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19:1-38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創世記19:1-38

《經文釋義》

本章可以說是亞伯拉罕故事的插曲,主題是毀滅與拯救。毀滅的張力在提醒聆聽這段史實的以色列,知道神怎樣看待迦南人的邪惡;而神拯救義人(雖然本章從未以此稱呼羅得或他的家人)的故事裡,這家人竟然抗拒離開邪惡的所多瑪生活,甚至在洞穴中所發生的事,就是他們融入迦南人生活所顯明的,這一再在警告以色列人不可效法迦南人的荒淫生活。

我們可以看見這段經文與士師記19:13-26中基比亞的腐敗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一個城市的客人在一個人的家裡受到歡迎,城裡的人圍著房子堅持要把客人帶到他們那裡,這是有意的同性戀騷擾在這兩段經文中都清楚地表明,主人不理會主人不要傷害他的客人的請求,以及主人提出通過獻上他的處女女兒來安撫城裡的人。本章的段落可分為:19:1-3,羅得歡迎天使進入他的家;19:4-11,所多瑪人揭示了上帝審判該城的原因;19:12-23,羅得和他的家人奉命離開所多瑪;19:24-26,耶和華對所多瑪和蛾摩拉的審判;19:27-29,耶和華記得亞伯拉罕;19:30-38,羅得的女兒們透露在所多瑪的生活對她們的影響有多大。

故事鏡頭的開始,是兩位天使離開亞伯拉罕後在晚上就抵達所多瑪,從幔利到所多瑪這段路程,常人要兩天才能走到,但天使特意花幾個鐘頭,選在晚上抵達。那時羅得「坐在所多瑪城門口」(19:1),表明他在所多瑪城已經有一定的社會地位(19:9)。這「城門口」指城門洞兩側的小房間,是人們處理交易和訴訟的公共會所(路得記4:1)。羅得看見這兩外特別的外來客,就熱誠地邀請他們到家裡來作客過一夜,等隔日清早在離去;但沒想到這兩位卻開口回絕,說:「我們要在街上過夜」(19:2)。「街上」原文是「廣場、寬闊處」,指城門口的寬闊處。

天使可能考慮到所多瑪其他人的荒涼天性,他們想測試羅得的誠意,他是否真的希望他們留下來。羅得因知道所多瑪人的習性,不想讓他們惹上麻煩,就急切的一再邀請,他們就答應羅德的邀請,進他家接受一般的款待(19:3),相對於先前亞伯拉罕的招待,這烤無酵餅是最省時又最容易預備的食物,羅得親自為他們預備。

沒想到這兩位客人餐後尚未躺下休息,「所多瑪城裡各處的人,連老帶少」(19:4),都來圍住羅得的家,要羅得加出這兩位客人,「任我們所為」(原文直接的意思是「我們可以與他們性交」),可見所多瑪的罪惡深廣、充滿全城又擴及各年齡層;怪不得日後英文「sodomy(意為『同性性行為』或『獸交』)」也源於「所多瑪(Sodom)」。羅得為保護他的客人,懇求眾人放手,就主動提出交換條件,就是依從所多瑪人淫亂的性情說:「我有兩個女兒,還是處女,容我領出來,任憑你們的心願而行」(19:8)

我們很驚訝羅得會提出這荒唐的條件,將自己已訂婚尚未婚娶還是處女的女兒推入火坑,羅得以罪頂罪,已經把自己的道德標準降到和所多瑪人只有一線之隔了。毫無疑問,羅得正試圖成為一個好主人並保護他的客人(19:8)。然而,他對女兒的提議表明,他可能比他自己意識到的更受所多瑪腐敗的影響。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羅得將這兩個女兒要交給暴民輪姦,最終他們卻輪姦了她們的父親羅得,兩人最終都懷上了他的骨肉(19:30-38)。

