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撒迦利亞書12:1-14
《經文釋義》
撒迦利亞書12-14章包含先知從上帝那裡得到的第二個「默示(負擔)」(另參9:1)。在第九章與十二章都是以「耶和華的默示」為開始;第九章指向「哈得拉地」,第十二章則指向以色列,這「默示」集中在以色列,特別是耶路撒冷(在這些章節中出現了22次)。「那日」一詞在12-14章出現了17次,而「列國」則出現了14次,指的是神將祂對以色列和列國的旨意達到頂峰的時期。
第12章包含兩個主要部分:
12:1-9耶路撒冷的得勝、12:10-14耶路撒冷的屬靈得救。一開始,先知宣告耶和華是「鋪張諸天、建立地基、造人裏面之靈的」(12:1);這句話顯明神成就祂應許的能力和權柄,因祂是創造天地萬有的主,祂必然能在歷史中成就祂話語的命定。
在本章以耶路撒冷被圍困的情況做起點(12:2);那時列國聚集萬民要圍攻這城,從表象看來,耶路撒冷的景況似乎絕望。可是,神的介入,卻使耶路撒冷「向四圍列國的民成為令人昏醉的杯」,也就是列國萬民被迫要喝神憤怒的杯,他們以為可以輕易擊潰耶路撒冷,如今卻如醉漢一般,在耶路撒冷面前站立不住(12:2)。上帝還應許使耶路撒冷成為一塊沉重的石頭,因此任何試圖抬起它的人只會傷害自己(12:3);此時,耶路撒冷不是列國可以任意搬動或是伸手可及的,甚至要成為他們驚恐的對象。此外,當列國進攻耶路撒冷時,上帝會以迷惑的方式打擊馬匹,以瘋狂的方式打擊騎手,使他們驚惶混亂,這是神看顧猶大、審判列國的結果(12:4)。神對耶路撒冷的保護,使猶大各宗族都明白,在耶路撒冷的居民倚靠萬軍耶和華的得勝,就成為他們這些城外居民的強大支持(12:5)。
那日,神也必使用猶大各宗族「如火盆在木柴中,又如火把在禾捆裏」(12:6),他們要像火一樣輕易地燒毀他們的敵人;與此同時,耶路撒冷必得保護,城內居民仍必住在本處。神必先拯救易受攻擊的耶路撒冷城外的居民(「猶大的帳棚」),以免顯得耶路撒冷城內居民是特別重要,使城內外的居民雙方都享有相同的榮耀,也使雙方都可以意識到拯救和勝利是出於耶和華(12:7)。當列國包圍耶路撒冷時,神必會保護這城,成為他們的盾牌,必供應他們額外的力量,即使他們中間軟弱的也必如大衛能戰勝歌利亞,作領袖的(「大衛家」)將像上帝一樣具有無可抵擋的能力,如同神差派的使者走在他們的面前(12:8)。最後,神應許祂必滅絕那些來攻擊耶路撒冷的列國(12:9)。
本章的第二部分論及耶路撒冷的屬靈得救(12:10-14)。第10節是聖經中最引人注目的預言之一。當神消滅耶路撒冷和猶大的仇敵時,有一件重要的事要發生在他們身上,就是神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12:10);「施恩」與「懇求」有共同的希伯來文字根,都指向恩典或仁慈;聖靈的工作必使他們有謙卑的靈,回轉歸向神。當聖靈澆灌他們之後,他們必帶著憂傷痛悔的靈仰望他們所「扎」的;此處「扎」字在舊約裡出現11次,意即以劍或槍等武器用力穿過,在七十士希臘文的譯詞為「羞辱」,在亞蘭文譯詞為「棄絕」,言下之意,他們必徹底向他們及先祖所離棄的神懊悔;這裡的「我」是指耶和華,「他們所扎的」是神的代表,應驗在主耶穌身上,是眾人所公認的預言。
不僅如此,以色列人會為被刺穿的救主哀悼,就像一個人哀悼獨生子一樣,正如猶太人在米吉多平原哀悼好王約西亞,當時法老尼哥殺死了他(列王紀下23:29;歷代志下35:20-25)。猶太人全國必大大悲哀在靠近米吉多的哈達臨門哀哭,為那位「更偉大的大衛」而悲哀,哀慟之情如喪獨生子,又如喪長子。以色列人必一群一群地聚在一起悲哀;他們分為大衛家、拿單家(代表帝王之家),利未家、示每家(代表祭司家族),以及其餘各家;而且,男女必須分開(「男的獨在一處,女的獨在一處」),強調這種哀悼是如此的深沉和私人化,各人要為自己的罪哀痛深切。
--
《信息分享》
在先知的神諭中,雖然地上的萬族要圍困以色列,以色列卻要蒙上帝眷顧;先知用三個比方來形容被圍困的耶路撒冷要使圍困他們的感到驚惶:
⑴以色列卻成為令周圍萬族喝醉的杯,意即當聯軍圍困來攻打以色列時,他們的表現好像喝醉酒一樣,他們會迷迷糊糊,東歪西倒,不能得勝;
⑵以色列則像一塊沉重的石頭,舉起它的必受重傷;⑶像木柴中的火盆,像禾捆中的火把,不會被木柴和禾捆困住,卻要吞滅周圍的萬族。身處險境的耶路撒冷之所以能展開大逆轉,不是他們有何秘密武器或是過人之處,也不是敵軍忽然之間自亂陣腳、彼此相鬥而潰散,而是以色列的神的出手所致,就是那位「鋪張諸天、建立地基、造人裏面之靈的」上帝使以色列的形勢翻轉。這對時下的我們來說,儘管世界動亂不安,充滿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其中神的百姓更似乎陷入絕境,似乎我們會因信仰與普世思潮不同而遭受被圍困的情況,這或在工作職場或是人際關係上出現,但別忘記這位使以色列逆轉的神,直到如今和未來,祂仍是掌管世界萬事之主,祂將按祂的時候要逆轉我們的受圍困,而在這之前,我們仍要帶著即或不然的信心來堅持所信的道。
至於先知所預言以色列全家的翻轉,我們看見他們不僅經歷神的拯救和得勝,而且神主動地賜下施恩懇求的靈給他們,啟動他們全體的悔改歸向神。從12:1-9的得救與得勝,到12:10-14的聖靈澆灌與悔改,這樣的景象讓我們不得不與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的事件連繫在一起(哥林多前書10:1)。我們的悔改是出於神主動的憐憫和恩賜,這不是我們個人必須努力才能得救的事情;但真正的悔改必然伴隨著得救的信心,因此,新約將得救的信心和悔改視為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使徒行傳20:21;26:18)。
不過,真實的悔改,是持續地發現自己的過犯,而向主誠摯地痛悔,願意持續的悔改應該成為基督徒的生命標誌,因為我們不斷地仰望為我們的罪而被刺穿的救主;而且,真實的悔改,也是個人性且深度地在主前悔罪、歸向祂,是要個人將自己的過犯帶到祂面前求赦免。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經歷真正的復興和更新,而非只是撕裂衣服的表面懺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