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21:1-8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啟示錄21:1-8


《導論》

21:1-22:7所描述的是「永世的教會—新耶路撒冷」,與本書開篇「今世的教會—七教會」(2:1-3:22)首尾呼應。整本聖經從神的創造開始(創1:1),以神的新造結束(21:5);從伊甸園開始(創2:8),以「新耶路撒冷」(21:2)結束。

在猶太人的傳統裡,在千禧年間,大地會得到潔淨;在許多末世現象中,審判之日將使大地煥然一新。早期的猶太傳說中,新的創造有兩個典型:「更新」與「取代」;但啟示錄缺乏諸如海一類的要素,啟示錄似乎採用了後者的喻象。

在本段經文中,「新天新地」的榮耀畫面(21:1-8),與可怕的火湖(20:11-15)形成了鮮明對比:

⑴「新天新地」是神的新造(以賽亞書65:1766:22;彼得後書3:13),也是神的恢復,神要把人和萬物恢復到祂起初創造的心意裡。

⑵「新天新地」與希臘的二元論思想完全不同。二元論認為救贖乃是靈魂脫離短暫的、物質的世界,進入永恆的、屬靈的境界;但神的救贖卻是讓人帶著身體活在「新天新地」裡,而不是靈魂飄在空中。

⑶「新天新地」並不是舊天地的翻版。但在新天新地裡,天上的「玻璃海」(4:6)沒有了,不再有人與神之間的隔閡(21:3);地上的「海也不再有了」(21:1),不再有藏污納垢的地方和動盪不安的來源。

⑷「新天新地」並不是舊天地的重建。神「將一切都更新了」(21:5),「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21:1;彼得後書3:10,12)。



《經文釋義》

在約翰的視象裡,新天新地是「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21:1)

為何在新天新地,沒有提到有「海」?有諸多的推測:
⑴因為在以賽亞書的應許中,只提到新天、新地(65:17),但未提及海;但在啟示錄可能別有用意。
⑵因為海是死人的所在(20:13),是敵基督的領域(13:1);但海在啟示錄中,也有正面形象之處(5:1315:2)
⑶從啟示錄上下文的本身,海水枯乾可能象徵不再需要任何貿易活動(18:17),神會供應祂百姓的一切需要(22:2);而海的消失,是說明那些跟隨從海中上來的獸(13:1)之「眾水」(17:1,5),已經消失無蹤。

因此,在「新天新地」裡,「海也不再有了」,應當是意味著不再需要貿易和資本,不再需要人類的任何制度,也不再有罪惡和動盪,因神同在會供應並治理一切。

接著,約翰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裏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21:2)。「新耶路撒冷」是猶太人很熟悉的一個期望,神為祂的百姓預備這座城,這城從天上降下來(21:2,10),這並不令人驚訝(加拉太書4:26;希伯來書11:1612:22);但此處特別提到她從天而降,是指明這城是從神而來,並不是靠人的能力建立的(3:12)

猶太人通常稱耶路撒冷為「聖城」,正如此處一樣(21:222:19);神更新這座一度遭到毀損的聖城(11:2)。正如啟示錄以巴比倫代表羅馬帝國,而不僅是她的地點;在舊約裡的耶路撒冷,通常包括了人民,而不僅是一個地方;因此,毫無疑問的,「新耶路撒冷」也包括屬神的人。這城是「新婦」,正如我們知道教會也是基督的新婦(哥林多後書11:2;以弗所書5:23)

此處將耶路撒冷比作美麗的新婦是非常適恰的;聖經的其他經文,也描述末世時耶路撒冷的華美(以賽亞書52:1),包括新婦的配戴裝飾(以賽亞書61:10)。或許基督(約翰福音14:3)和教會,都扮演了「預備」婚禮的角色,因為在19:7是用主動的語氣,提到新婦已經自己預備好了,而在21:2則使用神為主動的被動語氣,來描述新婦是被神所預備(以賽亞書61:10)

然後,約翰聽見從寶座出來的大聲音:「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21:3)神應許與人「同住」(skenoo),這是猶太人常有的盼望,這盼望至終指向當初神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創世記17:7,8;出埃及記19:525:829:45-46;利未記26:12;列王紀上6:13;耶利米書31:33;以西結書37:27;撒迦利亞書2:10-11),也包括未來的聖殿(以西結書43:7,9)。在啟示裡的新耶路撒冷,是一個有殿的城(21:22),其形狀就如至聖所(21:16),表明城中的百姓與神再也無任何間隔。

亞當在伊甸園墮落以後,就開始「躲避耶和華神的面」(創世記3:8),但神也從那一刻就開始呼喚人:「你在哪裡」(創世記3:9)。救贖的目的,就是要恢復人與神親密無間的關係。現在神親自宣告:一切救贖的計劃已經成就,「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21:3)。