不過,所多瑪人對羅得的提議並不買單,反而對羅得叫囂說:「退去吧!這個人來寄居,還想要作官哪!現在我們要害你比害他們更甚。」(19:9)看來羅得住在當地很久又被拱上城中有名望的人,但實際上在所多瑪人的心中,他一直都是一位外地人,他們警告他不要插手,否則他要遭的殃比他們要對這兩人所做的更甚。在暴民衝撞的危急時刻,這兩位使者將羅得拉入門內並使門外的暴民眼目昏迷,他們霎時間眼目昏花,看不清楚方向如同眼瞎,找不著那裡才是房屋的門口(19:11)

因所多瑪城受審判的罪證已明確,接著,天使就宣告他們要毀滅所多瑪,吩咐羅得要將一家大小,包含女婿和家僕,都要帶離這地,以免同遭毀滅,因為「城內罪惡的聲音在耶和華面前甚大,耶和華差我們來,要毀滅這地方」(19:13)。羅得就去勸他的女婿們一同離開,可惜他們不信這話,反倒嘲諷羅得(19:14)

隔日一早,天使們看羅得尚未行動,就催逼他們趕緊離開,因羅得未離開會影響他們的毀滅行動(19:15)

羅得的遲疑或許是:
⑴他掛慮他的女婿們不願離開,這對他兩位女兒的未來影響甚大,他可能還想找理由去說服他們;

⑵對放掉產業,那麼未來的生活會如何,甚感擔憂,因此沒有堅決的勇氣離開。天使看羅得還在遲疑,只好採取主動將羅得和他的家人帶離並安置在城外,以免他們同遭毀滅,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19:16)。在領他們出城後,天使告訴他們:「逃命吧!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19:17)這吩咐表明要毀滅速臨,而且毀滅的不僅所多瑪城,也會波及附近的地方。不過住慣了平原和所多瑪城生活的羅得不想逃往山上,也擔心山上生活不易又可能會遇到野獸襲擊,於是就懇求天使不要讓拯救他們行動歸於徒然,將他們家放到鄰近的小城去(19:20)

天使應允羅得的請求,同時也因此而保住了「瑣珥」(就是「小」的意思)不同遭毀滅(19:21-22)。當羅得一家抵達瑣珥的同時,上帝審判的行動就展開,有「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裏」(即「燒著的硫磺」)降下來,毀滅的範圍包括「所多瑪和蛾摩拉」與「那些城和全平原」,毀滅的對象是「城裏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換句話說,無一生物倖免,是一場徹底的大滅絕(19:24-25)。遺憾的是,羅得的妻子或許是基於好奇、又或是留戀過往的事物而想看一下,就違背天使先前「不可回頭看」的警告,,就立刻斃命而變成了一根「鹽柱」(19:26)

事件的鏡頭臨時切換到亞伯拉罕,他可能關心羅得和所多瑪的景況,因此一早起來,到了他從前站在耶和華面前的地方,向所多瑪那地的方向看去要知道事情如何,不料,那地方「煙氣上騰,如同燒窰一般」(19:27-28),那地的城市已變成大火爐,不斷冒出燒過的記號「黑煙」,把藍色的天空都染污了。作者再複述上帝因記念亞伯拉罕而拯救羅得,使他從傾覆之地出來,可見亞伯拉罕的代禱是大有功效的。

最後,事件的鏡頭再切回被拯救的羅得和他兩個女兒所發生的事(19:30-38)。羅得又覺得害怕住在小城瑣珥,或許他們一家三口是逃難者,擔心當地人趁機欺負他們,何況女兒們又是待嫁的年齡,又或是擔心瑣珥離災禍現場太近,心有餘悸,害怕災禍接著來到,於是不得已逃躲到山上的一個洞穴裡(19:30)。兩個女兒擔心沒有機會嫁人,生兒育女,父親又年老,將來沒有依靠怎麼辦?於是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就顧不了亂倫的罪惡,就彼此商議將父親灌醉,使他在不知覺中與她們發生性行為(19:31-34)

