的事實。當我們一但遠離神,我們自然會離棄祂的視角而用我們的視角來代替,那麼從祂視角看來是愚蠢的決定,我們也會認為是明智的抉擇。我們不願信靠神之時,任何可怕又危險之物,就變成合情合理。
約翰•衛斯理說:「一個人若不能相信神,就會相信任何事,他甚至相信一個人可以將自己裝進一夸脫容量的瓶子裡。」我們每天都面臨要選擇信靠神,或是信靠自己和其他事物的抉擇,這小到日常生活的瑣事,大到人生重大的決定,它們既是在我們面臨好處與持守信仰立場的抉擇時,也在我們遭遇危難與信靠神的抉擇時。可見,亞哈斯的信靠神或是信靠亞述強權的抉擇,也是我們今天每位基督徒在生活中所要面對的;但願亞哈斯的抉擇後果,我們沒有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