本段經文中的「帳幕」(21:3),它的希臘文skene,與希伯來文「居所」shekinah的發音和意義都相近。這個希伯來文並沒有出現在舊約裡,但在主後70年聖殿被毀後,經常出現於拉比文學中,用來描述神的居所。與「帳幕(skene)」同源的動詞「支搭帳幕(skenoo)」,在新約中只有使徒約翰使用過(7:1512:113:621:3;約翰福音1:14),在本章被譯為「同住」(21:3)。主耶穌「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1:14),原文直譯就是「道成肉身,支搭帳幕在我們中間」。

「帳幕」在舊約中象徵神榮耀的同在(出埃及記25:9),為了達到救贖的目的,神的工作計劃是:
⑴神啟示了會幕的樣式(出埃及記25:8)和聖殿的樣式(歷代志上28:12),作為預表
⑵「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祂的兒子」(加拉太書4:4),「道成肉身,支搭帳幕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1:14直譯)
⑶主耶穌把教會建造成神與人同在的基督身體(以弗所書4:12)、屬靈聖殿(弗2:21-22;彼得前書2:5
⑷神在「聖城新耶路撒冷」裡永遠與人同住。

約翰描述新的創造(21:1),不是為了滿足我們對未來的好奇心,而是為了安慰我們,因這世界的本質終必改變一新。「以前的事都過去了、一切都更新了!」(21:4,5)因此,神要終止一切會使人傷心流淚的事,這些都要成為不再有的過去(21:4;以賽亞書25:865:16-19);那些在今生會令人悲哀、疼痛的事,諸如:苦難、病痛,特別是死亡,都成為過去。新耶路撒冷的百姓之景況與撒但、獸和牠們的跟隨者的命運完全相反(18:7,15,1920:10,15)。然後,約翰再度奉命提筆寫書說:「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21:519:9)

坐寶座的神又對約翰說:「都成了!」(21:6)「成了」表示大功告成,正如約翰福音19:30說到耶穌完成了祂在地上的工作;神在歷史中的旨意已經完成了(10:716:17),因為祂創造一群新的子民,可以和祂同住(以弗所書1:10)。祂宣告自己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初,我是終」(21:6);「阿拉法」是希臘文的第一個字母(大寫Α,小寫α),「俄梅戛」是希臘文的最後一個字母(大寫Ω,小寫ω),兩者合在一起,代表一切事物的開始和終結,表明神是歷史的主宰;凡是神所開始的工作和祂所應許的事,祂必定使之成就(1:821:6);當受苦的信徒對將來充滿疑慮的時候,神堅定的話語卻使他們安心,因神掌管一切,歷史已經證明,不管環境如何,萬事都必按著祂的旨意成全。

祂應許「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21:6;以賽亞書55:1),這讓我們想到7:17,將「生命泉」和今世受審判的污水互成對比(8:1014:716:4);這應許也預期22:1,17的描述將得到充分的體驗。此處提到「口渴的人」,與其說是間接的勉勵(約翰福音6:357:37),倒不如說是對這世代飽受苦難的疲乏者所發出的邀請(7:16)。受苦本身並不足以讓一個人有資格進入神國,一個人必須得勝才能進入神國得兒子的地業(21:7),如同昔日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進迦南應許地一樣。

在啟示錄的上下文中,所謂的得勝是指勝過各種試煉,包括世界的價值觀(2:14,20),不再倚賴自己的能力(3:17),以及勝過逼迫(2:10),特別強調末世為耶穌作見證而受到的逼迫(12:1113:7)。神要作祂子民的神,他們要作祂的子民,這個應許是摩西律法中,神與百姓立約的公式(創世記17:8;出埃及記6:7;利未記11:45;民數記15:41;申命記29:13),也是先知的預言的公式(耶利米書7:2331:33;以西結書11:2036:28;撒迦利亞書8:8);但啟示錄,對此作出些微的調整:祂將成為得勝者的神,得勝者將成為祂的兒女。神在早先已經宣告,以色列是祂的兒女(出埃及記4:22;申命記32:19-20;何西阿書1:1011:1);但在此處是說,祂將在末世個別高舉得勝者,稱他們為祂的兒女(21:7羅馬書8:19約翰一書3:2)

最後,這些應許以一個警告作結束:那些失敗的人,那些證明是悖逆神的人,都必受到永世的懲罰(21:8「在燒着硫磺的火湖裏;這是第二次的死」)。在古代城市會將某些人留在城牆外,例如,外國人、商賈和妓女,雖然這等人可以入城工作;但在「新耶路撒冷」城外的,卻是一個地獄,是「燒着硫磺的火湖」,是「第二次的死」,是與新耶路撒冷的不再有死亡(21:4)成對比。那些已經相信的人必須「得勝」(正如對七教會的呼籲),中途變節的人將和那些從未承認基督的人一樣,最後終必淪喪。那些被排除在新耶路撒冷外的人(21:8),也列在21:2722:15裡。列出惡行,在古代經典裡是很常見的一種文學形式;但啟示錄特別列此清單的目的,是為了警告它的讀者:

⑴「膽怯的」;可能是指那些懼怕受逼迫(2:10),甚於敬畏神的人(11:1814:715:419:5)

