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亞書7:1-14

【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撒迦利亞書7:1-14

《經文釋義》

撒迦利亞的八次夜異象(1:7-6:8)已經過去了兩年,聖殿重建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再過兩年就會完工(以斯拉記6:15),就在「大利烏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斯流月初四日」(7:1),上帝的話又臨到撒迦利亞;這時,一個來自伯特利的代表團來耶路撒冷「懇求耶和華的恩」,並向耶路撒冷的祭司和先知提出一個實際的問題。這代表團領頭的成員是「沙利色」(意思是「火的王子」,為亞述名字,大概此人生於巴比倫)和「利堅米勒」(意思是「王的堆積」,可能是王室的官銜,或譯作「王的貴族首長」);而句中所言的「懇求耶和華的恩」,在原文是「使臉色婉轉」,表示去獻祭、崇拜之意。他們向殿中的祭司和先知求問:「我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嗎?」(7:3)

就被擄後的猶太人而言,他們在摩西律法外所訂的禁食規矩有:

⑴四月禁食是紀念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列王紀下25:3,8);

⑵五月禁食是紀念聖殿被燒毀(列王紀下25:8,9;耶利米書52:12-13);

⑶七月禁食是紀念猶太總督基大利被暗殺,剩下的人逃跑了(列王紀下25:25);

⑷十月禁食是紀念尼布甲尼撒圍攻耶路撒冷(列王紀下25:1)。這些都與主前586年耶路撒冷陷落的事件有關。

因此,面對聖殿將要重建完工,這個代表團想知道他們是否應該繼續遵守五月間的哭泣「齋戒」;若不必再守,就可以減少許多因守節而造成的損失和麻煩。此處,「齋戒」這詞在原文也被譯為「隔絕」(利未記15:31)、「離俗」(民數記6:2),這裡的意思是禁食。

神透過先知在第七和八章作全面性的回覆;禮儀應當是用來指向神的,但許多時候,它卻變成了人追求的內容,而真正當要追求和敬拜的神,反而被遺落了。在7:4-7,上帝透過先知對國內的眾民和祭司作回答;上帝問他們的問題是:「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嗎?」(7:5)上帝直陳他們禁食的動機是可議的,他們是否真的明白聖城和聖殿是因百姓公然的罪惡而毀,因而懷有一顆悔改的心呢?是否以聖殿的禮儀作為避難所,像他們列祖所行的一樣呢?於是上帝詰問他們的宗教操練只是一項鬧劇而已,是為著他們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卻與神根本毫無關係(7:6)

上帝更進一步地提醒他們,從前的先知也傳過同樣的信息,他們宣告說,人必須看重對神話語的順從,過於看重宗教的禮儀;當先知們傳遞這信息時,耶路撒冷和四鄰(「南地」是別是巴以南的地方,「高原」指以色列地中部地中海旁平原和猶大山區山腳一帶的地方)正處於正常的狀態中,但神仍以毀滅來警告他們;因此,在重建聖殿工程頗為有進展時,他們必須謹記先祖的事,務要學習與神建立一個真實的關係,就是順服祂的話語(7:7)。

上帝也重提祂過去藉著先知們對歸回者的先祖的教訓,這個真實信仰是要落實在社會的公義行為上:

⑴按公平審判(7:9),這是關乎司法的公正,公義與公平是聖約必具備履行的條件(何西阿書2:19)。

⑵以慈愛待同胞(7:9),這也是聖約履行的條件,真正的公義必須恩慈慷慨(以西結書18:6)。

⑶不欺壓社會的弱勢者(7:10);寡婦與孤兒本是無倚靠者,在經濟上貧困,在社會中低微,容易遭人唾棄與欺淩;寄居的是外地人,不僅受歧視,而且在經濟上無保障,職業上又不能享受平等的權利;而貧窮人受別人輕視,尤其受富豪者欺壓;神的百姓若真要行公義,就應給予他們切實的幫助。

⑷不謀害人(7:10);這是有計畫地預謀來謀害自己的同胞。

這些教導都見於律法和先知的教訓中,可是被擄前的以色列人卻拒絕遵守。上帝以兩個動作來形容他們的不肯聽從(7:11):

⑴「扭轉肩頭」,指他們如同一頭倔強的牛,不肯讓主人把軛放在肩頭上;

⑵「塞耳不聽」直譯是「使耳朵發沉」、「讓耳朵重聽」,表示他們蓄意拒絕聆聽和順從。祂也直指他們的心如同硬度最高的「金鋼石」(7:12),屬靈上已經硬化,無法對上帝所差先知的信息有任何正面的反應。

因此,「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烈怒。」(7:12)祂對他們作出審判:

⑴「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7:13)既然先前神呼喚,他們不聽,這是以色列的叛逆;於是現今他們呼求,神不聽,這是對以色列的刑罰。

⑵「我必以旋風吹散他們到素不認識的萬國中。這樣,他們的地就荒涼,甚至無人來往經過,因為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7:14)他們被擄被分散到列國,他們美好的土地和城邑經過戰爭的洗禮,變成荒涼之地。


--
《信息分享》

被擄地的代表團在重建聖殿接近完工時,詢問過去為聖殿被毀而禁食禱告的活動,將來在聖殿重建好是否要停止?但沒想到上帝卻直接指出他們禁食的錯誤,這七十年來他們豈是真的禁食?這段上帝的警告之語,其實,正為我們今天的基督徒敲醒暮鼓晨鐘:

首先,虛有其表的禁食是沒有意義的,與其追求形式主義倒不如追求神的心意。在禁食的儀式裏面,他們並沒有思想上帝;他們在禁食裏只有宗教的活動,但卻沒有信仰的意義。悔改的外在表現若是發自內心,可以令人感到震撼,但若沒有從內心誠懇地回應上帝,即使是在基督徒當中,也可能只是做做樣子而已。因此,今天如果我們舉行宗教儀式或活動,卻沒有上帝在裏面,那是相當可悲的。以色列民都曉得,是因為他們犯罪得罪了上帝,導致聖殿被毀。所以,他們當在禁食裏真誠地向主認罪悔改,行上帝眼中看為正的事;可是他們沒有悔改;他們過去得罪神,現在還是那樣。

他們做足禁食的儀式,那是好的,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儀式裏來到上帝面前,認罪悔改,遵行上帝的話語。上帝要的禁食不是只在外表上哭泣流淚、撕裂衣服,而是在內心裏撕裂心腸,認罪悔改(約珥書2:13)。可惜,以色列人這七十年來的禁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宗教的情操,難怪他們在聖殿即將建成之時,就非常在意是否可以不再禁食。

其次,上帝要的不僅是履行宗教的要求,而是要我們在信仰上有真實的生命流露。我們要放下自我中心,聽從上帝的話語,行上帝要我們行的,正如,撒母耳對違背殺盡亞瑪力人的掃羅王所說的:「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撒母耳記上15:22-23)以色列人雖然禁食,但同時行惡,他們在生活中沒有公義,對人沒有存愛憐的心懷,對上帝的話充耳不聞;這樣的禁食是虛有其表的,更不是神所揀選的禁食(以賽亞書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