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18:9-19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啟示錄18:9-19

《經文釋義》

啟示錄18:9-20可以用「哀哉!哀哉!(或作『禍哉!禍哉!』)」這句話把關於巴比倫的陳述分為三組哀悼者(君王18:9-10;客商18:11-17a;水手18:17b-19)。經文中的這些領袖,他們不僅是為巴比倫(羅馬)哀哭,也是為自己哭泣;因巴比倫的統治而獲利甚豐的君王和客商,固然會哀悼她的傾覆,但他們企圖與巴比倫保持一個安全距離,恐怕她所受的災禍苦痛殃及自己(18:10,15);世界的愛是出於自私自利不是自我犧牲(17:16-17)

18:9-10是關於「地上的君王」對巴比倫的哀悼;這些「地上的君王」是指受到羅馬保護的王(17:2,1818:3)。這段經文讓我們聯想到其他幾處經文所載,彌賽亞君王將管轄眾王(詩篇89:27;啟示錄1:5);他們卻要聯合起來敵擋神的兒子,但他們終必遭到瓦解(詩篇2:2;使徒行傳4:26;啟示錄19:19);他們也因為與推羅貿易而致富(以西結書27:33)。他們面對巴比倫的傾倒,他們既沒有能力、也沒有願望伸出援手,只是隔岸觀火,因為自己損失而「哭泣哀號」(18: 9,15,19,這詞通常與死亡有關),他們失去了搖錢樹,現在他們也將遭受經濟損失;並且「遠遠地站著」(18:10),唯恐被「她的痛苦」(18:10)所連累。

可見,他們的悲傷是一種自私享樂主義的悲傷。他們向巴比倫唱出輓歌:「哀哉!哀哉!巴比倫大城,堅固的城啊,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了。」(18:10)當時的羅馬城被譽為「永恆之城」,世人把羅馬帝國看作「堅固的城」(18:10),但聖靈卻向受逼迫的教會宣告,這個繁榮興盛的浮華世界、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已經「禍哉!禍哉」(18:10,16,19;以賽亞書5:8,11,20,21,22),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的崩潰迫在眉睫了。

18:11-17a這段最長的哀號是由客商發出的,他們因與羅馬貿易而獲利豐厚。那些和他們持共同致富遠景的貴族,都深深被羅馬的奢華和帝國帶來的財富弄得神昏顛倒,正如《他勒目Talmud》所說的:「十分財富降臨人間,九分被羅馬先人所佔去,剩下的一分全世界分享」,羅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不過,羅馬的奢華是建立在對附屬國不公平的貿易政策上。羅馬貪得無厭的胃口和誘人的財富,吸引地方人士投資金錢在能夠外銷到羅馬的高檔物品上,卻不投資在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上。羅馬發展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國際貿易網絡,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約翰借用了以西結書27:12-25的商品清單,但為了切合現況作出項目的調整,在所列28項物品可分為六類(18:12-13):

⑴寶石和金屬;
⑵昂貴的織物;
⑶昂貴的木材和建築材料;
⑷香料和香水;
⑸食物;
⑹動物與車輛,甚至人類奴隸。巴比倫(羅馬)罪惡最顯著的東西出現在名單的最後:「奴僕、人口」(18:13),它的原意是「人的身體和靈魂」;當時因戰爭不多,缺乏奴隸的來源,他們就尋找其他來源以供所需的奴隸數量,因此,羅馬就進口了大量奴隸來為其奢華服務,估計佔帝國人口的10%30%;這種「販賣人口(奴隸財富)」的產生和維持,是以犧牲按照上帝形象創造的人類為代價的。因著巴比倫(羅馬)的傾倒,客商就唱出哀悼:「巴比倫哪,你所貪愛的果子離開了你;你一切的珍饈美味和華美的物件也從你中間毀滅,決不能再見了。」(18:14)他們在哀號失去了收益,當巴比倫(羅馬)淪陷時,沒有人留下來購買他們的貨物。

因此,這些藉著巴比倫(羅馬)發財的客商與地上的君王採取同樣的反應:「因怕她的痛苦,就遠遠地站着哭泣悲哀」(18:10,15),再次發出哀悼說:「哀哉!哀哉!這大城啊,素常穿着細麻、紫色、朱紅色的衣服,又用金子、寶石,和珍珠為妝飾。一時之間,這麼大的富厚就歸於無有了。」(18:16-17a)在這裡,這座城市被擬人化為一位穿著昂貴的面料和珠寶的富有的女人,卻是一個將她的財富用於偶像崇拜和扮演妓女的人;但一夕之間,她所穿戴的都要被奪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天上的耶路撒冷也將以黃金、寶石和珍珠等物品為特色(21:18-21),但第21章的最大不同是這些物品成為新城的基石;他們不受崇拜,也不是人們生活的中心。

