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杰牧師靈修心得】
哈該書1:12-15
《經文釋義》
在哈該首次的宣告後,各人立即做出正面的回應,按著次序是由政治的首長所羅巴伯,然後是宗教領袖大祭司約書亞,最後是群眾(1:12a)。一方面,從領袖到百姓代表全面性的回應;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領袖和百姓一樣,都要聽從神的吩咐。在此,哈該稱百姓為「剩下的百姓」,這既表明他們是要重建聖殿的群體,也指著他們是猶大遭受神嚴懲後剩下的人,是要承受神的拯救和應許的會眾;換言之,他們既從被擄之地歸回,就是經歷神拯救的人(二次出埃及),因此要負起重建聖殿的責任,以便繼續承受神的應許。
哈該也描述他們正面的回應(1:12b),是:
⑴「都聽從耶和華的話」,就是祂差派祂的先知哈該所宣告的話;他們之所以立即聽從,可能先知點出他們認為此時不合適建殿的核心問題,其實是生命優先次序的顛倒(1:2,4);同時,他們也知道律法上關於是否聽從神的話語與祝福或咒詛,是息息相關的(申命記28,30),先知的話提醒他們現處的窘況正是如此。
⑵「在耶和華面前存敬畏的心」,這是對神正確的態度,也是他們聽從神話語的因由。
因著全體百姓的正面回應先知的信息,神就差先知賜給他們一個應許:「我與你們同在。」(1:13)神應許與他們同在,並不代表祂會將他們的環境改變,使他們舒暢快活;但祂保證祂都會看顧也不離棄,正如他們的先祖雅各和約瑟所經歷的(創世記28-31,39)。當然神與人同在是有條件限制的,因為神的本性是聖潔的,所以人也要保持聖潔(利未記19:1-2;約書亞記7:12-13)。此外,神與人同在也常連結於「不要懼怕」或「要剛強壯膽」(約書亞記1:6-9,17-18;歷代志下20:17;耶利米書1:8;42:11)。因此,哈該宣告神與他們同在的應許,重點不是環境的改變,而是人內心的轉變,是要人剛強壯膽去面對重建聖殿的艱難環境,因神必眷顧、必引導。
眾人聽見神同在的應許,從猶大省長所羅巴伯和大祭司約書亞到眾百姓的心,都被神給「激動」(可譯作「喚醒」、「激發」),他們就起來動手重建聖殿(1:14)。可見,當人存著敬畏神的心,就會聽從神的話,因此就得著神同在的應許,以致除去懼怕環境的心,被神的靈給激動起來剛強為神作工。隨後,先知將這重要的轉折點的日期記錄下來「大利烏王第二年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他首次宣講信息後的23天。
--
《信息分享》
從這段神百姓對神話語的回應,讓我們看到主藉著祂的啟示在我們心裡作工,激發我們的心去做祂的工作。祂的啟示要求順服的回應,祂所設立的領袖應該樹立榜樣,帶動群體的支持,共同促進祂的榮耀。祂應許與祂順服的百姓同在,無論他們的環境是多麼困難和佈滿障礙,祂都提供他們適時又足夠的眷顧、供應和引導。我們今天從這段對話與回應中,可以從其中學習寶貴的教訓:
首先,「悔改」,就是回到最重要的事情的道路。哈該強力的信息呼籲他們轉回重建聖殿的進程,我們看見領袖與百姓立即採取正面的回應,這意味著他們看見自己的問題,產生悔罪的心並轉回神吩咐的道路上。他們從原本被神以冷漠又遙遠的語調稱呼為「這些百姓」(1:2),現在轉稱為既親密又有正面屬靈意涵的「剩下的百姓(餘民)」(1:12,14)。他們悔改的標記,就是存敬畏神的心,聽從祂的話。當一個人背向上帝時,他就是背向上帝;但當他回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放掉對自己舒適的痴迷,轉向上帝的優先事項和上帝的方式來行動,這就是悔改,就是重回神的懷抱。你覺得你和上帝之間有距離嗎?你是否覺得自己離屬神的兒女越來越遠呢?你覺得像「這些百姓」嗎?回到上帝面前!重新加入上帝在世界上的餘民!
其次,甚麼是我們應當最要看重的?答案是「與神同在」。神透過先知哈該對順從的百姓做出祂同在的應許,但祂沒有告訴他們未來會發生什麼,祂從不藉著盡量減少未來的困難或承諾不會有任何困難來安撫他們。上帝只是簡單地說:「我和你在一起!」這應許告訴我們,不要害怕我們眼前或是未來的各種環境,因為祂在,我們就能有得勝的力量和十足的安全感。對基督徒來說,沒有什麼比聽到這句更重要又寶貴的話,就是主對我們說:「我與你同在!我在這裡,我愛你,我沒有拋棄你!」
最後,活出最重要的事,就是在凡事上都順從神的話。歸回百姓的回轉,就是從追逐蓋造自己的屋舍轉回神給他們的吩咐重建聖殿;他們將自己人生的優先次序,重新讓上帝和祂的事放在最優先的位置,起來著手建造神的殿,不再掛慮眼前環境的不容易。在短短二十三天內,他們終於理清了生活中的優先事項並決定從那時起將上帝和祂的工作放在所有事情的首位。今天我們需要問自己這些問題:「我自己的舒適生活比上帝的工作更重要嗎?我是否正在越來越多地努力在財務上取得成功,但我的屬靈生活卻越來越低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轉回繼續做上帝的事,竭力聽從祂的話,把祂放在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位。這樣,也許今天就是你的「六月二十四日」!