⑵「不信的」;可能是指那些在試煉中,失去信心或不肯保持信心的人(2:13,1913:1014:12)

⑶「可憎的」;這與可憎的事物(17:4-521:27)的用字有關,是指在神面前可憎惡的東西(申命記14:3;箴言15:9),在七十士譯本,這字常用來指兩種罪:淫亂(利未記18:22-29;申命記22:5;瑪拉基書2:11)和拜偶像;因此,此處是指那些向君王崇拜、其他異教或世俗主義妥協的人,就落入「可憎」的行列。

⑷「殺人的」;是一個廣義的詞,但包括那些殺害聖徒的人(2:136:1113:10,15),這也包括那些出賣基督徒,將他們交在政府手中的人(2:93:9),這等人為保存己命,不惜出賣別人,或者那些不肯照顧受苦的基督徒同伴的人(約翰一書3:14-17)

⑸「淫亂的」;這在啟示錄常指屬靈的淫亂(2:14,2017:1-2,5,15-1618:3,919:2),但也不排除身體的淫行;無論如何,世人的淫亂與新婦的聖潔,互成對比(14:419:7-821:2)

⑹「行邪術的」;這字在啟示錄裡,包括世上的奇事(13:13-14),或許也包括迷惑人的能力(18:23);廣義來說,它也包括魔鬼欺騙人的技倆(9:20-21;加拉太書5:20)

⑺「拜偶像的」;包括那些屈服於帝國異教、或是向世界體系的偶像下拜的人(2:14,20),他們也拜獸的像(13:15)

⑻「一切說謊話的」;不單包括假先知(2:2,14,20),而且還有那些謊稱自己是隨從基督真理的人(3:9;約翰一書2:44:20),他們和聖徒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14:5)



--
《信息分享》

這段經文是關於造物主、救贖主和應許實現者神與我們的相交,對祂的創造物進行徹底的改造和更新!祂使萬物開花結果,祂為那些在祂裡面的人帶來平安和全然美麗的未來!儘管這描述很壯觀,但更壯觀的「中心舞台」是上帝在我們中間,祂與我們同住。祂是我們的主、保護者和供應者,祂將消除邪惡;所以,那些在祂裡面的人,永遠不會聽到「離開我」(創世記3:23-24)。

這段經文不僅安慰也勸誡約翰當代的教會,同時也擴及之後的教會,包括你我在內。它指出我們當留意方面:

首先,當我們沉思新耶路撒冷之美,可以使我們擺脫對大淫婦巴比倫所象徵的塵世財富和舒適的過度依賴。如果等待著我們的是無可估量的榮耀的永恆遺產,那麼何必在世上花費掉我們的精力和健康,犧牲那麼多的時間和金錢,只是為了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以腐敗的形式想獲得我們將永遠享受完美的東西,因為這樣的投資既是毫無意義的又是愚昧的。

其次,專注於永世的新耶路撒冷,使我們能夠恰當地應對今生的任何不公義。屬天喜樂的本質是要見證公義的伸張和邪惡的審判,但我們只有從新天新地的新視角的期待中,我們才能夠正確評估現在看來毫無意義和那使我們受苦的事物,我們才能有能力忍受這個不公義世界的所有醜陋、罪惡和道德缺陷。因此,我們能堅忍不灰心,因為我們會思考未來看不見的事物,並用這樣一個事實來滋養我們的靈魂:無論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要為主和祂的道忍受什麼,都會產生一種無與倫比的榮耀!

這不是一種宿命論的要求基督徒要把痛苦當作快樂來對待,或者把悲傷當作快樂來對待,而是看見神要將世上所有的困境和敗壞逆轉為天上榮耀國度的應許,進而增強了堅忍的力量。所以,當我們注視未來時代看不見的永恆事物時,我們的「內在本性」正在更新。如果我們不「看」,我們就不會改變!更新的過程只有在我們注視尚未看見的事物時,才會發生。當我們將心定睛在來世榮耀的盼望上時,神會逐漸更新我們的內在,儘管我們的外在框架會同時衰敗!

第三,這裡在警告那些對這個世界的事物的渴望,比對上帝的任何渴望都強烈的人,他們將在火湖中找到他們的結局,這是第二次死亡。在這罪惡清單中(21:8),是以「膽怯的」為出發,因為他們更願意安全地融入世界的方式,而不是因對基督的信仰而脫穎而出,並樂於接受由此帶來的迫害。中間羅列各樣的罪惡;但最後,卻是以「一切說謊話的」作結尾。在啟示錄2:2中,「說謊話的」這個詞用於那些「自稱為使徒」的人,而實際上他們並不是;相關的動詞形式用在啟示錄3:9中,猶太人「說謊」,聲稱自己是上帝的子民,儘管他們拒絕耶穌;這個詞也用在約翰一書2:4,22;4:20和5:10那些自稱是教會成員的人,他們的教義和行為表明他們實際上是未重生的;因此,重點不是一般性的說謊,而是自稱是基督徒,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深切警告我們現在正要身往哪裡去?是新耶路撒冷?或是火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