17b-19是眾水手的哀悼,當然也包括船主在內。前面所述的那些客商原本是地上的「尊貴人」(18:23),他們在啟示錄所列屬世地位的排序中,只居於君王之下(6:1518:23)。這些航運界之產業鏈的獲利者,在面對獲利市場巴比倫(羅馬)的傾倒,他們也是同地上君王與客商的反應:「都遠遠地站着,看見燒她的煙」(18:17b,18),驚訝地哀悼說:「有何城能比這大城呢?」(18:18)這也是先知以西結預言的推羅城的哀歌(以西結書27:32)。然後,他們以舉哀的方式「把塵土撒在頭上,哭泣悲哀」(18:19;以西結書27:30),發出哀歌:「哀哉!哀哉!這大城啊!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珍寶成了富足!她在一時之間就成了荒場!」(18:19)羅馬傾覆後,船隊的船東立刻遭受龐大的經濟損失,船主或他們雇用的水手也就立刻失業,他們最後比起那些遭到羅馬橫徵暴斂的農民也好不到哪裡去。


--
《信息分享》

這段為羅馬傾覆的哀哉描述,一方面呈現羅馬貿易的奢華產業鏈,一方面呈現帝國和與她結連者的貪婪,但更重要的是,這共生取利的產業鏈,在一夕之間卻崩解。那時,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無論是設計寶石項鍊的、還是販賣水果的,無論是那條街的精英人士、還是這條街上擺地攤的,都要「把塵土撒在頭上」,悲嘆「她在一時之間就成了荒場」(18:19)。「巴比倫大城」的經濟模式卻可以讓人不必倚靠神,就可以「販賣這些貨物、藉著她發了財」(18:15),享受社會分工帶來的物質利益,用地上的天國代替神的國。

今天,資本的全球化使每個人不是住進了「巴比倫大城」,就是成了「靠海為業的」,越來越依賴「大淫婦」(17:1)的奢華消費,每天掛慮的是「她在一時之間就成了荒場」(18:19),而不是盼望基督再來。「巴比倫大城」一減少消費,全世界就會陷入不景氣,各國就要趕緊借錢給她,增加赤字繼續消費;「巴比倫大城」一傾倒,全世界也會跟著遭殃。這正警告我們「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提摩太前書6:9),千萬別總是幻想泡沫不會在自己的手中破裂。因此,我們藉由巴比倫的反面例子,提醒自己不要讓財富成為生命的倚靠和焦點,而是要倚靠在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摩太前書6:17),也不要濫用神所賜的物質財富。在這警示中,我們當深思:

首先,神不僅看人做什麼,也看人縱容誰或什麼事,從中得益並與人合作。君王、客商和航運業者因與巴比倫(羅馬)的罪惡合作而受苦痛。其中,有失職責之罪,也有參與失職責之罪。這段話提醒我們不僅要考慮我們的行為,還要考慮我們間接支持和認可之各形式的網絡、聯盟和夥伴關係。我們明明知道不能在巴比倫(羅馬)定居與她結盟,但在獲利的情況下,我們是否考慮過與她簽訂一分合作協議呢?若是,趕緊脫離吧!別讓自己加入經文中那些唱輓歌者的哀悼行列。

其次,我們是喜歡參加葬禮的哀悼隊?還是白衣的敬拜團?啟示錄第18章中君王、客商和航運人士的葬禮哀歌是與啟示第4-5章中四活物、長老和所有受造物的天上敬拜的歌頌形成強烈的對比;前者是倚靠並崇敬大淫婦和獸,但後者卻是尊榮敬拜創造之主和救恩的神。我們選擇我們要事奉的對象,那麼我們所選擇崇拜的神將決定我們的結果是甚麼:是在新天新地中永生,或者你為你自己的神的突然死亡而哀悼。我們不應該相信地上的財寶,因為它們不能養活我們,它們是假神,最終會在審判的重壓下崩潰。我們也不應該將生命都投資於地上的財寶,因為那會使我們無法投資於天上的財寶,而要懂得將地上有限且會消失的財寶轉換為天上永恆保值的屬靈資產。

第三,特別要留意:按著神的形象所造的人類永遠不應當被淪為一種商品。18:13 所列的最後一項揭示了巴比倫(羅馬)墮落的深度,就是人類被視為商品。世上珍貴的黃金、絲綢和柚木並不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只有人類被印上了上帝的肖像,是非賣品。然而,我們今天是否容忍一些被微妙包裝的人類商品化之做法?例如,「成人娛樂」行業(以及那些使用色情內容的人)將人類淪為性產業的商品,或只關心寶石開採量業主和寶石業的廠商,運用大量童工或長期壓榨工人的工時和工資來獲取巨大利益。我們當知道上帝能夠突然而果斷地對世俗的權力中心和相關體系進行審判。那些參與邪惡的人,包括寄希望於世俗財富的人,不僅會深感失望,而且會遭受巨大的個人損失。

最終,罪帶來毀滅和苦難。求神幫助我們懂得善待職場的下屬和在自己權下的人,也尊重並保護社會底層人士當有的福利和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