她們合理化自己的罪惡行動為「這樣,我們好從他存留後裔。」(19:32)結果她們都懷孕了,她們分別生下「摩押」(意思是「從我父親來的」、「父親的水(種子))和「便‧亞米」(意思是「我親屬的兒子」,她現在唯一的男親屬就是父親)。這兩個兒子不僅是羅得一生羞恥的記號,也是他與女兒們恥辱的記號,他們的後裔更是將來和亞伯拉罕的子孫長期敵對的摩押人與亞捫人(19:37-38)。他們的後代「摩押人」和「亞捫人」(申命記23:3)是羅得貪戀世界、在真理上妥協的淫亂結果。後來「摩押人」引誘以色列人行淫(民數記二十五1)、「亞捫人」引誘以色列人把兒女燒給偶像摩洛獻祭(列王紀上11:7;耶利米書32:35)。


--
《信息分享》

羅得揀選屬地的好處,選擇了「約旦河的全平原」(13:11),住在熱鬧的「所多瑪」城(19:1),結局卻是孤獨地「住在一個洞裡」(19:30)。他開始的時候,與信心的親族亞伯拉罕同行,最終卻是與親密的女兒亂倫為居。他的一生的故事,從平順豐富開始,卻是以孤獨恥辱作結束。他的悲慘故事帶給我們一些省思:

首先,羅得貪戀世界、在真理上妥協,他的女兒不但有樣學樣,而且變本加厲地敗壞,他們都是以藉口來合理化自己惡行的代表人物。羅得的女兒們並不是與世隔絕,而是與神隔絕。她們離希伯崙只有兩三天路程,卻不願出去,而是用人的方法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最終是亂倫犯罪。其實,羅得在本章開始也是如此,為了保住自己做主人待客的責任,就要犧牲自己女兒的貞節和生命,以一個合理的罪惡做替代方案。

如今,他的女兒們也為自己的需要製造了一個虛假的危機,一個最壞的情況:「地球上沒有我們可以結婚的男人!」她們正在按下恐慌按鈕,然後,她們加上一個崇高的理由,使它聽起來屬靈:「我們需要維護我們家族血統的延續。」但她們只是在合理化嚴重的罪惡,為自己的未來生計與肉體滿足走出路而已。今天我們也可能面對一個困境,在信心軟弱的驅使下,滿眼所見都是自己虛擬的恐懼,以至於為自己的跌倒、或軟弱、或犯罪找出各樣的屬靈藉口,而不是求告神加添信心和智慧,來面對挑戰與害怕(雅各書1:5-8)。我們的選擇,就顯露出我們背後的真實信仰景況,但願羅得的生命樣式從我們信仰旅途中被止息。

其次,羅得的信仰旅程是從在南地信心跟隨上帝,然後為自己的經濟利益,選擇約旦河平原,移居所多瑪城,最後不得不丟棄一切產業,躲居在一個山洞並發生羞愧不堪的醜聞。創世記用骯髒的文字描繪了世俗羅得和他功能失調的家庭生活的最後一章。羅得就這樣結束了。羅得最終的垮台並不是發生在病態的世俗社會所多瑪,而是發生在一個僻靜的山洞裡。

羅得象徵一個世俗的、不冷不熱的、信念軟弱的基督徒。今天羅得與許多自稱是基督徒的人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羅得充其量只是一個三心二意的基督徒,用新約的術語來說,他可能是信徒,但不是門徒(路加福音9:57-62)。羅得試圖將一隻腳留在世界上,另一隻腳留在基督的身邊,但沒有成功。上帝為羅得提供了享受上帝祝福的每一個機會,但他一次又一次地做出了導致悲劇性後果的罪惡選擇,他對世俗做出的所有小妥協都變得更加複雜,並以這場墮落和恥辱的終極遊戲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