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2:8-11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啟示錄2:8-11

《經文釋義》

「士每拿」(2:8)是以弗所北方約70公里的一個港口城市,是富饒的赫耳墨斯(Hermus)河谷出海口,與以弗所共爭「亞細亞第一城市」的榮譽。士每拿在羅馬尚未崛起之前,就是羅馬的「歷史上最可靠和最悠久的盟友」。這是一座允許保留原有法律的自由城,但也是第一個建造羅馬女神(Dea Roma)廟的城市,更是亞細亞省最早開始敬拜凱撒的城市。保羅在第三次傳道旅程中,曾在以弗所傳道兩年多(使徒行傳19:10),士每拿教會可能就是在那時建立的(使徒行傳19:26)。「士每拿」的意思是「沒藥」,象徵受苦。該城是一個希臘殖民地,主前600年左右被呂底亞人摧毀,主前300年左右被希臘人重建,成為古代罕見的有規劃的城市,「街道極其美麗」(古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波Strabo),被稱為「以哥念之冠」。今天,士每拿的海港仍然可以使用,教會仍然存在,但以弗所卻已成為廢墟。

士每拿商業發達、文化先進、市容美麗,在政治和宗教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但主卻宣告,榮耀的基督才是「那首先的、末後的」(2:8),世人一切的驕傲成就,在祂面前都黯淡無光。士每拿是一個被毀重建、死而復活的城市,但主卻宣告,復活的基督才是「死過又活的」(2:8)。因此,教會所受的患難都在主的允許和掌管之中,絕不能越過祂所劃定的界限。所以,主對這教會的使者說:「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2:9)一般的「貧窮penes」(哥林多後書9:9)是指沒有多餘,而這裡的「貧窮ptocheia」(2:9),卻是指一無所有,這表明他們不僅僅是貧窮,而且他們遭受剝奪。

士每拿城的經濟繁榮,但市民強烈效忠羅馬、猶太勢力強大,教會受到主流社會的排擠,可能因此貧窮到一無所有的地步;換句話說,他們為基督失去了財富和財產,他們在經濟上受苦,因為他們不會表現出對皇帝或羅馬的忠誠。教會遭主流社會的壓迫很顯然跟這城富有的猶太人有關,這群人透過他們與權勢者的關係,藉由扭曲和汙衊基督徒的信仰,以挑撥更大更多的誤解和迫害。主對一無所有的士每拿教會說:「你是富足的」,也就是在神面前蒙悅納和得賞賜的;而對那群富足的猶太人卻說:「你們是撒但的兒女,效法你們的父所行的,你們不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約翰福音8:37-41,42-44)

雖然教會遭受猶太人結合外邦人的勢力所壓迫,生活陷入極度的險峻困窘,也有一些基督徒遭受下入監牢的境遇,生命有死亡的危險。這裡的「下在監裡」(2:10),是指等候裁決、上訴或執刑,過一段時間就能知道結果;但在教會被羅馬政府逼迫的時代,被關押的信徒很少能被無罪開釋,結局通常是被處死。因此就表象來看,教會在這城裡恐怕只有絕望的圖像,但主卻對教會說:「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主知道他們的苦境,但他們的命運不是握在這城可見的凶惡勢力手中,而是在這位「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的主宰手中(1:18);因此祂勸勉他們「不要怕」。這患難只不過是他們的「試煉」,而且,他們必受患難「十日」(2:10)。此處的「十日」不是實際的十天,而是一段時間,他們將像但以理和他的同伴一樣,為主堅守信仰(但以理書1:12-15)。

在這試煉期間,主勸勉他們「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2:10)為主道遭受患難的教會必須在死亡和背道之間作出選擇,當士每拿的世俗市民對羅馬帝國忠心,天國的國民也當對天國君王盡忠。當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煉之後,就必得著主所賜予得勝者的「生命的冠冕」;「冠冕stephanos」原文指運動會中頒給得勝者的花冠,或者在筵席中給客人戴上的花冠,表示快樂之情;因此,「生命的冠冕」指教會經過「試煉」之後,最終能得著永生的喜樂和榮耀。特別在士每拿有亞細亞省最有名的運動會和競技場,用冠冕作比喻,必然更令他們印象深刻。

最後,主對得勝者應許:「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2:11)這裡的「第二次的死」,應當是指火湖的永刑(20:1421:8),也就是與神永遠隔絕。這與有限的「受患難十日」相比,「第二次的死」在時間和程度上都是無限的。至於那些不肯「至死忠心」的人,雖然能暫時躲過有限的一死,但最終身體還會死亡,並且將與神永遠隔絕、遭受無限的「第二次死的害」。


--
《信息分享》

這是今天早上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士每拿教會學到什麼?這段信息有一點很清楚:我們知道一個健康的教會是一個即使面對迫害也能保持對主忠誠的教會。今天我們只會在容易或方便的時候事奉上帝嗎?我們會在所有場合和情況下都堅守基督徒的信仰立場嗎?這是基督徒生活的一個重要概念。教會的主呼籲祂的跟隨者即使會受苦,也要為主和祂的話語站立。如果我們對神的憐憫和權能的定義,是祂不會讓你受苦,那麼我們就不認識聖經中的神;如果我們對得勝的基督徒的定義,是信耶穌有平安和喜樂,凡事順利亨通,不會有患難、逆境和失敗的境遇,那麼我們就不是聖經中的基督徒。

因此,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若要成為一位主所喜悅的得勝者、真門徒,我們今天當要在兩方面留意:

首先,我們必須認知我們的命運是握在誰手中?我們當效忠和敬拜的是誰?如果我們用信心看見我們所讀聖經中的上帝,而不是現實生活中所感受環境的壓力,那麼我們就知道該怎樣回答這問題,就不會被現實環境改寫基督的十架救恩所賜給我們的身分。

其次,我們必須重新定義所謂的苦難。它不是人所謂的不好的事,是我們應當想辦法迴避的事;相反,它是具有神聖功能的,是基督徒通往生命冠冕的天堂路;因此,我們應當思量的,不是迴避它,而是擁抱它,不是甩開它,而是與它共舞,它不是摧殘生命的終點,而是成熟的必經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