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7:9-17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啟示錄7:9-17

《經文釋義》

「此後」,開始了第二個插入的異象。約翰是「聽見」第一個插入異象的第一批人,他們共有144000人;但是他「看見」第二個插入異象的第二批人,他們是來自「各國、各族、各民、各方」,數目是無法計算過來。在當時的基督徒人數不多,但約翰卻「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這是給受苦的教會極大的鼓舞。這第二批人顯然包括外邦信徒和受印的以色列人(7:4-8),他們來自世界各地,都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7:14)得勝者,很可能是殉道者(7:16)。當世人在大災難中站立不住的時候(6:17),得勝的聖徒卻得以「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7:9)。他們身穿「白衣」(6:117:9,13,14),那是一種「白色長袍」,象徵尊貴,在此代表他們的稱義、得勝(7:14)。

在世人看來,殉道者是卑賤、失敗的,但神卻用「白衣」宣告:他們才是尊貴的得勝者。他們手中的「棕樹枝」(7:9)是勝利的標記(約翰福音12:13),在住棚節的慶典中(利未記23:40)用來慶賀出埃及的勝利(利未記23:43),又如撒迦利亞先知所預言的,「所有來攻擊耶路撒冷列國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來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並守住棚節」(撒迦利亞書14:16),外邦人中被神所得著的聖徒,將要和以色列人一起來守天上的住棚節。

因此,我們可以說,約翰所聽見的第一個插入異象,是象徵性地描繪神在末世的屬靈大軍;而在此他所看見的第二個插入異象,就從字面上直接解釋第一個異象。我們每個屬神的人,都是祂末世的軍隊,我們勝過仇敵的方式,並不是殲滅他們,而是透過在他們手中殉道而致勝。這個異象必然能使約翰大受鼓舞,知道基督徒所作的見證終必得勝。於是,約翰看見天上組成一個大詩班,殉道者向那率領他們得勝的神和羔羊,發出歡呼讚美的聲音:「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帝,也歸與羔羊!」(7:10)天上的眾軍與眾長老也以詩歌同聲響應:「阿們!頌讚、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柄、大力都歸與我們的上帝,直到永永遠遠。阿們!」(7:12)這是用「阿們!」作前後包夾的七重頌讚,宣唱神是完全配得所有的頌讚。

接著,敬拜團中的一位長老向約翰提出一個問題:「這些穿白衣的是誰?是從哪裏來的?」(7:13)約翰不得不對他說:「我主,你知道。」句中的「我主」(7:14),是當時對有地位者的尊稱。約翰顯然要讓這位長老,可能也是經歷殉道的得勝者之一的,使他自己來回答這問題。這長老就回覆說:「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7:14)句中的「大患難」在原文有冠詞,指特定的患難(3:10;但以理書12:1;馬可福音13:19;馬太福音24:21),即末日的大災難,可能也包括基督徒為進神國所受的苦難(約翰福音16:33;使徒行傳14:22)。他們「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7:14),「洗」和「白浄」原文都是用簡單過去式,表明這兩個過去一次性的動作具有永遠的效果。這些得勝者無論是稱義、還是得勝,都是憑著「羔羊的血」,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行為(加拉太書3:3)。

這位長老也指出這些「洗白淨」的聖徒,他們蒙救贖的目的是為了作祭司(1:65:1020:6)、「在神寶座前」(7:15)晝夜事奉神(歷代志上9:33);而「坐寶座的要用帳幕覆庇他們」(15),也就是神將與他們同住,這正是住棚節所預表的(利23:40-43)。

他們將領受神同住所帶下的祝福(7:16-17;21:23;以賽亞書49:10):

⑴「不再飢,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7:16);他們在靈裡完全得著滿足,而且所有的苦難和傷害都成為過去(詩篇121:6),因為他們已經藉著世上的苦難、學完了有益的功課(希伯來書12:10),就再也沒有任何地上的事物能傷害他們了。這是因為
⑵「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7:17);他們在好牧人神羔羊耶穌的牧養下,有「生命水的泉源」(7:17;以賽亞書49:10;耶利米書2:13),使他們的心靈對神的渴慕得著飽足,並脫離一切災害的來襲。因此,
⑶「上帝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7:17;以賽亞書25:8),也就是他們過去在地上有的一切的嘆息、悲傷、苦痛、死亡,現在都被神終止了。


--
《信息分享》

從約翰所看見異象中那些穿白衣的得勝者,會顛覆一般人對英雄的看法。聖經中的英雄人物與時下文化對英雄的觀點相去懸殊,我們所看見神在末世的得勝大軍,他們並不是像美國隊長、超人、雷神索爾、鋼鐵人等等戰鬥力爆表的戰士,為神奮勇殺敵;相反的,這支得勝軍隊是在地上為傳揚主道、堅守主道,而遭受苦難,甚至殉道的人,他們在世人的眼光中,是失敗的、軟弱的、被嘲諷和可厭棄的。

約翰所見這異象在提醒我們,我們當仰慕和效法的對象,是那些遵照神旨意,而非世界價值標準所產生的英雄。他們是藉著受苦和羔羊的勝利而得勝,是透過像羔羊的謙順,不是藉著獅子的威猛;是透過像德蘭修女,而不是像史達林;是透過十字架,而不是槍砲機艦。當我們為主和祂話語的緣故被逼迫時,我們就是在征服逼迫者;當我們為此被毀滅,我們就是得勝與自由。


第二世紀末到第三世紀初的殉道者常說:「我們在四周環繞著木柴,被活活燒死的那一刻,這是勝利的裝扮,棕樹枝是我們袍子上的裝飾,熊熊烈火是我們得勝的戰車。」殉道不是我們今天活在舒適圈和有親友相伴者的選項,它雖不一定是主要我們離世的一種方式,但它卻是用生命來榮耀神的一種事奉,當神若要我們以此來朝見祂時,我們願不願意加入這白衣敬拜團呢?若神要我們為遵行祂旨意而受苦時,我們願不願意放下自己的權利和舒適生活,加入聖經的英雄行列呢?但願我們的答案是:「阿們!」

我們在前六印驚天動地的災難之中(6:1-17),神藉著兩個異象(7:1-17)顯明了祂的信實和保守,就像暴風雨中的一個堅固、溫暖、明亮的避難所。不過,我們也看見神救恩的最終目的,是叫我們永遠事奉祂(22:3)。今天我們在地上的事奉,不過是學習和操練,預備將來在天上的事奉。如果我們今天不甘心樂意事奉神(羅馬書12:1)、不渴慕神的同在,將來在天上「晝夜在祂殿中事奉祂」(7:15)、與神永遠同在,豈不成了一種可怕的煎熬?

因此,我們當丟棄任何以自我為中心的服事觀,就是以考量自己的利害得失,來取捨是否要投入服事或在怎樣的範圍內服事;而要如同保羅所說的要獻上自己為活祭(羅馬書12:1),來回應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己的救贖豐恩。
而在服事的態度上,我們也當脫離消極和被動,當轉為主動和積極,正如主是主動甘願地為我們走上各各他的十字架,而不是無奈被迫地走上去;今天如果我們真的明白主在十架的救恩,服事就不是我們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唯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